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零六章:要做好改革的先锋官(上)
    新年的假期朱允炆还没来得及享受完,都察院的左都御史景清就找上了门来。
    “他来干什么?”
    闻听景清在乾清门外求见,朱允炆还愣了一下:“都察院有弹劾的案子,四品以下的都察院自行监察处理,涉及四品以上官员他应该去文华殿向内阁汇报,来找朕这个皇帝做什么?”
    他这个皇帝有多久没有亲自处理过弹劾类的案子了?
    “让他来吧。”
    朱允炆上下打量自己一眼,也就干脆懒得换皮弁服。跟马恩慧交代一声,穿着一身罗衫大氅的便服就抬腿就往乾清宫的方向走去。
    “过个年都不让人过安生,这个景清啊。”
    边走边摇头,前脚踏进乾清宫,后脚朱允炆就打趣了一句:“礼就免了,说说什么样的事能让你这个堂堂左都御史大年下的来找朕,有言在先,要不是什么大事,朕可就把你过年加的一个月俸砍掉了。”
    景清嘿嘿笑了两声,等朱允炆落了座,这才矮身坐下汇报。
    “这几天都察院收到了很多封弹劾信,弹劾苏州知府王雨森的。”
    苏州知府?
    “一个知府罢了,用的着你这么一个堂堂的左都御史来找......你说王雨森?那个跟许不忌当初一起在常熟的那个县令?”
    见景清点头,朱允炆倒是来了兴致:“仔细跟朕说说,这小子犯什么事了。”
    “犯事倒也谈不上。”
    景清瞅着皇帝的脸色倒是挺轻松,便一五一十的把苏州府的事和盘托出,把朱允炆听得傻眼。
    “这个玩意在苏州扩产苏绣,还要搞集资办布坊,推行男女同工制?”
    景清递上的几份弹劾奏本被朱允炆挨个看了一遍,放下后哈哈大笑起来。
    怪不得这王雨森被弹劾,他朱允炆前脚还想着怎么适当放开男女之间的天堑壁垒,后脚这王雨森竟然为了扩大生产,自己在苏州搞起男女同工来了。
    穷极思变,莫外如是了。
    “这个王雨森计划是招一批十二到十五岁之间的半大小子,这个岁数的话,应该也不至于出现太多污秽之事吧。”
    谁说这景清是个没脑子的人,这不是很有眼力劲呢。
    见到朱允炆看了弹劾王雨森的奏本后哈哈大笑,景清便知道皇帝应该是心里偏帮王雨森的,所以这才主动开口替王雨森辩护了一句。
    一群半大小子罢了,就算懂男女之事,有那实力吗。
    做女工的又没有未出阁的黄花大闺女,可都是三四十岁如狼似虎的妇人,两边互相都看不上对方。
    男女大防的事朱允炆看得不太重,倒是这一句招一批半大小子让他微微蹙了一下眉头。
    王雨森这是打算用童工了?
    不过细想一下,王雨森的选择恰恰是这个时间背景下,最好的一个多方共赢的选择了。
    首先来说,在原始的依靠纺机来织造的时代背景下,人力的多寡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强弱,而这个年代能进入织造局参与生产的工人只有一种:妇人。
    男女大防绝不是一句虚话,连整个江南织造局的管理官吏都没有男人,清一水的御前司宦官。
    怕的就是风言风语太多。
    你说你咔往织造局里扔几个老爷们,没多久,这里面有女工害了喜,你说是人家家里爷们的还是让当官的给睡了?
    这年头又没有亲子鉴定,更不存在离婚,丈夫要是怀疑自己戴了绿帽子一嚷嚷,这女人可就活不去了。
    所以,扩产织造局所需的人手,可供挑选的范围非常狭隘,成年男人不行,未出阁的黄花大闺女也不行。
    剩下的,只有孩子了。
    纯手工纺织活,孩子也能干的来,比起种地来怎么也轻松的太多了。
    这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也算是利民了。
    苏州虽然是膏腴大府,但也不可能家家小康。
    苏州人口稠密,按比例一分,家家户户也没几亩地,一般家庭的孩子一样是从小撒尿和泥,吃糠喝稀长起来的,不帮家里做工出力,又没钱读书识字,总不能十来岁街头巷尾当青皮吧。
    给这群孩子找点工来作,挣到的工钱也足以补贴家用了。
    使用童工这种事,放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就是不同的性质。
    起码在眼下的大明,即使是在直隶省苏州府这个堪称国家的心脏部位,使用童工,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
    至于所谓过早让孩子负担劳动,会不会伤身体?
    是种地累,还是纺织累。
    “这王雨森,是个有想法也有胆识魄力的官。”
    朱允炆突然对这个王雨森来了兴趣,这个时代,还有这种敢于充当改革先锋兵的旗手人物?
    “弹劾的事驳回,算了,压下不做回复。另外双喜啊,安排人去一趟苏州传召,朕要见他。”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同在直隶省,南京往苏州,快马一日可到,也耽误不了什么工作。
    景清心中一跳,王雨森这此事办的牛气啊,愣是把自己给办进皇帝心里了。
    而且皇帝这一手玩的妙啊,弹劾的奏本如果驳回的话,那破坏男女大防的帽子就要内阁和都察院来戴,届时风言风语都要非议中枢了。
    内阁只要不出行文支持王雨森,那这口黑锅还是先由苏州府自己扛着,但是皇帝却召见了王雨森,既是鼓励嘉奖,也是向外界释放的一种信号。
    以后说话的时候留点神注点意,别骂的太狠,王雨森的事皇帝是支持的,只是没法亲自出面说,这里面的分寸只要你们这些官员教谕的眼不瞎就能分析出来。
    景清是心中有数的告辞退下,朱允炆又拿起那几分弹劾奏本复看了一遍。
    他召见王雨森,哪里只有景清想的那么肤浅,这可不只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更多的还是朱允炆对王雨森的一种迫切的好奇心。
    大明的官员,是怎么会具有如此魄力敢于挑战世俗壁垒,寻求改革的呢?
    古人的聪明才智朱允炆从来不会小觑,但古人的行径几乎都在一个固定的圈子里打转,鲜少会有跳出来的所谓逾矩的行为,更何况这种挑战‘道德底线’的大胆举措了。
    这个疑问压在朱允炆的心里,他一定要弄明白!
    (更新这段时间有些无力,不过就快忙完了,十号左右开始会高产爆更,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