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九章 圣战(中)
    雅安一到位,叶连纳克立即再次出动了。
    ……
    克孜勒苏盆地,东端。
    在盆地的东端,从北往南有三条大河汇入克孜勒苏河或他的主要支流,从北面注入的是科克苏河,从南面注入科克苏河的是卡塔布拉克河、小克孜勒苏河,最南面是卢拉河,卢拉河与科克苏河交汇之后就是克孜勒苏河了。
    北面的交汇处到南面的交汇处直接的连线呈西北东南走向,长达二十里,这里也是克孜勒苏盆地最低的地方,否则克孜勒苏河也不会继续向东流,直到喀什噶尔。
    也就是说,长达三百里的克孜勒苏盆地的东端开口宽达二十里,还分别有三条大河汇入,每条大河之间的间隔在六里左右。
    这样的地方,没有在此地造成大面积的漫灌,并形成沼泽地,说明每一条河流经过千百年的侵蚀,都切出了深邃的河道。
    饶是如此,这里也是整个克孜勒苏盆地沼泽地、小湖最多的地方,整个东端长约三十里,宽约二十里,一百五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驻满了前黑山和卓玛木特的一万圣战者大军。
    有后面吉萨尔盆地两万普什图圣战者的依托,加上又得知新崛起的印度汗国的雅安率领大军前来支援,玛木特干脆让费尔干纳盆地的另外一万圣战者全部来到了克孜勒苏盆地。
    这一万圣战者驻扎在交通要地,也就是可以北上费尔干纳盆地,南去帕米尔高原,西达吉萨尔盆地的萨雷塔什。
    玛木特将大军汇聚在克孜勒苏盆地的最东端的狭窄地带,一来是将瀚海军完全挡住,不让他们有任何可乘之机,二来就是他们抵达此处已经有一个月了,对于这里的地形地貌异常熟悉,何处可以策马疾驰,何处有看不见的陷阱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而瀚海军就不一定了。
    就算他们可能前派出密探前来探查,也不能将每一寸土地探查清楚明白。
    当然了,作为接近四十岁的黑山和卓,玛木特(穆罕默德)除了对经书倒背如流,并发明了自己的一套注释经书的方法,并在广大信众中说一不二外,对于军事却是一窍不通。
    不过,他手下有一位突厥裔的大将。
    穆罕默德.哈兹,由于穆罕默德实在太多,此处我等称呼他为哈兹,前布哈拉汗国首席大将,汗国的世袭突厥系大将,当时间来到十七世纪后,突厥人已经将以前在漠北草原的骑战术与中亚一带脱胎于马其顿、波斯的骑战术完美地结合起来了。
    他们是中亚永远的雇佣兵,到了眼下这个光景,突厥人已经分出了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哈萨克人,等等,只有布哈拉汗国的几个家族依旧保持着塞尔柱人古拉姆重骑兵的传承,有着完整的骑战术以及训练。
    渐渐地,古拉姆这个以前“经过训练的奴隶骑兵”已经演化成了“有着完整传承的、真正的突厥贵族骑兵”。
    曾几何时,拥有这样技能包的人一个创造马穆鲁克王朝,一个催生了奥斯曼帝国。
    只有布哈拉汗国的古拉姆未能将这个技能包很好地发挥出来,除了古拉姆重骑兵屡次败于蒙古轻骑兵,让他们的声望大减外,也与布哈拉撒马尔罕一带以农户、商业为主大有关系,占据这个绿洲地带的国度再是强大,也只能雇佣周围的游牧部族为他们当兵,最后被雇佣军反噬的比比皆是。
    但哈兹家族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传统,在布哈拉汗国被哈萨克汗国完全吞并后,忠于布哈拉阿卜杜拉.阿齐兹家族的哈兹家族立即出逃了,哈兹带着少数人马逃到了帕米尔高原,当圣战者来临时,他又投靠了玛木特。
    也就是说,这支两万人的圣战者大军实际上的统领者是来自五百年古拉姆世袭突厥骑兵贵族家族的代表哈兹。
    哈兹今年三十九岁,他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以葛逻禄、突骑施为主的喀喇汗国贵族,有着一整套驯化、保养战马以及轻骑兵、重骑兵各自的战术以及配合的战术。
    说到哈兹家族的战术实际上也很简单。
    以前的漠北大军,无论是匈奴人、鲜卑人、突厥人,还是回鹘人、契丹人、蒙古人,拥有战术的部族很少,完全靠人数和机动性取胜,当然了,单以当兵作战能力,他们不亚于中原王朝。
    但捏合在一起就不行了,这也是一旦中原王朝强大起来,很少的骑兵就能动不动“大破”、“大败”漠北诸部的原因了,因为中原王朝的骑兵拥有一整套完整的骑兵战术,天才的骑兵将领更是层出不穷。
    时间发展到十七世纪后,随着突厥语的渐渐形成体系,再笨的游牧部族也会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骑兵战术,比如哈萨克、乌兹别克(希瓦),更不用说欧洲的哥萨克在骑兵、步骑兵以及步兵战术之间切换地溜溜转了。
    随着奥斯曼人骑兵战术的逐渐完善,最后也影响到了中亚的突厥人,具体来说,此时哈兹家族的秘技无非是:
    假若是一万人的骑兵队伍,则会分为重骑兵、轻骑兵、龙骑兵三种,重骑兵不多,约占两成,从骑士到战马都裹着厚厚的铠甲,骑兵大多身高力大,配合本土高大威猛的汗血宝马,冲起阵来将无往而不利。
    大约五千轻骑兵,按照哈兹的要求,那是至少要有一件精心制作的皮甲的,不过大多数圣战者没有这个条件,他们只有一身黑色的长袍。
    三千龙骑兵,这也是火器出现后才有的兵种,首先则是由奥斯曼人使用的,传到欧洲后进一步发扬光大。
    这种骑兵哈兹手下倒是有,来自库尔德、欧洲的圣战者多半在此行列,他们既能在马上挥刀骑战,也能下马进行排队枪毙作业,还能依靠自己强大的机动力潜行到某地后埋伏起来,然后利用火器进行伏击作业。
    至于轻骑兵,则是吸取了蒙古人的经验,大多是擅长骑射者,这正好被来自阿拉伯半岛的圣战者使用,他们能在战马上熟练使用阿拉伯弓。
    若是遇到敌人的轻骑兵,以圣战者的悍不畏死,自然是一拥而上拼个你死我活,若是遇到敌人的重骑兵,则采取蒙古人的曼古歹战术,慢慢消耗他们。
    若是两军堂堂对阵,则重骑兵就可以排上用场了。
    如果敌人排出了松散的骑兵阵型,则以重骑兵墙式冲锋打头,轻骑兵继之,自然无往而不利。
    若敌人也是密集阵型,则轻骑兵游击袭扰,等到他们筋疲力尽时再用重骑兵一击而灭之。
    当然了,像瀚海军骑兵那样介于其间的有着完整的阵型,但算不上墙式冲锋阵型的,最近几年中亚一带的各个势力也学到了。
    墙式冲锋,实际上是一种消耗战术,一般人根本玩不起,作为穿越者尼堪的国度,自然不会使用这种战法。
    很不幸,当玛木特将两万圣战者扔给哈兹时,他根本没有办法将这些人按照龙骑兵、重骑兵、轻骑兵编成各种兵种和阵型,因为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虽然是宗教的狂热信仰者,但临近地方的人天然会聚在一起,比如库尔德人,他们肯定会聚在一起,东非的也是如此。
    于是,哈兹只能在各个地方势力里大致将他们分成各个兵种,由于克孜勒苏盆地东端面积不大,他将各个势力大致分成了两河(阿姆河、锡尔河)、库尔德、阿拉伯、东非四大军团,每一个军团的人数都在三千左右,在包括克孜勒苏河四条河流附近,每个小军团扼守一处。
    而他自己,则带着中亚一带的乌兹别克流浪骑兵,人数大约千人与扼守克孜勒苏河主干道的两河圣战者在一起。
    叶连纳克沿着克孜勒苏河北岸抵近盆地东段了!
    “父亲”
    他的儿子阿塔姆正在向他汇报前面的敌情。
    “前面五里处就是卢拉河与科克苏河交汇的地方,这两条河流交汇之后就是克孜勒苏河,根据俘虏的情报,那里是玛木特手下的大将哈兹亲自镇守着,他手下有一千乌兹别克重骑兵,三千来自中亚各部族的圣战者,这些人都有皮甲”
    “玛木特呢?”
    “他带着另外一万圣战者驻扎在萨雷塔什作为后援,父亲,圣战者排兵布阵不能用常理来推测,他们虽然战力堪忧,但绝对能做到死战不退,故此,将哪一路圣战者排在最前面并不是问题,这也是哈兹能够自己带队站在最前面的原因,若是我猜的不错,他这里才是主力,只有当他这里抵挡不住时,后面的另外三路才会源源不绝补充上来”
    “他们用科克苏河两岸的野草编成了草袋子,装填土石后在北岸主道上贴着北岸的大山垒成了一道宽约一里的矮墙……”
    “这么说他们想死守?”
    “不是,父亲,在矮墙的北侧是大山延伸下来的一座小山,小山北面则是营寨,他们打的主意是,当我军在猛攻矮墙时,北面营寨里的骑兵可以随时出击”
    “北面到底有多少可以利用的地方?”
    “倒是有大约十里可以利用的地方,不过那里到处是低矮的山丘以及纷乱的河谷,此时,每一条河谷里都有河水,离开主道后,那些山丘之间的河谷并没有明显的道路可走”
    “这么说就只能正面强攻矮墙或营寨?”
    “这倒不一定,南岸他们并没有驻扎军队,不过此时的河水太深,更兼湍急,我军不可能涉渡而过,于是他们便有恃无恐”
    “萨雷塔什离这里有多远?”
    “只有一百里,那里才有道路通往帕米尔高原,父亲若是想利用高原上的塔吉克人若是无法突破这里的屏障,也是无法办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