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758.除非拿东西来换
    从沙漠出来之后,采薇她们商量着反正也没有任何线索,只能往回走,边走边打听。于是一行人就踏上了回程。
    从中原前往西域,河西走廊是必经的咽喉之地。
    河西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两山夹峙之间的狭长地带,故名河西走廊。简称河西、雍凉。
    西汉政府在河西走廊设置四郡,是为河西四郡。
    汉代隶属凉州,本朝隶属陇右道。
    这是一条聪明甘肃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200公里不等,西北东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
    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古西北首府所在地,佛教东传的要道与第一站,丝路西去的咽喉,经略西北的军事重镇,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战火的栖息场所。
    此处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必争之地。
    至本朝,河西走廊已经到了从未有过的繁荣期。
    河西走廊这条咽喉要道上,又有几个重要据点,即大名鼎鼎的“列四郡,据两关”。
    两关指的是敦煌以西的阳关和玉门关。
    而四郡,指的就是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采薇她们从塞外回来,方向就是敦煌到酒泉,然后到张掖,最后经过武威回到中原。
    从那边走了十多天,采薇一行人到达了酒泉。
    西汉元狩二年,汉武帝为剪除威胁,打通与西域的联系,派骠骑将军霍去病于春,夏两次率军征讨盘踞在河西的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
    霍去病率兵深入腹地,扫荡了五个匈奴王国,大获全胜,迫使浑邪王杀休屠王归汉朝。
    相传霍去病曾在这里的金泉边庆功,顷御酒入泉与将士同饮,遂名酒泉。
    酒泉虽然也是地处西北,但作为丝绸之路上的要地,可是繁华得紧。
    城里各色人等人来人往,唱戏澡堂杂耍果蔬应有尽有,可谓为“塞上江南”。
    采薇等人在沙漠奔波良久,到了酒泉之后,决定在此修整一天。
    易云可是闲不住的,猛吃了一顿本地美食之后,拉着赵天赐一起去泡了个澡,一身困乏烟消云散。
    这是易云的精神头来了,非拉着赵天赐说要去听听唱戏什么的放松放松。
    两人走到半路,经过一个茶馆时,就看到茶馆里熙熙攘攘坐满了人。
    易云笑道:“看来这说书先生肯定是讲得很好。咱们进去听听吧?”
    赵天赐说道:“要听说书,咱们不如回去听王麻子说去?还是去看戏吧?”
    易云拉住他的衣袖说道:“在哪玩不是玩啊,谁知道戏院里唱戏唱得好不好呢?要不这样,咱们先进去听听,说的不好再去找看戏。”
    其实赵天赐本人到也不是特别在意,
    于是两人走进了茶馆。
    茶馆的店小二懒洋洋地走过来,漫不经心地说道:“二位客官,不好意思,没地儿坐了。”
    易云懒得多说,一粒碎银子扔了过去,砸得店小二满眼都是星星。
    店小二先是一喜,随即苦着脸说:“爷,实在是真没位置了。”
    赵天赐说道:“算了算了,咱们明天再来呗。”
    说完拉着易云要走。
    结果易云的那股子倔劲却上来了,越这样还偏不走了。瞪着眼珠子说道:“咱今儿个还非得听听你家这说书的说得有多好。咱不做了,就站这儿听,茶水费照给。”
    天天迎来送往的,茶馆的店小二一看这态势,也知道遇到不好惹的人了,于是急忙陪着笑脸说了几句“稍等”之后就跑了。
    片刻之后回来说道:“二位爷,您二位真是贵人啊,走哪里都顺顺当当的。小的刚才去打听了一下,正好那边桌的客官只有一个人,小的和他商量他也同意您二位去凑桌。您看,是否委屈一下,去和那位客官凑个桌?”
    易云原本就是有些赌气,听店小二这么一说,气也顺过来了。当即把那锭银子还是丢了小二:“那桌的费用我都买了。”
    店小二不敢接银子,赔笑着说道:“那位客官啊已提前结账了。”
    赵天赐说道:“咱们出门在外,怎能占人便宜?这样,你就上一些瓜子果盘吧。”
    店小二答道:“哪要的了这么多?”
    易云眉毛一扬:“别废话,带我们去就好了。多的是赏给你的。”
    店小二立即眉开眼笑,殷勤地把两人带了过去。
    那桌离说书的台子不远,也还算是一个好位置。
    走近之后,赵天赐和坐在桌边的那个一脸阴鸷的汉子都是一振。
    那汉子对易云视若罔闻,扫了赵天赐两眼后迅速把眼光挪开,望向说书的方向。
    易云并没有觉察,而是照着江湖礼数双手拱拳说道:“多谢先生赐位。”
    那汉子说话的声音中都带着阴森森的味道:“坐吧,反正空着也是空着。”
    易云赵天赐再次道谢后坐下。
    没多久店小二也端了一个盘子过来。
    把瓜子水果以及还附带着一碟卤肉逐一放到桌上,笑着对中年人说:“柳爷,这些是这两位客官上的。”
    这个叫“柳爷”的也不回答,只是拿起自己的茶杯喝了一口,继续望向台上的说书先生。
    见这人一副冷冰冰的样子,易云也懒得再去拉近乎,自顾自地抓了一把花生朝台上望去。
    说书先生正唾沫横飞地讲着:
    “话说这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书同文车并轨,天下无不慑服。不过人总会生老病死,秦始皇却不想死,这怎么办呢?”
    “于是他广招天下方士,又派出余福去海上仙山,可谓道士遇到鬼——法都使尽了。到最后才发现,这人算不如天算,世上根本没有长生不老的法子。”
    “眼见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秦始皇就又做了三件事。第一件自然是继续派人寻找长生不老之术了。第二件就是征调天下民夫,名义上是修建阿房宫,实际上啊是在给自己暗中修建寝陵。”
    “其实他想的啊,万一自己还是得死了,还能继续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于是在地下深处建了一座和阿房宫一模一样的宫殿。里面极尽奢华,水银做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更厉害的据说里面有着数不清的兵马俑,你们知道是什么做成的吗?且听老朽慢慢道来。”
    本来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死,但这说书人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还是引起了听客的好奇之心。
    易云二人也明白为什么这家茶馆的生意这么好了。
    和其他普通说书照着话本讲不同,这里讲的猎奇野史传说之类,题材上来说就比较吸引人。特别是那些听惯了有板有眼的评书的,听到这个自然是觉得比较新奇了。
    赵天赐对这些吹水的不是很感兴趣,他眼角的余光一直在偷偷打量同桌那个浑身阴气的汉子。
    当说书人吹嘘秦始皇陵里面有多少宝贝时,中年人露出一副不易察觉的不屑冷笑。
    赵天赐决定主动搭话,探听一下虚实:“这位兄台,闲着无聊吃点零食吧。”
    汉子看了赵天赐一眼后,终于开口了:“敢问顶上元良,何方分山甲?开几处丘门?”
    这个唇典一出,赵天赐就知道自己的判断没错,应该是遇到同行了。
    两人你来我往一阵之后,赵天赐叫上易云,跟着汉子出了茶馆。
    路上小声给易云介绍了一下,这个汉子姓柳,也是挖坟倒斗的同行。在西北这一带,算是地位比较高的了。
    和赵天赐攀谈一番之后,决定去他家详谈,看有没有什么可合作的。
    柳爷将二人带到了一个幽静的四合院前。
    易云二人一看这宅子,心里同时冒出一个词:讲究。
    到了屋内,一眼就见到古香古色的檀木架子上,陈列着许多明器。赵天赐是识货的人,随便一打量,就知道这摆的都是真东西。
    走到中间摆的那件瓷器前,赵天赐停下来端详起来。
    柳爷笑道:“赵兄见多识广,此乃祖传之物,见笑了。”
    赵天赐连忙说道:“哪里哪里,英雄莫问出处。”
    易云直着眼睛看着两人打哑谜,却又不好开口问。
    他不知道,但赵天赐可是门儿清。
    那是一只黑色釉面的瓷器。
    除了很奇怪烧制成一头驴子之外,看上去非常普通。
    不管是光泽还是做工,都属中等偏下之物,和这屋内其他的东西很不协调。
    赵天赐知道,这是背尸者家里供的十三须黑叫驴。
    湘西除赶尸外,还有一种是背尸。
    不过,千万别以为“背尸”就是和赶尸一样,背着尸体运回去。
    虽然叫“背尸”,但实际上就是做的盗墓的勾当。
    在背尸这个流派中,都会供这样一只十三须黑叫驴。
    据说这玩意非常灵验。每次去盗墓之前,对十三须黑叫驴诚心磕头烧香,如果此行有性命之忧,黑叫驴的胡须就会掉落或折断。
    十三只胡须断得只剩一根之后,就再也不能从事这个勾当。否则的话就会惨死墓中。
    当然这并不代表一个人只能盗十三次,因为绝大多数时候,胡须都不会断。能让胡须断十二跟的,不知道到过多少大墓。
    而柳爷供奉的这个黑叫驴,就已经只剩下一条胡须了。
    换句话说,这货已经是收了手的。
    这也证明这家伙以前是专干背尸翻窨子的勾当,而且还得手了不少,家里才会如此阔绰。”
    赵天赐决定直接开门见山:“柳爷,明人面前不说暗话,咱们是要找乙骨文的。”
    柳爷微微一笑:“很好。这个东西正好我知道,而且我这里有一份用乙骨文写的稿。”
    赵天赐二人大喜,想不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于是立即问他什么价格可以成交。
    对赵天赐他们来说,不管对方提出什么价格都还是能够接受的。
    万万想不到的是,柳爷摇了摇头:“我不要银钱。”
    不等赵天赐开口问,柳爷就继续说了:“除非你们能拿一样东西和我交换。”
    赵天赐沉声问道:“什么?”
    柳爷点点头说道:“你们跟我来。”
    两人跟着他进入了一个地底密室。
    一进去之后,哪怕是见多识广的赵天赐,也不由得吓了一跳。
    密室里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干尸,躺在各种各样的棺材之中。
    之所以一眼能看到,是因为这些棺材盖全部都是大敞八开的。
    赵天赐扫了两眼,里面的棺材和干尸并不是出于同一个年代。
    而且从一些未完全腐烂的衣服来看,死者的身份也都不尽相同。
    包括棺材里面人的数量也不相同,有一尸一棺的,有夫妻共棺的。最夸张的是,最大的一具棺材中,密密麻麻挤了十几具尸体。
    赵天赐疑惑地望向柳爷。
    虽然自己也是做这行的,但这收集干尸的事,倒是从来连听都没听说过。
    既然带他们看这些见不得人的东西,柳爷也不打算隐瞒,直接开口说道:“我需要定尸镜。”
    定尸镜赵天赐倒是听说过。
    那是法家的象征之物,相传造于紫阳山,能照天地礼义廉耻四维。此物可克天下一切尸变。
    据记载,当年黄河里有鳌尸兴风作浪,覆没船只,秦始皇命人将此镜悬于河口,从此便风平浪静。
    联系到眼前这些干尸,赵天赐便明白了过来。
    这柳爷要么是被尸变所苦,要么是要用这些干尸做什么法,总之必须要有定尸镜才能进行。
    见赵天赐面露沉思之色,柳爷从怀中取出一物说道:“为表诚意,柳某先奉上这个小玩意,还望赵兄收下。”
    赵天赐看了柳爷手中那块古意盎然的玉一眼,就知道不是俗物。
    这块玉只有小指粗细的一节,但绝对是件价值连城的宝贝。很简单,这块玉一拿出来,地底的阴冷潮湿的感觉就无影无踪了。
    赵天赐又看了一眼,这块玉雕刻成一只凤的形状。忍不住赞道:“玉在山而木润,产于水而流芳。好东西,好东西啊。”
    柳爷笑道:“好眼力。这是一块沉在海底千万年的古玉雕琢,玉性本润,海水中沉浸既久,更增其良性,能泻热润燥,软坚解毒。我亲身体验过,含玉咽津,以解肺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