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65章 奇迹降临
    在场的历史都还不错,都清楚苏联撤走,一部分原因是赫鲁晓夫想要逼迫华夏向他们国家求援,然而他没有想过华夏领导人会如此刚硬。
    镜头跳转到一个雨夜,苏联专家从陆光达手中接过伞,用华语带着深意说:“雨伞是掌握在高个子人的手中。”
    此话一出,陆光达当即向后退了一步,即便大雨吞没全身,也不会接受高个子的遮风避雨。
    一阵雨携着风,把苏联专家手上的伞吹落在地,看来风雨太大,个子高的人也把握不住。
    在苏联专家离开时,举办了一个离别晚宴,此段影片表现非常克制,苏联专家在雨天打伞烧毁资料,并且还不停地持续问同行人,还要烧多久?他们要去喝酒跳舞。
    科研人员老李在苏联专家离开销毁资料处后,马上冒着瓢泼大雨,把剩下的资料全部抢救。
    回到办公室后,老李成落汤鸡,但眼中专注的是拼好的资料。
    苏联专家向老李敬酒,“不要计较,我们永远是朋友,祝你幸福”,杯酒尽饮后,双方摔碎酒杯。
    “这块,你们用计算机也要算两年。”在留下这句话后,苏联专家晃晃悠悠离开。
    关于这段,可以理解为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友谊,但人与人之间是有情谊的,苏联专家只能用自己的办法帮助曾经的朋友。
    更加可以理解为,苏联专家是来嘲弄华夏科研人员,因为本来有艺术加工的成份,楚舜询问过专业人员,没有这段来历。
    苏联专家是不听协商地突然撤走,如同把自行车的铰链拿走,骑不动了。所有事瞬间中断,科研人员老李建议陆光达回家去,因为他们现在没有什么秘密需要保密。
    话语间的落寞,雨夜再大,雨水再多,也冲刷不掉。
    陆光达摇摇晃晃地回家,说起研究中断的事,妻子王茹慧马上制止,为研究原子弹陆光达是十三月来首次归家,“我真的不知道,你还会回来”。
    一句话,道尽研究人员家属所承担的压力,即便是为了祖国,但在丈夫这一身份上,陆光达是亏欠的,深深地抱住妻子,有愧疚也有责任,妻子王茹慧在国内一门心思教核物理,可被排除在了机密之外,陆光达也不能有过多解释。
    “陆光达原型不是一个人,应该是当年那一批人。”杨巍心中想到:“网上有句话,叫一代人吃了两代人的苦,才有现在的华夏,我认为不止两代。”
    领导人要搞出原子弹的决心,超出所有人的想象,说即便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
    原子弹工程代号,就叫做596,接下来是横空出世名场面之一,冯石将军在誓师大会上发表感言。
    [同志们,国内的仗打完了;国外的仗也打完了。一没让披红挂彩开庆功会,二没让回家看望爹娘,一声令下你们跟着党跑到了这大戈壁滩上,至今家里的亲人不知道我们在哪,不知道我们是死是活。
    有的战士的未婚妻在家等不住了,就跟别人跑了,有的战士去的时候才十五六岁,还是个孩子,现在平安回国了,该不该回家给老娘说一声呀?该说!可是不能说,这是国家的机密问题!]
    镜头对准战士们,格外年轻,一个个脸蛋还未脱去稚嫩,已是合格战士。
    无论年纪大小,也无论天南地北,和平时代的人,很难以想象,在刚从战场下来又马上投入新一轮的保密工作,是什么样的精神觉悟。
    关键是这样的士兵,不止一人,建造596工程的部队,被称为马兰卫士的战士们,国家方面是有资料的,楚舜对比现在能够确定的士兵资料,年龄方面在招群演时,做到基本还原。
    花费如此多经历和时间,不是细心,是楚舜想把当年,那些远比他更年轻的战士们,至少是年龄上还原出来。
    这段戏是冯石将军的长独白——
    [就因为美国人用一个小玩意,在咱们头上悬了好几年,悬着!动不动就嚷嚷着要给我们做外科手术,苏联专家也撤走了,瞧不起我们呀!没有这个东西呀,我们中国人的腰杆子就挺不直。就没地位,没和平,就不能踏踏实实地过咱们的日子!
    我们就是要在这个大戈壁滩上用我们的双手搞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原子弹!]
    接下来是士兵们征服罗布泊,开始建造基础设施,苏联选址专家称为“死亡之海”,在我们战士面前,只有被征服的结局。
    “好魄力。”
    余岗不自觉地握紧拳头,他有一门厉害技巧,无视野把要记的影评写在小本本上,目光都没有离开过荧幕。
    据说小时经常抄作业的小伙伴,天赋高者都容易习得此绝技。
    荧幕中来到京城原子能研究所,在黑板上密集地写下了一堆公式,是接下来自助研究原子弹的研发方向。
    绝对是个繁杂且浩大的工程,具体有多难呢?影片中有说明美利坚用了六年,英国人用了五年,而老大哥苏联耗时八年。
    时间不等人,陆光达订下的期限是两年,要比美利坚快三倍,比苏联快八倍。如此艰巨的任务,所能动用的设备也是拉胯,至于一台电脑,在科学院,其他部门也要使用,也就是没有电脑,纯人工!
    陆光达规划后,一百多位研究员,开始用华夏特有的算术方式,用算盘打,开始两年的计算,白水就馒头,即便用餐目光也依旧盯着算盘。
    研究所内都是“唰唰”的算盘声,格外清晰,影片在此配乐是行星组曲,莫名让人激昂。
    不是算盘声,是以凡人之躯,用算盘仿佛组成“人列计算机”的战斗声。
    一项数据上,科研人员计算了五遍,可结果始终和从火堆里抢救拼凑出来的苏联数据不同。
    “万一是苏联错了呢?”陆光达用莫大的勇气质疑苏联专家,并且回家熬夜进行求证。
    妻子王茹慧给丈夫端来咖啡,但因为排除在机密外,连送一杯咖啡都不能靠近,被警卫员拦下,只能由警卫员转送。
    陆光达通过求证,是苏联数据错了!
    “用算盘计算原子弹的公式,还要赶英超美,最三流的话剧都不敢如此排,但现实中却真存在。”政治局大佬心中想到,没有刻意地渲染什么,人类史上的奇观,只是平铺直叙地说出来,就足够让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