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50章 坦言
    “佑儿,出息了很多。”
    李世民看着李佑的背影,不无得意地说道,李牧哪还能不明白啥意思,这不就是在吹嘘自己的‘种’好么?李牧不想拍马屁,但是面对李世民的目光,好像这马屁不拍要出事儿似的,他咧嘴龇牙,‘发自内心’道:“陛下,民间有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李佑毕竟是您的亲生儿子,遗传您的血脉,有出息这不是正常的事儿么?”
    李世民盯住李牧的眼睛:“正常?”
    “自然正常!”李牧回答的很笃定,斩钉截铁。李世民满意地笑了起来,在李牧旁边,刚刚李佑坐过的位置坐了下来。李牧哪敢让他坐下首,赶紧把主位让了出来。李世民也不客气地坐下了,他看向李牧,好一会儿,才开口,道:“出海半年,你也瘦了。”
    “唉、”李牧想说点什么,但不知为何,虚伪的奉承之言,实在是懒得说了。一腔的话到了嘴边,就只剩下了一声叹息。
    “这半年,朕打了一场小仗。”
    “臣听说了。”李牧急忙说道。
    说是一场小仗,其实也不小。只是因为打的太快了,伤亡小,消耗的军需也小,所以才称之为是一场小仗。
    打的是吐谷浑,李牧早就料到,这场仗在所难免。早在大唐与突厥摩擦时,吐谷浑背后捅刀子的时候,李牧就知道,吐谷浑这是在作死呢。
    李世民倒出手来的时候,肯定会收拾它。
    今年春耕之后,正好儿。原本李世民打算动高句丽,李绩大军都调过去了。但被李牧劝住了,今年没动手。东边战事停下了,为这场战事准备的物资可就省了下来。过了夏天,李世民让户部做了统计,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明年的粮秣又不用担心了,那去年剩下的物资还留着干什么?
    于是李世民一道圣旨下去,这些屋子都送去了定襄都护府李孝恭那里。
    李孝恭自然明白李世民的意思,物资到位之后,李孝恭伙同、不,应该说是联络,他联络了西域三十六国,让每个国家都要出兵,再借兄弟之国突厥兵马两万人,高昌国兵马五千,连同他一直以来不断招募流民训练组织起来的一万五千兵马,拢共四万多人,号称十万,寻了个借口就向吐谷浑开战了。
    吐谷浑在大唐和突厥结盟之后,已经意识到自己早晚要出事儿。近一年来已经倍加小心,能忍则忍,能让则让了。甚至挨着大唐边境的一块草场,都让了出来,不允许吐谷浑的百姓放牧。他们自认为,自己已经如此退步,天朝上国毕竟要脸,总不至于我都怂了你还欺负我吧?
    事实证明,吐谷浑高估了天朝上国的脸皮。李世民胸襟如海,但在打仗这件事儿上,他可比任何人都牙呲必究。你背后捅我刀子,我早晚就得干你。李孝恭更是个无耻之徒,李世民让他找借口,他想了好几天,最后跟吐谷浑说。我们定襄都护府放牧的羊群,被你们吐谷浑人偷了,连夜偷的,一共三万匹。给你三天时间,要么还羊,要么打仗,选吧?
    此乃人言乎?
    吐谷浑王看到李孝恭的信,差点当场中风去世。且不说能在重兵把守的定襄都护府把羊偷出来这件事有多扯淡,就算有这事儿。三万匹羊啊!把这片草原的羊都抓起来点数能不能有这么多都两说,你们大唐是种地的,又不是放牧的,哪儿偷这么多羊去?
    行,就当认栽,赔给你羊。三天时间,抓都来不及啊!你这不就是想打仗么?
    想打仗你直说行不行,这不是欺负人么?
    是可忍孰不可忍!吐谷浑王也是有脾气的,不是想打么?那就打吧!
    战斗进行了七天。
    真正的战斗,三天就结束了。剩下的四天,是大唐联军在吐谷浑的土地上追着吐谷浑王跑。顺带收一下他们‘偷’走的大唐的羊,但是三万头这个数目还是太夸张了点儿,大军‘收’了四天,最终也只勉强收了一万头。
    给突厥兄弟分了三千,高昌分了一千,西域三十六国每个国家分了几十头。剩下的两千就成了定襄都护府的种羊了,定襄附近的草场,终于可以利用起来,下次再栽赃的时候,也不用‘张口就来’了。
    当然光是这点战利品,是远远满足不了大唐的胃口的。吐谷浑派使者求和,最终割让了青海湖大半给大唐,这件事儿才算是了了。
    而要青海湖这件事,长孙无忌是出了大力的。有大唐盐业在,长孙无忌也不能不出死力。
    有了青海湖,以后造盐可就方便多了。
    得知这个消息,李牧也非常高兴。有了青海湖,他以后造玻璃的原料也取之不尽了。只是现在,他并没有提高玻璃产量的打算,这件事情也就没提。
    聊完了李世民这边的事儿,李牧把自己在倭国做的事儿,也跟李世民汇报了一下。
    李世民对李牧扶持山背大兄王的事情,并没有多少惊讶。显然他早就已经知道了,不出意外在李牧的舰队里,少不了不良人和东厂的眼线。李牧其实也是知道的,他装不知道而已,这也算是君臣的默契了,谁也不想戳破这层窗户纸。
    “真是没想到,小小倭国,竟然藏有如此大的银矿。若不是听你说,朕是万万不信的。”说着,李世民又气愤了起来:“小小倭国,弹丸之地,竟敢妄自尊大,自称天皇!他们眼中可有朕?你做的好,此等劣徒,就应该让他们俯首称臣。若不是相隔大海,朕定要征伐他们!”
    “征伐就不必了。”李牧赶紧劝道:“陛下,倭国井底之蛙,没什么见识。他们关起门来自称什么,其实都是无知的表现而已。对咱们来说,看重他们的,无非也就是银矿。征伐就没必要了,都不够劳师动众的了,就算打服了又怎样,最终咱们不还是要他们的银矿而已么?”
    “朕明白。”李世民哼了一声,道:“就是说说罢了,你做的很好,分化其族,坐山观虎斗——”他深深地看了李牧一眼,道:“此帝王心术也,你这个年纪,能懂得这些,殊为不易了。”
    李牧苦笑,道:“陛下,您看臣这样子,上看下看,左看右看,也不像做皇帝的吧,哪有什么帝王心术。臣有的心计,不过都是些小聪明而已。”
    李世民笑了笑,不置可否,旋即把话题转了,道:“倭国的事,你放手去做就是,朕全力支持你。”停顿了一下,他又道:“佑儿的事,你怎么看?”
    “嗯——”李牧沉吟了一会儿,道:“陛下,这得分怎么说了,是公心,还是私心?”
    “这还分公心,私心?”李世民笑问道:“那你就都跟朕说说,这工心怎么说,私心又怎么讲?
    “陛下,若是公心,臣会支持李佑。”李牧正色解释道:“原本,臣对李佑也是很多怀疑。但是经过臣对船员们的了解,发现李佑这小子,还真是这块料。”
    “哦?”李世民好奇道:“这话怎么讲?”
    “刚出海的时候,李佑几乎什么都不会。他不会看舆图,不会观水道。遇到番邦的人,他也一句话也沟通不了。但是在返航的时候,他已经能看懂舆图,能通过星辰辨别方向。通过海风的咸腥判断天气,学会了至少十几种番邦的语言和简单的文字——”李牧认真道:“陛下,这就不能只用运气来解释了。这是天赋,不可多得的天赋。”
    “臣常常说,这世上没有废物。每个人都有他闪光的点,都有他擅长的事情,最有价值的一面。”李牧瞄着李世民的脸色,道;“不怕陛下不爱听,李佑这个人,臣从前是真的没看到他身上有什么闪光点。但是这次出海归来,臣看到了。”
    “他现在是一个有理想,有目标,并且肯为之奋斗的年轻人。这样的一个人,他肯定能做好。现在他所需要的,不过是一份信任而已。”
    “这很好啊。”李世民点点头,道:“信任,朕可以给他。就像朕信任你一样,让他放手去做就是了。”“朕明白。”李世民哼了一声,道:“就是说说罢了,你做的很好,分化其族,坐山观虎斗——”他深深地看了李牧一眼,道:“此帝王心术也,你这个年纪,能懂得这些,殊为不易了。”
    李牧苦笑,道:“陛下,您看臣这样子,上看下看,左看右看,也不像做皇帝的吧,哪有什么帝王心术。臣有的心计,不过都是些小聪明而已。”
    李世民笑了笑,不置可否,旋即把话题转了,道:“倭国的事,你放手去做就是,朕全力支持你。”停顿了一下,他又道:“佑儿的事,你怎么看?”
    “嗯——”李牧沉吟了一会儿,道:“陛下,这得分怎么说了,是公心,还是私心?”
    “这还分公心,私心?”李世民笑问道:“那你就都跟朕说说,这工心怎么说,私心又怎么讲?
    “陛下,若是公心,臣会支持李佑。”李牧正色解释道:“原本,臣对李佑也是很多怀疑。但是经过臣对船员们的了解,发现李佑这小子,还真是这块料。”
    “哦?”李世民好奇道:“这话怎么讲?”
    “刚出海的时候,李佑几乎什么都不会。他不会看舆图,不会观水道。遇到番邦的人,他也一句话也沟通不了。但是在返航的时候,他已经能看懂舆图,能通过星辰辨别方向。通过海风的咸腥判断天气,学会了至少十几种番邦的语言和简单的文字——”李牧认真道:“陛下,这就不能只用运气来解释了。这是天赋,不可多得的天赋。”
    “臣常常说,这世上没有废物。每个人都有他闪光的点,都有他擅长的事情,最有价值的一面。”李牧瞄着李世民的脸色,道;“不怕陛下不爱听,李佑这个人,臣从前是真的没看到他身上有什么闪光点。但是这次出海归来,臣看到了。”
    “他现在是一个有理想,有目标,并且肯为之奋斗的年轻人。这样的一个人,他肯定能做好。现在他所需要的,不过是一份信任而已。”
    “这很好啊。”李世民点点头,道:“信任,朕可以给他。就像朕信任你一样,让他放手去做就是了。”“朕明白。”李世民哼了一声,道:“就是说说罢了,你做的很好,分化其族,坐山观虎斗——”他深深地看了李牧一眼,道:“此帝王心术也,你这个年纪,能懂得这些,殊为不易了。”
    李牧苦笑,道:“陛下,您看臣这样子,上看下看,左看右看,也不像做皇帝的吧,哪有什么帝王心术。臣有的心计,不过都是些小聪明而已。”
    李世民笑了笑,不置可否,旋即把话题转了,道:“倭国的事,你放手去做就是,朕全力支持你。”停顿了一下,他又道:“佑儿的事,你怎么看?”
    “嗯——”李牧沉吟了一会儿,道:“陛下,这得分怎么说了,是公心,还是私心?”
    “这还分公心,私心?”李世民笑问道:“那你就都跟朕说说,这工心怎么说,私心又怎么讲?
    “陛下,若是公心,臣会支持李佑。”李牧正色解释道:“原本,臣对李佑也是很多怀疑。但是经过臣对船员们的了解,发现李佑这小子,还真是这块料。”
    “哦?”李世民好奇道:“这话怎么讲?”
    “刚出海的时候,李佑几乎什么都不会。他不会看舆图,不会观水道。遇到番邦的人,他也一句话也沟通不了。但是在返航的时候,他已经能看懂舆图,能通过星辰辨别方向。通过海风的咸腥判断天气,学会了至少十几种番邦的语言和简单的文字——”李牧认真道:“陛下,这就不能只用运气来解释了。这是天赋,不可多得的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