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6章 准备测试
    一天后,江远终于完成了减配版的光盾系统设计方案。
    这个方案被他命名为近距离光盾防御系统。
    经过仔细精简后,近身光盾主要由两个子系统组成,纳秒级超高峰值激光系统和超高速弹道探测拦截系统。
    一切不必要的仪器都被舍弃,这两个子系统也经过了极大的减配,重量已经降到了尽可能低的程度。
    激光系统的性能与孙思青正在试制的还要低一点,有效射程只有在5公里左右。
    超高速弹道探测拦截系统理论每秒可以探测、跟踪100枚4马赫以下的子弹。
    按照估算,近身光盾系统的整体重量约630公斤左右。
    “系统,使用‘科技定向进化’技能,进化近距离光盾防御系统的便携性。”
    “宿主准备使用‘科技定向进化’,该技能需要冷却30天,是否确定?”
    “是。”
    “进化成功,随机推演出2035年单兵外骨骼近距离光盾防御系统。已经发到新‘知识’中,请注意查收。”
    “知识:2035年单兵外骨骼近距离光盾防御系统技术方案,重117公斤,有效射程2000米,理论每秒可拦截50枚4马赫以下子弹。(已解锁)”
    成功了!
    117公斤!
    这远比想象得轻得多!
    117公斤意味着江远可以腾出额外的133公斤负重提供给电池。
    这样的话,红色勇士的续航能力就提高了133%!
    当然了,不能那么简单计算,因为激光也是要耗电的。
    由于每次发射激光需要消耗100克电池重量的电量,如果红色勇士的所有电量都用来射击和拦截的话,233公斤电池大约可以射击2330次!
    两千多次射击太多了点,拥有人脑瞄准、计算机辅助和专门的射击稳定系统的红色勇士驾驶员,完全不需要像普通人那样通过泼洒大量弹药,然后期望敌人自己用脑袋接住一发子弹。
    红色勇士的每次射击都可以做到像狙击一样精准。
    拦截消耗的电能则不能确定,江远本身没上过战场不说,历史上也从没有这么一个三米多高但又极度灵活的庞然大物出现在战场上。
    不经过实战测试,谁也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子弹会落在它身上。
    这次进化,江远还验证了一个猜测,系统不需要实物,只要有完整的设计方案就可以进化。
    江远并没有真的制造出近距离光盾防御系统,但是他的理论是可行的,系统便接受了,然后推演出了进化方案。
    手机突然响了,江远接起一看是李晴瑜,笑道:
    “李总想我了?”
    “美得你!”李晴瑜没好气地啐了一口。
    她的心理素质也是强悍无匹,前一天被匪徒袭击,第二天就跟没事人一样去深思集团上班了。
    简直恐怖。
    也是幸好她这么好的心理素质,外界媒体才没发现到底发生了什么。
    至于江远消失的那几天,记者倒是习惯了,反正他总是不时就消失的,也许又去哪个风景秀美的地方补充爱的滋养了吧?
    李晴瑜很快恢复正常,道:
    “美国政府刚刚向华国政府发起政府采购,10年内向购买100亿美元的光电藻肥料,华国生物发电总公司以产能不足、一年内都无法供应国外为名,把这份肥单让给了深思能源。”
    江远眉毛一扬,不爽地道:
    “什么意思?这是美国的赔偿?为了那艘本该销毁的微型潜艇?”
    李晴瑜轻笑道:
    “应该是的。”
    江远嗤笑一声:
    “白皮们的算盘打得倒是挺精明,他们估计是觉得反正一时半会也造不出来,总归是要买的,不如顺带作为赔偿。同时从深思能源购买还能比从生物发电总公司更快到手,早一步到手便早一步研究,早一步破解。说不定,他们还做好了完成破解就单方面撕毁合同的准备。”
    李晴瑜显然也早已想明白美国人的想法,笑道:
    “那么,这个合约?”
    江远沉吟了一下,便冷笑道:
    “虽然我不相信他们能在10年内破解光电藻肥料,但是凭什么让他们感到爽?”
    “我偏不如他们的意。给他们两个选择,要么三年内付清,第一年40亿,剩下两年每年30亿;要么滚蛋,深思能源的光电藻肥料产能也是很有限的嘛,等我们完成了深思区的需求后再说。如果着急,让他们找华国生物发电总公司购买。”
    “我明白了。”李晴瑜轻笑着挂上电话。
    ......
    ......
    钱宝一如既往的给力,新材料不久就寄到了788基地,孙思青教授团队也终于完成了激光发射器。
    在短暂的试制过程中,又有两个课题组停下了自己的工作,8名教授、13名副教授、7名科研狗投入到这台设备的研制中。
    说实话,他们就从没经历过如此顺畅的研制过程!
    哪次新武器的研发不是遍布荆棘?
    哪怕一枚看上去不起眼的子弹,也要经历上千次反复测试、改进才能达到基本要求。
    激光发射器这种高科技武器更是难以想象会遇到多少困难。
    随便想想都能说出一堆,供电系统达不到要求、激发激光的新材料不堪实用、电路烧毁、激光品质不够等等等等。
    他们刚做好了艰苦奋斗一年半载的准备,试制就完成了,并一次性在实验室内通过了测试?
    我勒个去!
    腰都要闪断了好吗?
    回想起这次梦幻般的研发过程,孙思青感叹:
    “这根本不像第一次试制,我们仿佛是拿着千锤百炼过的标准制造手册制造一样。图纸中的所有细节都很精准,没有一丝错误和含糊,只要按图索骥,这台机器就造出来了,然后完美地通过了测试。没有返工,没有改进,没有尝试性生产测试,一切都一次成功。我怀疑随便找个博士生都能完成它,只是慢点而已!”
    另一名教授也是感慨无比地抚摸这台线路都直接暴露在外面测试机,满脸赞同,同时又为难地道:
    “真是幸福的烦恼啊!我实在不知道现在还能做什么?完全没有需要优化改进的地方,干脆再测试几次,然后彻底检查一遍,如果一切正常,就直接按江总的要求申请外场地测试!”
    孙思青苦恼地想了想后,无奈地笑道:
    “虽然这样做很不严谨,但是我认为你说得对,就这么干吧。”说完,她拍拍手喊道:
    “来吧,大家伙,我们再测试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