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43.妇联需要你们
    华夏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毛笔书写文字已经无法考证,据说秦国大将蒙恬改造了原有的硬笔,做出了软笔,使得书写更加清晰便利,从而流传至今。
    毛笔的使用、汉字的独特象形结构,使得书法成为一门艺术,并诞生了众多书法流派和书法名家。将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品在世界范围内只有汉字或者汉字的变种日文,其他文明的文字多为字母文字,实在无法像汉字这样复杂多变,风格迥异。因此他们的艺术品多为绘画和雕刻之类的作品。
    欧洲文明对书写的要求不追求艺术性,更讲究实用性,加上在造纸术传入欧洲之前,欧洲人都是用桑皮纸或者羊皮纸作为书写载体。这类纸张的特点就是坚硬结实,适合用硬笔书写,所以欧洲人一直在使用鹅毛笔。
    在钢笔发明之前,鹅毛笔是欧洲的主要书写工具,它简单实用,制作材料也容易获得,书写起来比毛笔更快更便利。毛笔虽然可以写出非常具备美感的字体,但是除非书法技术非常高超,一般字体都比较大,写字技巧也比较难掌握,长时间写字也比较耗费体力。
    白翎岛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可以说是没有,如何快速掌握书写技巧,更加省时省力的书写才是鲁若麟需要达成的目标,因此鲁若麟决定推广后世的书写方式。
    后世的书写方式是基于钢笔发展起来的,按照现在的技术条件鲁若麟是制造不出钢笔的,所以他找了两个替代品,鹅毛笔和铅笔。
    铅笔制作容易,书写也非常方便,但是对于文字的长时间保存就不太友好了,而且容易被涂改。所以铅笔的主要用途就被确定为学习写字和临时记录文字,但是重要的文字记录就要用到鹅毛笔了。
    铅笔的制作主要是用石墨粉按照一定的比例加水混合黏土,制作成条状,然后加热固化,再用两条细木条中间挖出一条刚好适合铅笔芯的凹槽。将铅笔芯放入槽内,再把两条木条对紧、粘合,就可以得到原始的铅笔了。
    对于石墨和黏土的比例,鲁若麟也不是太清楚,但是他吩咐工匠按不同比例进行调配,很快就得到了可以满足使用,字迹清晰,硬度适中的铅笔芯。后面的工作就比较简单了,粘合剂岛上有大量鱼鳔产出,足以满足需求。很快第一批试产的铅笔就新鲜出炉了。
    鹅毛笔也是在鲁若麟告知大概的制作过程,并先制作了一支可以正常使用的鹅毛笔后,工匠们也开始按照鲁若麟的方法不断试验,很快也造出了一批。
    其实铅笔和鹅毛笔的制作并不复杂,只是没有需求,大家也不会往上面去想,所以一直没有在华夏出现。现在鲁若麟点破了这层窗户纸,心灵手巧的工匠们立马就做出了成品。
    对于铅笔,工匠们明显更加喜爱些。携带方便,易于修改,一些需要画图和随手做记号的地方都可以用的上,比随时带着笔墨便利多了,因此很快就在工匠圈子里面传开了,很短的时间内就几乎做到了人手一支。
    制作出来的铅笔很快被分发到了学堂,对于这个新鲜事物很多人都不太适应,更别提用来书写了。鲁若麟直接做起了现场演示,大家只见到鲁若麟从左到右飞快的书写起来,字体看起来很小,但是却一样清晰可见。速度更是飞快,毛笔书写完全不能与之相比。而且写字的时候手腕放在桌面上,比毛笔书写轻松的多。
    学生们很快就适应了铅笔的书写,因为确实方便,而且同样大小的纸铅笔可以书写更多的字。在纸张比较紧缺和昂贵的时代,这也是非常大的优势。至于字迹比毛笔浅,保持时间没有毛笔字长那都不是这些初学写字的学生们需要考虑的。
    对于已经识字的老师们,鲁若麟就推广了鹅毛笔,和铅笔原理一样,虽然字迹没有毛笔写的更漂亮,但是字体可以很轻松的写的很小,书写也更迅速和省力。虽然因为笔尖的磨损使用时间不太长,但是架不住鹅毛笔的制作成本低廉啊,每个人都分了好几支,用完了随时可以补充。
    鲁若麟的目的不是单纯的为了省钱,根本原因是使学习的成本降到最低,方便更大范围的普及知识,提高人口素质。人口素质提高了可以适应更高技术的工作,生产效率也会更高,技术的发展也会更快。知识就是生产力,这句话是绝对没错的。
    崔永建也开始学习使用鹅毛笔,对于可以写一手漂亮汉字的他来说,用鹅毛笔书写其实很不适应,写出来的字也没有用毛笔写的漂亮。但是他觉得鲁若麟花这么大力气推广铅笔和鹅毛笔一定有其深意,所以坚持用鹅毛笔书写了一段时间。
    等到熟悉了鹅毛笔的特性,书写也越来越流畅,这时候就体现出了鹅毛笔的好处了。省时省力省钱,对于富贵人家或许不觉得,但是对于贫苦人家来说确实很有益处,至少读书写字的花费就可以省下一大笔,要是真的推广开来,真的是功德无量啊。
    随着白翎岛教育事业的大范围扩大,纸张的需求也是大幅提升,单纯依靠进口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最终还是要自产比较稳妥。好在造纸的技术也不是什么高科技,有很多工匠都掌握这门手艺。因此鲁若麟单独划了一批人出来专门生产纸张,在生产传统纸张的同时鼓励他们革新技术,生产更好的纸张。鲁若麟还单独设立一笔奖金,奖励对生产工艺或者技术的改进。那些工匠们都是卯足了劲开工的同时,都在琢磨如何提高质量和产量,好拿到高额的奖励。
    有了铅笔的辅助,培训班的学员在大量练习的基础上很快便学会了拼音的使用方法。教师队伍因为有原来的知识作为基础,学习起来更快,完全可以出师授徒了。鉴于此种情况,鲁若麟结束了培训班的课程,将学员们分配到部队教学,扫盲的首要对象就是军队。
    有知识、有理想的军队战斗有多强,对比红军和蒋军就一目了然。当然,正确的价值观、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的树立也是非常重要的建军思想。鲁若麟希望底下的军队能够更加专业、素质更高、更具战斗力,为民族而战、为百姓而战、为家庭而战,知识的普及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要让军队有自己的精神和魂魄,能够自我成长和发展,为华夏民族保驾护航、开疆拓土,思想建设、文化建设就必须要跟上。
    镇抚司的曹天养在接到鲁若麟的命令后,立马在全军做了学前动员和纪律要求,因为到时候前来教书的大多是女教师。军队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单身汉,在军营里受严格纪律的控制,行为和欲望都受到了极大的压制,女教师走进军营如果不提前做好预防,到时候难免会有尴尬的事情发生。
    李雪晴这些女教师在走进军营前鲁若麟做了仔细的叮嘱,衣着要简洁大方得体,不要打扮的花枝招展,不要浓妆艳抹尽量朴素。对于士兵的偶尔口出污言不要理会,也不要回应,毕竟这帮士兵前不久都还是海盗、流民,泥腿子一群,素质肯定是不能和文人墨客相比的。对于前往军营教学的老师镇抚司全程都有人员陪同,这种事情自然有镇抚司的司员们处理,是关禁闭还是打军棍就看那些嘴贱的人犯的错大错小了。
    对于鲁若麟要在军队里普及知识李雪晴和崔永建等人是很不理解的,在她们的印象里军队都是一些粗汉的聚集地,能够上阵拼杀就可以了,读书识字好像没有什么必要。在大明和朝鲜,很多将军级别的人都不识字,现在鲁若麟却要给大头兵们也上课,实在是让他们费解。
    长远的、深奥的意义鲁若麟不想跟他们讲,也讲不通,只是告诉他们,士兵们读书识字后更懂得忠孝廉耻、勇毅仁信,更好的保家卫国,更听话、更守纪律。对于鲁若麟的解释李雪晴和崔永建半信半疑,但还是勉强接受了。
    士兵们对于需要学习还是很惊讶的,从没听说有将主安排老师给士兵上课的,听说还是很多漂亮的女老师。这个话题瞬间就引爆了整个军营,大家都在兴奋的谈论这件事情。镇抚司的司员立马下到基层单位,给每个士兵做引导。
    按照曹天养的话说,你们这群丘八是上辈子积德了,本来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泥腿子,现在鲁将军花这么大的价钱请来老师教你们读书识字,这是多大的恩情啊。鲁将军说了,以后不识字的升官都要往后排,成绩好的优先考虑晋升。再说了,以后即使不当兵了,会读会写在哪不能混口饭吃,走在外面都可以挺着胸膛说自己是读书人了。
    对于上课的女先生要保持尊敬,不得随口花花,一旦发现严肃处理。不要心存侥幸,上课的时候镇抚司全程监督在,不认真学习和扰乱课堂次序的镇抚司会按照规定严加处罚。
    士兵们经过这段时间的严格训练和约束,不听话、兵油子等角色都被剔除出去了,整体纪律已经明显改善,对于掌握升迁、惩罚、后勤等重要职能的镇抚司都保持着敬畏。鲁将军创立的小黑屋——禁闭室,让刺头们闻风丧胆,宁可打屁股也不愿意进去,大大加强了镇抚司的威慑力,对于镇抚司三令五申的要求也没人不敢重视。
    结果就是军营里上课时面对美女教师,荷尔蒙分泌过剩的士兵们除了狼一般的眼神,一点逾规的行为举止都没有,学习纪律好的不得了,也听话得不得了。士兵们把学习当成了一种放松和享受,每天都期待上课的开始,真正是应了那句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也让士兵们从紧张的训练中得到了放松,精神得到了舒缓,状态明显好了很多。
    女老师的使用能起到如此好的效果也让鲁若麟没有想到,真正是一举多得,划算的很。看来过段时间很有必要催下轻语楼的邓妈妈了,这些人才放在青楼里蹉跎岁月实在是太不应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