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96章 趣举倾覆
    张军陪着王大监聊了一会儿,也算是彼此增进一下了解,从此交个朋友。原来不熟。
    这算是霍仙鸣给两个人牵个线儿,大家算是同一阵营了。
    李锜这事儿也就这么盖板了,由王大监一手操办。
    李锜的结局肯定是消失,家产罚没充公,家里仆众奴婢会原地放还,也就是解散。
    李锜的老婆孩子依照大唐律是要流放的,不过必竟是宗室,估计会给留一点家产贬为庶民。张军也没细问。
    这种没有封号的宗室连宗正寺都不会重视,但必竟是宗室,估计能保证个有房有地,一个基本生活,其他的就靠自己了。
    其他几位,张军也侧面的把意思表达了一下,没有追究的意思,凭王大监自己看着处理。王大监自然心领神会。
    有了五个人的供词手押,由王大监出马,事情就变得异常简单顺利,飨食未到,李锜在长安的所有产业已经一清二楚,列成了册。
    接下来就是查抄,遣散,给他老婆孩子安置个地方,然后把其中一些产业折算一下‘充公’,其实就是王大监拿去交给李适。
    至于这中间是不是会有点折损什么的,那就是又一回事情了,张军不会管也不会问。
    剩下的财产就都是凤翔府的了,由张军这边安排人处置,填补历年‘亏空’。
    张军这边没提给王大监好处,这事儿只要不是傻,都不会趁机要好处沾手。躲还来不及呢。
    堂堂内侍省大监之一,眼窝子没那么浅。
    商量好细节,王大监带上五个人回了禁中,这事儿也就到此结束,和张军再没有什么关系了。
    晚上,霍仙鸣来到张军府上,给了张军一封李适的手怗,大概意思就是皇帝李适出私怗召张军入京谋事,不得声张。
    没什么具体内容,这就是以防万一,以后拿来堵重臣们的嘴的,也不一定就能用上。
    张军把李同系率人调查跟踪整理出来的册子给霍仙鸣看了一下,让他心里有点计数。当夜,霍大监就宿在了张军府上。
    第二日,行动开始。收网。
    永乐坊,就是白居易和萧彻住过的那地方,哥俩当时都是小官,一起租房子,一起去平康坊花差,结下了深刻的友谊。
    《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多年后老白在江南和萧彻重逢,两个人一起回忆起了美好当年。
    ‘结伴归深院,分头入洞房。彩帷开翡翠,罗荐拂鸳鸯。留宿争牵袖,贪眠各占床。’
    事实上,永乐坊已经属于长安城的平民区,居住的普通良口比较多,所以房子便宜物价也低,是当时小官吏租房子的首选片区。
    虽然长安城计有一百一十坊,并不是都密密麻麻的住满了人,北实南虚,永乐靖安已经属于城边了。
    再往南,安善大业诸坊已经是人烟稀少的‘农村’,都是小村子。时有人居,烟火不接,耕垦种植,阡陌相连。
    大片大片的农田荒地和荒废的村子。
    资敬寺在永乐坊东北隅,是个老牌尼寺,是长安三十九尼寺之一。
    长安城中寺院道观特别多,几乎每一坊都有几个,但除了王府公主府改置的以外,基本上都不是太大。
    寺院平时以香客捐募,出租房屋和乘驴为生计,道观多以捐募,传授,医治为生计。
    在唐代,寺院可以理解为一个不交营业税的连锁性旅馆饭店,兼营驴马出租业务,所以发生过很多故事,像西厢记什么的。
    兴安启夏,芳林安化两条长街中间的三十六坊为下坊,坊开东西两门,内置横街一路。没有南北门。
    晓声隆隆催转日,汉城黄柳映新帘。
    随着六街晨鼓轰鸣,各坊坊门慢慢打开,聚集在坊门里的人流涌向长街,长安城开始了热闹喧沸的一天。
    诸坊的坊门处,都是卖小吃的店铺,等待开门的人就在这里买了吃一口,热气蒸腾,香气混浊,人声沸杂,驴马厮鸣。
    张军和霍仙鸣,王大监三人骑在马上,被一群黑衣近卫护持着进入坊街。
    正在向坊外涌出的人流顿时一滞,鼎沸的人声消失,不论是百姓还是官吏都悄然靠向街道两侧,让开道路。
    商人和僧道连行走都不敢,躲避不及就站立在街道两边,以背向街心避让。
    李同系没有骑马,步行在前面引路,来到资敬寺前。
    寺院坐北朝南,临街的寺门已经大开,香客信众正在排着队往里面进入,知客僧守在门内两边冲着行人施礼。
    张军下了马,负手站在那里打量了一下寺外坊门,鲜漆耀目老树盘虬,到是颇有些气势。
    这座尼寺是家寺,属于长孙家族。就是太宗长孙皇后的家族。
    大隋开皇三年,薛国公长孙览为其父而立,主要是用来安置他爸爸的女人们……隋唐的尼寺大多都是这么个原因成立的。
    皇帝死了,他的女人就会去感业尼寺出家‘修行’,官贵死了,一般就会自己立尼寺,主要就是为了死后坟头不长绿草。
    寺中的女尼主要就是长孙家族的历代女人,还有宫人,离休退役的刀人,少量民间出家的妇女和,因为各种关系收来的徒众。
    就是那种,因为想和谁家搭上关系,就拉着一个那家的孩子赞赏,这孩子与佛有缘哪,然后收为寺徒。
    因为男娃要继祖业做官,于是女娃就成了主要发展目标。也有开辟财源,寻求依仗的意思。
    寺中的管理人员和各大家族势力周旋,普通尼姑就是发展香客,恩客,一为索财,一为娱乐。
    董昌便是智因的恩客之一,是坊中的大商人,颇有钱财,被智因的肉色吸引在此留连宿渎,多有捐募。
    张军一身麻色常服,但身高体长健硕魁梧,又是站在两位大监中间,知客僧再笨也知道这是位贵人。
    “小道见过贵人。”
    张军点了点头,大步往里面走:“贵寺主持律师可在?”
    “在,贵人请入内。”入内,就是到后院。
    张军摆了摆手,李同系便带着人径直往里面去了,张军和两位大监慢慢往里走,欣赏着寺中风景,到是颇为雅致。
    两个知客僧知道这是发生什么事情了,一个陪着张军三人缓行,另一个就小跑着去通报。
    等张军三人到了寺尼休沐的院落,李同系已经带着近卫拿了人,寺院主持律师也到了。
    “郎君,这便是智因尼,这道人便是妖僧软奴。”
    张军偏着头打量了一下衣衫不整的两个人,看来还在睡觉就被拽出来了。
    智因尼确实有些资色,以张军现代人的目光来看也算是相当漂亮的,肤色盈白丰润,肉肉的却不痴肥。
    因为出家不施铅粉,一头乌发随意的披散着,陡增了几分艳丽媚姿。
    那李软奴就比较普通,个头一般,只是高额悬鼻,到也有几分英气,看着有三四十岁的样子,不慌不张,显得颇为镇定。
    “可搜过了?”王大监问了李同系一句。
    “回大监,此处有伙伴日夜监视,昨夜董昌并示留宿,只有此二人。”
    “都安排仔细了吧?”张军还在打量这个李广弘,嘴上问了李同系一声。
    “郎君安心,街鼓未起便安排妥当了,此时想来俱已抓捕,应在返程途中了,已着人前去接应,不会走漏一人。”
    张军点了点头,目光从一脸从容的李广弘脸上移开,看向一旁的主持律师:“律师可知此游方道人常宿贵寺?”
    “无量寿佛,敢问贵人尊府?”
    “张郎君乃本朝太子太保当面。”霍仙鸣在一边给介绍了一下:“某二人由内省而来。”
    “阿弥陀婆耶,贫道见过太保,见过二位大监当面。未知智因所为何事?”
    那李软奴神色未变,智因尼可没有那么镇定,一听三人身份便面露惊恐,骚气顿出。尿了。涕泪俱下。
    张军看了看智因,指了指房子:“同系,把智因带进去,换好衣裳。王大监,不如便由你询问吧,先问此尼。”
    “一起便是。”霍仙鸣看了张军一眼:“某与王监只是恰逢其会,还是由节镇主持。”
    张军笑着抬手在霍仙鸣胳膊上拍了拍:“却是不用分得如此清楚,某不擅此道,旁观即可,也是和两位大监学习。”
    “太保却是太也谦虚了。”王大监捧了一句。
    “某确是不擅此道,某只擅杀敌,当面斩了便是,也用不着审问。”
    李同系和两个近卫已经把智因尼架到了房间里,给她换掉身上的亵衣,裹上衣裙。官长就在外面站着,近卫也不敢淫狎,到是给智因省去了一番折磨。
    “律师,此事干系重大,今日寺内便不方便应客了,须关了寺门。”张军没有回答主持律师的问题,而是叫她安排闭寺。
    “是。贫道这就安排。”
    “门禁之事,还要向律师告欠,寺内诸尼最好不要走动。主持律师可旁观。”
    “是,但从太保吩咐。”
    主持律师出身大家族,是吃过见过的,自然知道这个时候乖乖听令就好,即使心里有些气愤也得收着。
    主要是这个架式有点吓人,当朝太保,两位内省大监,这事情能小得了?
    张军没打算审问李软奴,安排人把这和尚带到空屋监禁了起来。这人自称宗室,这事儿谁也不知道真假,有点犯忌讳。
    审别人也是一样的,只要事实清楚确凿就好。
    而且据张军所知,这和尚的坦然还真不是装出来的,是真无惧无畏,杀头的时候也是一样。虽然没有谁来证明他的身份,但张军感觉,他说的应该是真的。宗室。只不过是哪一支,这个就不用去猜了,没好处。
    万一问出来这是隐太子的后人……这事可就大发了,复杂了,都不好收口。
    这边王大监主审,开始询问智因尼,寺外,凤翔近卫配合神策部,正在到处拿人封户。
    李同系这事儿办的挺漂亮的。
    和董昌李软奴智因三人来往相密的,不论是市人还是官员,禁军,都查得一清二楚,都派了人时刻盯着。
    这会儿只要由监视人员带着挨家去抓就行了。坊市刚开,很多人都还在睡梦中,连床都没起。
    至于禁军,有内侍持着霍仙鸣的令印带着神策部将去北衙营中拿人,诸将在长安的宅子一并封禁,等待查抄。
    这会儿宝应军在禁军中的地位大大降低,神策军一时无两,到也不用费什么力气。
    原来那会儿,宝应军可是代宗的亲军,最信任的部队,就和这时候的神策军差不多,或者还要强一点。
    结果吐蕃犯边打到长安的时候,代宗最为亲信的宝应射生军竟然叛乱了,这让代宗情何以堪?于是地位一降再降,不断拆分,声名不在。
    到了德宗这会儿,射生军射生将已经泯然众人矣。估计这也是董昌能说动他们造反的原因。都是不得志向的。
    人被一个一个带到资敬寺中和李软奴相聚。
    主干董昌到是成了最后一个被带到的人,他宿在城南别院中。不是长安城的南城,是长安城外的南边,靠近终南山那边。
    长安城里有很多大家族,豪门,因为城内的空间有限地皮太贵管制太多,就在长安南部终南山北建造别院。
    慢慢的就在终南山北形成了一片以官贵族阀为中心,以他们的附庸和服务人员为主体的市区,连皇帝在那边都有产业。
    很多大商人为了攀附权贵,便也在这边买地置产,建造别院。
    都说资本的萌芽在宋朝,其实不全面,在大唐这会儿商人已经觉醒了。
    强大的大唐商业繁华兴盛,资本不断壮大,已经产生了群体的意识形态和诉求,开始谋取政治地位。罢工罢市就是例证。
    这是历史上最早的,为了政治诉求而产生的集体罢工罢市行动,逼迫大唐朝庭更改了政令……这不是资本是什么?
    看到董昌本人,张军到是有些失望。
    和想像中的一点都不一样,就是个满脸胡子的胖子,大腹便便的样子。
    张军恶意的估计,怪不得他舍得把李广弘塞进智因的卧室,估计他某方面是不太行了。男胖短的嘛,气也虚体也虚的。
    只是结果有些跳出张军的意料,因为发动的早,这些人还没有达成整体的计划,只是有了那么个构想。
    不过这也就够了,造反的意图摆在那里,计划什么的无关紧要。
    他们连官员都还没来得及分配,只是确定了李软奴称帝,智因为后,董昌为相,相工唐郛为司天台监。
    其余人等只是许了些大将军开国王候什么的,没有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