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八十七章 义愤填膺!
    谏院。
    司马光是个非常勤奋的人,他对于自己个人操守完全是按照古代君子的标准来的,每日三省自身,每日都要让自己过得非常充实。
    所以他很早就来到了谏院。
    以前的时候,他每次清早过来都是先读几页经典,相当于清晨的漱口,不过漱口是清理口腔,而读经典则是清理思想上的残余。
    最近些年,他养成的习惯是每日来都要看几页大宋周报,如果大宋周报没得看,就看一看其他的报纸。
    现在市面上除了大宋周报,还有《文摘》《文心雕龙》《大宋商报》《汴京早报》等等报纸。
    文摘、文心雕龙这样的报纸是纯文学性的报纸,里面探讨诗词歌赋经学艺术等内容。
    汴京早报则是报导汴京城里每日的新闻,里面有涉及各类政策规定,也有一些社会家长里短,虽然琐碎,但对于了解民生也算是颇有益处。
    至于大宋商报则是各类产业经营的消息,司马光以前对商业是带有偏见的,但这些年来,商业对于大宋朝的改变他是看在眼里的,他的想法也多多少少被改变着。
    这是社会的大潮流。
    不过司马光最喜欢看的还是大宋周报,因为这份报纸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做得最好的。
    对于司马光这样关心国事天下事的君子,大宋周报更得他的欢心。
    因为大宋周报上讨论的事情都颇有深度,他自己都会经常给大宋周报投稿,虽然能够登上的也不算多,但他也在坚持投稿。
    司马光也是个妙人,登上大宋周报的文章,他都要裁剪下来贴在本子里保存好,没有登上去的,也专门找本子记录下来,以免丢失。
    其实司马光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写的那些文章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看。
    大宋周报上谈论的大多是国家、社会的问题。
    而他讨论的,大多是道德文章等等。
    不过他也不在意,还是坚持投稿,偶尔有登上去的,他还是不免会拿出来作为和朋友的谈资,也算是不错的乐子。
    他最喜欢的其实还是看。
    大宋周报上有人用笔名,但大多数都是用真名。
    有时候一期报纸里面,满满的都是名士大儒都发言。
    其中不乏有朝廷高官相公等等。
    他们所发表的文章,在他们的领域里面,涉及的深度让人击掌赞叹。
    司马光也在里面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拓宽了视野。
    尤其是一个叫周树人的作者,根据司马光的猜测,这个名字应该是一个笔名,因为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这个周树人的文章历来一针见血,他所写的争论,两三句话就能够直达本质,透过纷纷扰扰的表象直达内里。
    他所提之建议,大多执行性极强,又能够协调到各方的利益,不失为良策。
    但他若是骂起人来,也是极为辛辣。
    他记得之前汴京有个妇女丈夫死去,守节了几十年。
    时人多纷纷赞叹,时逢程颐在一篇文章里有一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便被一个开封府的官员所用,用来赞叹这个妇女。
    周树人得知了这个事情,立即撰写文章痛骂这等风气。
    周树人认为,妇女丈夫若是死去,就会陷入衣食无着的境地。
    范文正公在在其所订《义庄田约》中规定再嫁寡妇给予费用,妇女改嫁是很自然地事情。
    如果提倡守节,还用【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话来约束妇女,这样是不符合人道的,会让很多的妇女陷入极其痛苦的境地之中。
    这样的官员着实是不理解他人的苦难,一张嘴就是一股子的恶臭。
    周树人骂人极其辛辣,让那个官员赶紧出来澄清,说他并没有这个意思。
    连程颐都赶紧登报解释,说他的那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并非是那个意思。
    司马光对这个周树人是比较欣赏的,因为周树人刊登的文章,虽然和他自己的风格不同,但周树人的意见从来都是堂堂正正,非常务实,司马光因此很欣赏。
    司马光一来就赶紧问胥吏:“大宋周报送到了没有?”
    胥吏满脸堆笑:“大人,已经送到了,我已经给您放在文书篓里了,您一进去就能够看到了。”
    司马光笑着点头。
    胥吏堆笑道:“浓茶也给您准备好了,刚刚好喝了提神。”
    司马光更是满意地点头。
    他匆匆进去公廨,果然在文书篓里看到了一册报纸,大宋周报因为内容不少,所以是制成书本的模样,厚厚的一册,包罗万象,足够他好好地读上几天。
    司马光先粗粗的看了一下目录,然后才翻开首页。
    看到第一篇文章,司马光忍不住眯起了双眼。
    这篇文章他有印象,上一期讲得是农户带着一家人投水的事情,这一期果然成为头条了。
    读完农户带着全家投水的内里原因之后,司马光满脸涨红,气得胡须都被吹翻起来。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司马光怒道。
    “嗯,君实,怎么啦,一大早就听你怒吼!”
    范纯仁从门口经过,伸了个头看了进来。
    司马光深深吸了口气:“尧夫,刚好,你快来看看这篇文章。”
    范纯仁道:“哎呀,我还有点事情……嗯,算了,先看看。”
    范纯仁进来接过看了一下,然后他也怒了:“岂有此理,岂有此理!真是……”
    两人在公廨里吹胡子瞪眼。
    范纯仁道:“大宋周报一般不会单独列出一篇文章出来,看看后面的。”
    两人脑袋凑在一起,看第二篇文章。
    果然第二篇文章和头条相互呼应,是周树人写的关于前一篇文章的剖析。
    在周树人的剖析下,大宋朝的税法的脉络清晰的展现在他们的面前。
    税法的来龙去脉,优缺点、以及容易被钻空子的地方都被一一写了出来。
    那些地方税吏的穷凶极恶也被活灵活现的描述了出来。
    司马光和范纯仁两人看得义愤填膺。
    在看到周树人提出的建议的时候,两人忍不住喝彩:“这等良策,正是造福天下民众的好策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