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5章 丧葬用品店
    这件事,实在让诸葛雷费解。
    按理说,庄心彤有符咒之术,捉鬼能力不在自己之下。可是她却花大价钱,请自己去捉鬼,这其中,一定有陷阱。
    至少,这也是庄心彤给自己出的难题。
    今晚去捉鬼,绝对不会那么容易,庄心彤不可能白白地给自己送钱。
    郝继友却无所谓,说道:“雷哥你不要想太多,我觉得这件事,没有那么复杂。”
    诸葛雷问道:“你有什么看法?”
    郝继友点点头,说道:
    “我觉得吧,有两种可能。第一,庄心彤技不如人,希望亲眼看着你捉鬼,从你这里偷学几招;第二,庄心彤今晚要面对很厉害的恶鬼,她知道自己道行不够,所以重金请你出马。”
    诸葛雷想了想,点头道:“这两种可能的确存在,或许,还有别的原因,夹在里面。也有可能,这就是庄心彤的陷阱,想弄死我。”
    郝继友哈哈一笑,挥手道:“雷哥不要担心,今晚我陪你一起去。我的纯阳舌尖血,可不是浪得虚名!”
    诸葛雷瞪眼:“带上你,只会碍手碍脚,拖我的后腿。今晚上,我就单刀赴会,再会一会庄心彤。你省点纯阳舌尖血,留着做一碗鸭血粉丝吧!”
    郝继友顿时泄气,嘀咕道:“我又不是鸭子,我的血,怎么能做出来鸭血粉丝?”
    诸葛雷也懒得和郝继友贫嘴,挥手道:“你守着道馆,我和晓晴出去转转,买些东西。”
    郝继友挤眉弄眼,坏笑道:“我明白我明白,雷哥你和方晓晴去玩吧,玩得开心点……家里有我,你放心。”
    “我们是去办正事,不是玩,你这什么德性?”诸葛雷又瞪了郝继友一眼,上楼去找方晓晴。
    听说和表哥一起出去买东西,方晓晴自然很高兴,挽着诸葛雷的胳膊下楼,出了道馆,上了自己的菱帅轿车。
    郝继友目送着方晓晴的轿车远去,哼了一声,自语道:“一定是去开房去了,造小人去了,开业第一天,就不务正业,带着妹子出去浪。诸葛雷啊诸葛雷,唉,我算是看走眼了!”
    诸葛雷当然不是出去浪,而是要添置一些符纸和丹砂香烛等物件。
    方晓晴开着车,问道:“表哥,我们去哪里?”
    诸葛雷坐在副驾室,眼神在街面上左右扫射,说道:“随便转转吧,如果看见丧葬用品店,就停车,我要买一些东西。”
    方晓晴不大明白,问道:“买什么东西,要去丧葬用品店?”
    诸葛雷解释道:
    “作法和捉鬼用的一些辅助材料,比如画符的符纸,朱砂,桃木剑。这些东西,也不是每一个丧葬用品店都有卖,还得慢慢寻访。一般来说,每一个城市,都会有几家丧葬用品店,经营这些东西,提供给当地的阴阳先生,只是普通人不知道罢了。”
    方晓晴点头:“真是隔行如隔山,一般人的确不知道这些。对了,山城有两个火葬场,一东一西。火葬场附近,是丧葬用品店最集中的地方。这里距离东城殡仪馆很近,我们先去那里吧。”
    诸葛雷笑道:“真是辛苦你了,让你给我做司机和向导。”
    方晓晴嫣然一笑:“我乐意,我高兴。我只怕有一天,你忽然离开了山城,我再也看不到你了……”
    “怎么会呢?”诸葛雷讪讪一笑,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方晓晴却抓住了诸葛雷这句话,认真地问道:“表哥的意思,是不会离开山城,离开我的,对吗?”
    “呃……”诸葛雷囧了一下,笑道: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或许有一天,我会离开山城的,但是,我们是朋友,可以经常联系的啊。现在通讯发达交通发达,要见面也不难,所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嘛。”
    方晓晴点了点头,眼眸里,却有些雾气朦胧。
    半个小时以后,到了东城殡仪馆。
    殡仪馆门前的一条大街上,有十几家丧葬用品店。
    方晓晴找地方停了车,和诸葛雷一起,一家一家地问了过去。
    问到第七家,诸葛雷终于找到了自己所要的东西。
    这间店铺叫做‘陈贵三丧葬用品店’,店主却是个三十岁左右的美貌少妇,身材微胖,热情好客而且善聊,典型的山城妹子,火辣辣的直爽性格,却又善解人意,风情万种。
    诸葛雷买了一斤丹砂,买了一些符纸香烛五帝钱,又买了几十把桃木剑和一些桃木手串。
    这些桃木剑和桃木手串,回去以后开坛祭炼一下,便具有一些驱邪保平安的功效,可以放在道馆里,对外出售。
    少妇店主打量着诸葛雷,问道:“听口音,小哥是外地人吧?山城本地的阴阳先生,都在我家做生意,我大多认得。但是看见小哥,却很面生。”
    诸葛雷心里一动,说道:“大姐好眼力,我是茅山弟子,从茅山来的。”
    美女店主吃了一惊,随即笑道:“原来是大名鼎鼎的茅山弟子,真是失敬了。”
    “过奖了!”诸葛雷一笑,拿出手机,调出师姐凌水寒的照片,送在美女店主的面前,问道:“请问大姐,你有没有见过照片上这个姑娘?她也是茅山弟子,是我的师姐。”
    “我看看……”美女店主探头来看。
    方晓晴也凑过来,一眼看见照片上的人,不由得微微张口,‘哦’地一声轻呼!(2月15日,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