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5章 破局关键(求订阅)
    趁着车上有时间,吕冬专门提了下前几天关于十大的事,杨烈文本来就是主要推手,不找他找谁。
    杨烈文却笑了:“没事,不用担心,真有人不守规矩,你跟小赵联系。”
    这话也给吕冬吃了个定心丸,杨烈文的话底气十足,不愧是大单位下来的人。
    汽车先往南去,从旅游学院等几个学校门口经过,南边也是一片工地,塔吊和搅拌机发动时的嗡嗡声,越出围挡传到路上来。
    “这边好像在建一个会展中心。”吕冬知道杨烈文肯定了解计划上的事,说一些细微处的事:“有工人去我那买东西,说开发商利用青照给的低息贷款,去其他城市竞标了一个新项目,导致资金链紧张,有些人怀疑他们会跑路。”
    杨烈文问道:“确定?”
    吕冬实话实说:“我也是听工人说的。”
    赵干事已经拿个本子记了下来。
    杨烈文说道:“小道消息也有参考价值,你继续。”
    吕冬大体上说些工人在他摊位上议论的事,担心误导杨烈文,一再强调是需要验证的小道消息。
    南边有会展中心,以会展中心为核心,也有商务楼在建设。
    转到东边,回到学府路,原本最大的工地是学府文苑小区,现在变成了商务中心办公区,也就是钱锐参加过招标的工地。
    工地已经举行了奠基仪式,刚刚破土动工。
    杨烈文隔着车窗看那边,这梧桐树栽下了,怎么才能吸引到金凤凰落上去?政策方面必须有优势。
    再看北边,学府文苑小区的六层楼起来一大片。
    他问吕冬:“了解你邻居吗?”
    吕冬看了眼,问道:“哪方面?”
    杨烈文随口说道:“房子卖的怎么样?”
    “不好卖!”吕冬实话实说:“我上午去过,陪朋友看了个商铺,目前推出的房子,商铺多少好点,商品住宅卖出去不到五分之一。”
    杨烈文说道:“人气是个问题。”他想听听不同角度的人的看法,主动问道:“吕冬,你天天在大学城做生意,对这片地区有了解,为什么你的生意非常好,卖房子的却卖不动。”
    吕冬略一琢磨,说道:“商品和顾客不一样,我做的是快速消费品,顾客基本是学生、工人和教职工,他们都能掏得起几块钱买点特色小吃,每天都吃问题也不大。但房子不一样,咱们买房置业,自古以来就是家庭首等大事,五万以上的价格,能难住大部分人。”
    杨烈文懂得未必比他少,所以他猜测杨烈文只是想听听不同的看法,尽量以一个小商贩的角度去说:“大学城现在真正掏钱买东西的,也是学生、工人和教职工,我生意上的收入,百分之九十九来自这三个群体,这些人会买吃的,却很难买房子。”
    “他们都是流动人口?”杨烈文听得出吕冬话里的意思。
    吕冬认真说道:“外地人不想在远离故土的地方安家置业,本地人又嫌偏,这里虽说挨着大学,但生活方便上,远不如青照县城,要啥没啥。普通人安家,图个啥?生活便宜,住的舒服,安居乐业,又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教育环境。”
    他话说的实在,真正从普通人角度出发:“领导,我就个普通人,要是我结婚需要新房,宁愿在家起,也不到这来买,挨着顶级大学,听着不错,却各种不方便,买个菜都得跑十里路,将来有个孩子,去哪上学,县城还是老家?”
    这些话不具备宏观大局,杨烈文却听出小民心态,吕冬所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也能反应出普通人的一些看法。
    “配套缺失。”杨烈文说出关键,让赵干事记下来。
    虽说距离上任有一段时间,还要在宁秀镇站好最后一班岗,与人完成工作交接,但杨烈文对大学城充满期待。
    这是片崭新的区域,未来有无限可能,也是能真正干出大业绩的地方。
    相对应的,比起宁秀镇这种成熟的乡镇,必然更加困难。
    不说别的,单说与各大学校的沟通,就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校长之类的不提,后勤上随便过来个人,行政级别都不会低。
    机遇与困难总相辅相成。
    杨烈文没有畏惧,也不会退缩,过段时间他要去的,是一个真正能做事的位置。
    车子继续在大学城打转,去了北边的省大创新港,西边的工厂用地区。
    破旧的桑塔纳非常低调,在云集众多私人承包商的大学城里,很不起眼。
    吕冬见杨烈文思考问题,后面都保持着沉默。
    关于杨烈文进步去哪,吕冬不用再问,事情再明显不过了。
    吕冬想到了拒绝杨富贵的事,这个选择无疑非常正确,杨烈文来到大学城,他不求能另眼相看,也不求多加照顾,只要能少些狗屁倒灶的破烂事,足够了。
    这年代,某些部门的一个科长,轻轻松松就能让些私人小公司过不下去。
    不管怎么说,杨烈文来大学城,对他都是个好消息。
    桑塔纳从北边绕过来,看着正在建设的省大附属学校,杨烈文想到破局的关键,地方上迟迟无法与各大学校达成一致,上任首先要推动这事。
    国人对下一代的教育非常重视,八零后九零后大部分家庭就一个孩子,最多不超过两个,家庭资源集中,不可能像过去那样粗放式教育成长。
    甚至六个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上好学校会成为众多家庭的必然选项。
    百年名校,想必能吸引很多人过来,有钱有位置的人一旦过来,还能带动普通人。
    人有了,其他方面会容易很多。
    抽时间要多跑跑教育口。
    桑塔纳停在路边,吕冬告辞下车,准备回市场,副驾驶上的赵干事跟过来。
    “你在大学城干买卖,看到的多,听到的也多。”赵干事一向会做事,晓得领导上任之前需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各方面的信息:“冬子,咱哥俩保持联系,互通有无。”
    吕冬当然不会拒绝:“行,赵哥,有啥事我给你打电话。”
    赵干事提醒:“今天的事你知道就行。”
    吕冬又不蠢,说道:“晓得。”
    大学城,现在行政上只是青照县的一部分,级别跟县城所在的乡镇差不多,但未来发展起来,泉南强势进入,即便被人摘了果子,现有的人员也会水涨船高,往前迈进一大步。
    吕冬返回市场,该咋做生意还是咋做生意,心里很敞亮,说得那些话,最多就是杨烈文众多参照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
    至于大学城破局关键,吕冬有想法,却不敢乱说。
    以杨烈文的背景和眼光,不可能看不到几所大学附属学校的关键性。
    曾经的事实证明,这一招能玩出无数花来。
    吕冬还记得,曾经的大学城,上学的关键不是户口,而是那个红本子。
    他也希望杨烈文能在大学城打开局面,大学城人流量变大,对他生意也有好处。
    回到摊位,看了眼剩下的货,吕冬骑上摩托车,挂拖斗回去拉东西,麻辣烫卖的太快,晚上需要补货。
    来到村南口,红星的小货车停在一片地前,正在装货。
    红星站在车斗上装葱,看到吕冬打招呼:“这么早回来?”
    吕冬说道:“回来拉点东西。”
    地里有人往外扛葱,这是青照的特产。
    在青照,说人不如葱高,不是讽刺人,而是较为普遍的情况,曾经状元葱对比的标杆向来是姚明。
    吕冬问红星:“价格咋样?”
    “别提了。”红星直摇头:“我家种的两亩地,葱自个起出来,再给人拉过去,总共1450块钱,一斤刚合着一毛钱。”
    青照葱产量高,亩产六七千斤很轻松,但投入也高:“这会卖,凑合回本,人工费算是搭上了。”
    吕冬问道:“不再等等。”
    红星直接说道:“我有个同学在县农站,去年葱普遍五六毛,今年种的特别多,他说县里粗略统计,种植面积最少翻了三倍,等过几天普遍下葱,这价还得再跌。”
    吕冬不了解情况,不好随便发表意见,说道:“行,你忙,我先回去拉货。”
    红星说道:“还是你做买卖好。地里刨食,没前途,辛苦一年,连个人工费都挣不出来。”
    吕冬不再多说,加油门进村,在大队门口看见了吕振林,吕振林喊住他:“冬子,有你的信,首都来的。”
    “好来!我去拿。”
    吕冬停下车,去大队办公室拿信,出来的时候,问吕振林:“三爷爷,今年葱行市不好?”
    吕振林叹口气:“暂时不好,后面……估计更差,我开过会了,能早卖的尽量卖,别等着涨行市,咱这葱哪年不是越留越不值钱。”
    他看了眼吕冬的拖斗:“指望地里,也就混个温饱,还是得发展副业。”
    吕冬问道:“想好发展啥没?”
    吕振林对吕冬的态度,跟抗洪前完全不同,说道:“卤煮是一方面,但卤煮难做大。”他一直想给村里留下片基业:“等忙完葱,我再出去看看,争取年前定下来!”
    “三爷爷。”吕冬觉得卤煮不错:“下水这块,咱村有成熟的人手和经验,能避开很多风险。”
    吕振林微微点头:“我明白,先不急,咱都多看看多想想。”
    吕冬说道:“行,我先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