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98章 柳岸闻莺
    “啊,唐代的空气多新鲜呐,唐代的父老乡亲多朴实啊!”
    喝了俆树有珍藏的紫笋茶,怀揣着那张三百贯的契券,主仆二人高高兴兴地从虚实车马行走将出来。
    唐公子站在门口,扬起清秀的脸庞,迎着仲夏的艳阳,感慨万千地说道。
    怀揣中三百贯,任谁都会觉得整个世间都变得美好了,俆树有不朴实,能让唐公子空手套白狼么?
    “公子,小的对你的崇慕之情,真是犹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啊!”
    边上的和仲子冲自己公子竖起大拇指。
    当然,这话是小仆从唐公子那里偷学来的,七碗茶的那只鹦鹉已然成精了不说,唐公子还天天它说一些稀奇古怪的话。
    “耳濡目染”之下,身边的人都学会了许多让他们感到新奇而有趣的话。
    譬如什么“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走走”,譬如“人生这么无聊,如果不作死,那还活着还什么意思”,等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但和仲子是真真切切地高兴,对公子是实实在在的佩服。
    显而易见,唐云赚钱了,对他是白衣无一害,指不定公子哪日一高兴,就给他们这些下人长工钱了呢!“粽子,跟着公子好好学,待你出师之日,便是你出头之日!”
    唐云笑得春风得意。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唐云最喜欢的唐诗之一。
    诗题为《登科后》。
    顾名思义,是举子中第后直抒胸臆之作,可以想见那是何等的春风满面!唐代诗人,群星璀璨,而在这其中有两名诗人,被后人称为“郊寒岛瘦”,这是一种赞誉。
    只因他二人的诗风简啬孤峭,遂才有此美誉。
    其中郊寒说的就是诗人孟郊,他可是有名的苦吟诗人。
    《登科后》即是孟郊年轻时中第后的得意之作,只因将人生得意时的心情淋漓尽致地书写了出来,遂得意流传千古。
    唐公子虽然无心科学,更不想做官,可人在得意时的心情是相通的,此时此刻,他禁不住吟诵出自己喜欢的这篇诗作。
    而实际上,唐云最喜欢不是下阙,却是这篇诗作的上阙,因为他觉得上阙的诗文似乎就是他的真实写照。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皮皮虾,我们走!”
    唐云拍马驰出,马蹄甚疾。
    可苦了和仲子,小仆跟在马屁古后一路小跑,才与堪堪不被落下。
    “好诗啊公子……小的对公子的敬仰之情真乃是与日俱增啊!”
    和仲子这马屁拍得真是有水准,既不太露骨,以至于让人反感,也不过于含蓄,以至让人听不出来。
    恰到好处,令人回味。
    “哈哈哈,”唐云仰头大笑,“是吧!粽子啊,你还年轻,要像这么优秀,也不是不能。
    你若从今日起,发愤图强,终日有一日赶超公子也未可指啊!”
    臭不要脸,这话明面上看是自谦,实际上不过是自己在抬举自己而已!小仆一边小跑,一边气喘吁吁地道:“是,公子……日后小的一定跟着公子好好学。
    公子,就从今日起,公子可愿意把这篇诗作教给小子!”
    “好说说好!”
    唐云一脸“孺子可教”地点点头。
    “公子,这篇诗讲的是甚么意思?”
    小仆笑着问道。
    “粽子啊,你先不必去管它是什么意思。”
    唐云笑呵呵地道,“你只管将它背熟,每日在心底默诵十余便,十数日后,你若仍不解其意,再来向本公子讨教也不迟!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也!”
    “公子当真是高深莫测啊!小的谨遵公子教会!”
    小仆一脸崇敬地笑看着公子说道。
    就这样,这主仆二人一路朗诵着“春风得意马蹄疾”,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崇贤坊的房门口。
    坊门边上是武侯铺,两名武侯都以诧异的目光看着这主仆二人。
    “嗳,你听见他们念诵的是何人的诗作么?”
    武侯甲用胳膊肘捅了捅武侯乙。
    “什么鸟诗,老子半句都听不懂!诗是个神马东西,一听就让人恼火!”
    武侯乙嗤之以鼻道,诗有女人好看么?
    武侯甲哈哈一笑道:“若是没有那些文人骚客作诗,你在妓馆里能有机会听到那些曲子么?”
    “呵,文人!”
    武侯乙冷哼一声。
    这二人光顾着说话了,直到对面的主仆二人驰马去得远了,才都反应过来。
    “你干吗不拦下他?”
    武侯甲皱眉道,“坊内岂容他纵马,万一伤人,上头怪罪下来,你我可是吃罪不起!”
    “嘿!你这说的什么鸟话!你既不想犯渎职罪,如何不上前拦下他?
    你他娘的又不是老子的官长,凭啥对老子指手画脚!”
    武侯乙瞪视着武侯甲道。
    武侯甲却是笑笑道:“也罢也罢!多一日不如少一事!咱们名义上是武侯,实际上跟一介匹夫有甚分别!少管闲事少吃亏,那少年人我看着有点眼熟,就是想不起是在哪里见过了!”
    唐公子的马速的确过快,从武侯铺门外一闪而过,瞬间就把这两名武侯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不多时,主仆二人就来到了永安渠边上,这永安渠是发源于长安城东郊,传城而入,一路经数坊之地,进入西市,在旖旎向北,直出长安城最北面的城墙,可谓是贯穿整个长安城。
    自从唐云第一次站在西市的拱桥上,看着脚下的永安渠那一刻起,他就意识到唐代的渠与他既往的认知十分不相符。
    简言之,说是渠,实际上是非常宽广,后世许多河流都未必及得上永安渠。
    永安渠自城东而来,在崇贤坊却划了个半圆的弧线,几乎是绕着袁氏老宅的院墙根向北流去。
    只见河岸上垂柳依依,莺啼声声,艳阳下的宽广河面上,波光粼粼,一座古朴的木桥横跨河渠,对岸就是那颗几百年沧桑的老槐。
    一群黄嘴的鸭子嘎嘎叫着,在碧绿的河面上自由自在地游弋。
    俨然就是两幅水墨画,一副是“柳岸闻莺”,一副“春江鸭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