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玉一直乖巧坐在旁边,听到陆钦这句话,她好像有些猜到陆钦的心境。
为了底层疾苦百姓、朝廷冗兵冗官的弊端、盐政沉疴难治、旧制当改这些事情,他耗尽半生光阴,但取得的收获并不算大,这些问题依旧根深蒂固没能得到很好的改变。
——对此,陆钦就算已经致仕,就算已经到了如今的年龄,也依旧是心有不甘的吧。
等容谦言问完问题,衡玉才出声道:“先生,之前所说的要组织些人手编纂四书五经一事,不知先生考虑得如何了?”
陆钦这几天也一直在考虑这件事情,“这些年,我一直没停下过翻阅四书五经,也时常会在一旁做批注。我可以先行把这些批注都整理出来,这样一来工作量减轻不少,暂时还不需要组织人手帮忙。”
四书五经旁的批注都是他当时阅读时得出的感悟,要整理的话,有一些东西还需要删改一番,这个工作不能假借他人之手。
不过好在他现在碌碌无为,多的是空闲时间,可以慢慢整理。想着想着,陆钦嘴角的笑意不由带出些苦涩。
——
在回家途中,容谦言向衡玉打听,“陆大人要做些什么?”
衡玉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介绍清楚,容谦言赞道:“这一举措,是在造福全天下的学子。”
衡玉失笑,打趣道:“也会造福兄长吗?”
要知道,容谦言从启蒙到如今,一直有着最好的师资,平日里读的书籍,要么是先贤所著,要么是当世大儒批注。
容谦言正色,“莫要打趣,这当然也会造福我。每位大儒对先贤文章的理解都会有所不同,多看一些,收获也就会更多一些。”
说着说着,容谦言轻叹,“之前一直感觉朝堂离我太远,与陆大人见过一面,方知朝堂倾轧是何等残酷。”
连这么惊才绝艳的君子,都被朝堂倾轧步步紧逼着,以至于理想和抱负不得实现。
可这其中原因,是因为陆钦能力不足吗?
是他一人抵挡不住“泱泱大势”。
容谦言说:“难怪祖父总说,在朝堂中随大流的人,最易明哲保身。”
“他们也是最容易被遗忘的一类人。”衡玉道。
不过心下也在琢磨着“随大流”这三个字。
陆钦的理想和抱负太过超前,以至于找不到什么同道中人。如果说……
如果说,理解这一类思想抱负的人越来越多,那当这种思想也成为主流的时候,朝堂上随大流的人是不是就要考虑倒向这一边了。
在容谦言还在为陆钦当下处境唏嘘时,衡玉已经在思考该如何去做。
第210章 为往圣继绝学13
回到府中,容谦言的三个同窗将他围住,好奇打听道:“陆大人是何等人物?”
这三个同窗能和容谦言玩得好,彼此的想法都是比较贴合的。他们属于既敬仰陆钦,又为他在朝堂的处境而叹惋的一类人。
容谦言没隐瞒,把今天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说了。
一个同窗惊道:“我记得这篇文章是兴元十七年所做,距离现在已经二十多年,陆大人居然还清楚记得里面的内容?”
“看来传闻陆大人过目不忘是真的。”
“哎,当真是神仙人物。其实我看陆大人的文章,有一些地方也看不懂,不过非亲非故,想上门请教陆大人是根本没可能的。还是谦言你幸运。”身材高大的同窗感慨道。
他这番话没什么别的意思,就是单纯羡慕容谦言能够得到陆钦的指点。
他们这几个人家世都算不错,不然家里也支撑不起游学的花销。
不过他们的家世只局限于湘城一地,不像容谦言出身镇国公府,这样的家世放在帝都也是第一流的。
容谦言勾唇轻笑,“这件事,你们倒是要谢谢我家小妹。她知道我们四处游学是想有所收获,特意帮问了陆大人,能不能让我们一道上门叨扰大人,请他抽空指点一二?”
三个同窗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容谦言会提及此事,想来陆大人定然是应允了。
果然,容谦言道:“陆大人应允了此事,而且他打算整理以前的手稿,想着如果我们有空闲,可以帮他将手稿里的内容重新撰写一番。”
阁老的读书手稿啊!
三个同窗哪里有不乐意的,一个个喜笑颜开,恨不得明天马上到来。
——
第二天上午,这几个学子见到衡玉时,纷纷向她行礼道谢。
来到陆府,容谦言他们都比较拘谨,衡玉是最为轻松自在的,走在陆钦身边,时不时与他聊天。
陆钦迁就着她的步子,与她交谈起来。
因为要帮忙整理手稿,陆钦和之前一样,直接领着衡玉他们前往书房。
随意聊了一会儿,几个同窗都放松下来一些,身体没有像之前那么紧绷。
陆钦适时道:“你们有什么疑问尽管提出来。”
一一为众人解答问题。
衡玉就在旁边听,偶尔碰到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她也会接话。
为官三十余载,陆钦除了任京官外,其余时候都是在一些偏远疾苦地区当官员。在那些地方,他遇到过山洪暴发、遇到过蝗灾、遇到过灾后疫情爆发,甚至曾经被逮到土匪窝里,九死一生方才逃离土匪窝。
对于这段惊险的经历,陆钦只字不提其中的危险,笑着道:“其实进去一趟土匪窝,在里面被关了几天,我有不少收获,也充分理解了那些人落草为寇的心理。后来逃出来后,我花费一年半的时间,总算是使当地匪乱得到平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