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三章 暴风骤雨之一:土地啊土地(1)
    东晓四年六月份,尼堪击败李自成后专门正对黄河以北三省的土地重新丈量、分配一事召集政务院总理孙秀节、户部尚书李开富、户部郎中王章进行了讨论。
    之所以要讨论,因为进入关内后,土地状况就与关外大大不同了,在以前的林中,几乎没有人耕种,土地都是国有的,适宜耕种的地方,迁入移民后每户可以分配高达五十亩的上好土地。
    而满清占据的辽东,基本上没有自耕农一说,除了主子便是农奴,故此重新分配也没有什么难事。
    但关内就不一样了,账面上的土地与实际情形存在巨大的差异,这里面,士人优免、皇亲国戚的封地、达官贵人、豪商巨贾霸占数量巨大。
    以山西为例,此地虽然被大顺军短暂占据过,不过彼等也只不过对豪强劣绅进行了追赃助饷,部分烧毁了田契,并没有施行重新丈量、分配田地之事,何况,以大顺军当时的水平,通过暴力手段进行追赃助饷尚可,要让彼等在田地上做文章,还是一篇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好文章,不用说也是做不到的。
    不过当大夏国占据三省就不能这么来了。
    “陛下,按照户部账册,以山西省为例,需要缴纳赋税的田亩只有六百三十万亩,不过以微臣估计,大同的代王、太原的晋王以及从这两支分出来的郡王、国公、辅国将军等,士绅优免的,被豪强劣绅霸占的,抛荒的,估计又有此数……”
    李开富正在汇报。
    “估计总数有多少?”
    “恐怕至少有两千万亩”
    尼堪此时的嘴角不禁露出了一丝讥笑,作为一个穿越者,还是曾动过写作穿越小说心思的穿越者,不用说私下也是做过一些功夫的。
    他让李开富举例山西,因为他在后世时曾经对山西做过一番研究。
    顺治年间,山西的耕地数量高达四千万亩,到乾隆年间达到巅峰,为五千万亩,后世的现代中国,由于产量大幅提升,加上城镇的发展,耕地数量又收缩到四千五百万亩左右。
    别的不说,顺治年间与此时相差并不远,为何田亩数量相差如此之大?何况,这应该纳税的六百多万亩还是张居正当时重新清丈过纳入的,千古一相的张居正在位时尚且如此,遑论其它时间了。
    以他的估计,此时山西省的耕地数目木至少有四千万亩——因为士绅一体纳粮直到一百多年后雍正年间才实现,实际上也只是部分实现。
    “你觉得可能吗?”
    尼堪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作为一个出身贫寒的户部尚书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像孙秀节这种人了,尼堪内心不禁泛起了一些无奈。
    “按照户部报上来的数目,山西省眼下有六百万左右的丁口,按照六百万纳税田亩来计算,人均一亩,一人一年大概需要三到四石粮食,按照一亩耕地均产粮食两石计,那就需要两亩地,一亩地,不用说大部分人都饿死了,何况大部分田地都在少数人手里,饿死的时间就更早了”
    看到孙秀节、李开富、王章三人都是瞠目结舌的模样,尼堪浑没有理会,继续想道:“从汉代开始,中国之地的耕地从来是足够的,若是按照人均数量,大多数情形下都会达到十五亩以上,如今明末的丁口较多,至少也能达到十亩”
    于是接着说道:“以朕估计,山西最少有耕地四千万亩,按照六百万丁口计,这是最多的,实际上数目肯定会低于此,那就是人均近七亩”
    “这样,黄河以北三省都按照人均五亩授田,无论男女老幼,都按照此数来授,若是五口之家,那便是二十五亩,一年自己需要二十石,二十五亩怎么着也有五十石的粮获,这便剩下三十石”
    “考虑到天灾,这三省的田赋按照两成来收取,这便是十石,剩下的二十石除了留作粮种,备荒,也不会剩多少了,就这样吧,除此之外,每户多授一亩菜田,一亩麻田”
    说到这里,尼堪心想:“四千万亩土地,真正需要纳税的只有六百多万亩,大部分田地却游离在政权之外,真正滑天下之大稽,明朝灭亡还真是必然的”
    李开富说道:“陛下,这……,还是重新清丈之后在确定详细的授田法子吧”
    尼堪挥挥手,“来不及了,听朕的没错,四千万亩,只多不少,就这样办,这些土地掌握在大夏国手里,一时半会儿肯定跑不掉,不用多少年,丁口又会大增,这多余的土地就握在官府手里,等丁口增加后在酌情分配”
    “若是又过了几十年,丁口已经增加到无法授田时,咱大夏国还有北境广袤适宜耕种的土地,还有海外瀛洲!”
    见尼堪如此笃定,三人都有些忐忑,生怕田地不够闹出笑话,那王章本来是户科给事中,原本就是一个暴脾气,当即上前说道:“陛下为何如此笃定?!户部账册清清楚楚,给百姓多分土地自然是好,不过若是分到最后,一部分人分到了太多的田地,而另一部分人却无田地可分,该如何处置?还请陛下三思!”
    尼堪说道:“朕既然这样说,手里头肯定是掌握了详细的情形,这一节你等就不用争了,大大方方下去指导分配即可”
    孙秀节与李开富两人对望一眼,这次是孙秀节上前说道:“陛下,对于那些前朝王公的田地,已经无主的田地,官府自然可以大大方方收回来,不过对于那些手里头有田契的该如何办理?”
    “你等的意见?”
    “陛下,微臣等合计过,前次闯贼路过山西时大力进行了追赃助饷,还烧毁了大量的田契,不过各地方衙门依旧保有账册和底契,王公、诡寄的田地自然可以收回,不过那些通过自身致富收购的田地,若是一味夺取恐怕也有失民望,故此,臣等商议后决定以底价收购”
    “低价?如何个低法?”
    “陛下,原本在太平时期,一亩中等的田地怎么着也要一两银子,到了我等这里以三成的价格收回来也就是了,假如是一千万亩的话,也就是三百万两,何况,这些银两我等是不需要支付的,全部算到彼等的田赋上去,分十到二十年逐渐优免,如此一来,朝廷的税赋不会大幅减少,彼等也不会心怀怨念……”
    尼堪一下陷入了沉思。
    像这样的情形,不用说肯定也是有的,不过肯定没有孙秀节说的一千万亩这样夸张,但数量也会不少,若是一味强取豪夺肯定是不行的。
    “好,凡是家里没有田契的,只能按照新的法子授田,有田契的,一律按照五钱银子的价格收购,之后再统一分配”
    “陛下”,孙秀节赶紧出声了,若是按照五钱银子收购,那国库需要出多少银子啊,虽然前不久收缴了七千多万两,不过也不是这么个花法,“还是三钱吧,五钱实在太多了”
    尼堪却摆摆手,“无妨,既然要施恩,那干脆就做到底,不过这优免的时间就要放长一些,按照三十年来计算吧,那样的话,朝廷的税收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若是有不愿意让官府购买的呢?”,王章又说话了。
    “杀!”
    高坐在台上的尼堪传来了一阵冷冷的声音。
    “户部首先颁布一部‘大夏田亩制度’,申明国境内所有的土地都属于大夏国有,想要正常获取,必须与大夏国官府签订正式的契约,还要申明,彼等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哦,也就是彼等所说的所谓的田皮田骨,若是有紧急情况,官府有收回田地的权力”
    “田地一经分授,不许私下买卖,只能卖给官府,授田后,连续抛荒三年的,无条件收回”
    说到这里,尼堪暗忖:“还是不能将彼等完全限制死,今后若是当兵、做工匠、当官、做生意、碰到瘟疫,肯定会发生抛荒的情形,若是在三年里彼等在别的行当上失败了,又回到田地上,还是要承认彼等继续耕种的权利”
    “地方官府在分配土地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阻拦,必须强力弹压!”
    “聚众闹事的,首恶处死,余者全部发配雅库茨克!”
    这三人这才意识到眼前这人除了是新入主北京城的皇帝,还是北境之王,漠南漠北诸部共同推举的博格达汗,能达到今天的位置,那也是以数不清的人头落地为代价的。
    “你等读书人首先要打心底拥护大夏国的田亩制度,否则的话趁早提出,赶紧走人了事,大夏国倡导的是以人为本,以百姓为本,做官的没有任何优免,想要土地,做出大贡献后,可以通过封爵到北境之地获取,那里,土地,多的是”
    “若是知法犯法,阳奉阴违,为首的也要处死,全家发配雅库茨克!”
    “收取田赋时,以有官府正式衙门所在乡为最小根基,农户将税收交到乡里即可,朕这里丑化要说到前头,我大夏只有田赋,只有商税,将来最多还有工矿税,只有兵役,没有其它一切杂役,各地的粮食除开按照备荒粮进行必要的储备外,一级级向府城、省城、京城押送,都由官府自己完成,无须劳动百姓,但凡发现有擅自强制百姓运送粮食等物的,轻者罢官、发配,重者处死!”
    “朕这里,可不想听到加派二字!”
    实际上,大明的税赋明面上还是很轻的,毁就毁在那似乎无穷尽的加派上!
    “收取税收时,以往的那些踢斛淋尖那一套趁早收了!收税时以啬夫为首,游徼监督,乡长总管,县里相关人等要不时下去明察暗访,杜绝营私舞弊之事,哼,不妨告诉彼等,朕之灰衣卫也不是吃素的”
    “户科给事中到了此事,也不能光在朝堂上慷慨陈词,也要下到乡下体察民情,此事由都察院统一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