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23章有客人来
    被长孙皇后一顿吓唬,整个长孙府上一下子变得特别安静,下人走路像幽灵,说话都不敢大声。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噤若寒蝉”。
    其实按照长孙皇后原本的计划,她是不打算在宫外留宿的。
    皇上还在宫里,她若在宫外逗留的时间长了,不仅容易传闲话,也会给后宫的女人创造可乘之机。另外“小骨头”虽然有奶娘照顾,但终究让她放心不下。
    然而出宫的时候被褚遂良闹了那么一出,她若就这么回去那多没面子。
    她可以不追究褚遂良的过错,但姜万钧必须有所表示才行……
    再说另一边的姜万钧,今天拿到朝堂上讨论的事情有好几个议题。
    内阁主要拿出来两个议题,一个是皇帝行宫该如何处置;另一个议题是逗留京城的士子这么多,要不要举办第二次抡才大典。
    姜万钧的意思是将行宫全都卖掉,他又不会去住,每年维护成本却极高,实在是有些浪费。
    那些行宫的位置都不错,很多富商愿意花重金购买,姜万钧认为不如卖掉。
    然而内阁讨论过后认为应该保留,他们一方面担心皇上反悔,到时候还会花费巨资重新建造;另一方面则是觉得行宫代表的是皇上的脸面,让富商住进去成何体统?
    别说姜万钧这个皇帝,就是下边的大臣也不止一套宅院。
    百官大部分是比较倾向于支持内阁的决定,姜万钧无奈之下,决定将行宫送给李纲用来办学之用。
    既然“卖”显得丢脸,那他这个当皇帝的只能假装大度了。
    这下没有人再站出来反对了。
    接下来是关于第二次抡才大典的议题。
    内阁以为应该“乘胜追击”,扩大在士林中的影响力,将人才全部笼络过来。
    姜万钧并不赞成,他有自己的考量。
    他搞抡才大典的真实用意是扶持寒门子弟,而不是为那些世家子弟开辟更多的上升渠道。
    不过这些话姜万钧只能藏在心里,朝堂之上九成以上都不是寒门,他说出来不利于团结。
    姜万钧没有明着拒绝举办第二次抡才大典,但他提出了一项改革的建议。
    先由各郡县组织考试进行遴选,择优晋级,来京城参加复试。
    这样考生便不需要来京城参加初试,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复试在京举行,殿试还是老规矩,由他这个当皇帝的亲自主持。
    这样一改,看似改动不大,但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却不少。
    尤其姜万钧提出来,各郡县可以自主出题。
    姜万钧的提议得到了百官们的一致支持。
    将初试下放,也就意味着下边的官员手上的权柄增加了。
    谁不想桃李满天下,门生遍地?
    李纲对此也没有意见,上一次抡才大典他真是忙坏了。如果举行第二次抡才大典,搞不好可能会有上万考生涌进长安,到时候他就算累吐血也忙不过来。
    更何况他与褚亮还要忙于办学的事宜,实在有些力不从心。
    接下来又处理几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临到下朝,姜万钧将新罗使节的事抛了出来。
    姜万钧本以为不会有什么波折,却没想到,大家在涉及到高句丽的问题上,相当抵触,不愿与其为敌。
    一口一个让姜万钧三思,可把姜万钧雷得不轻。
    为什么大家不想得罪高句丽?
    这一切都拜杨广所赐,杨广带着百万大军东征,结果被弄的是灰头土脸,以至于让很多人觉得那高句丽是一个不详的国家,谁沾上谁倒霉。
    大家担心姜万钧步杨广的后尘,同时他们也担心姜万钧穷兵黩武,频繁对外用兵。
    至此,姜万钧总算明白了一件事,为什么历史上李世民会打高句丽?
    因为不打这一仗,这个坎永远过不去。
    以后每次提到高句丽,大家就会想到杨广的失败,继而在心里潜移默化的觉得,高句丽不好惹,最好能不惹就不惹。
    这怎么行?
    这是任何有志气的帝王都不能接受的。
    姜万钧在朝堂上大发雷霆,将那些鼓吹“绥靖”的官员狠狠训斥了一顿。
    一个两个表面上说得冠冕堂皇,但在“忧国忧民”的外表下,藏着的是一颗“怯懦”之心。
    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姜万钧不否认,但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
    下了朝,姜万钧过了好一阵子都没能平复心情。
    随着西汉退下历史舞台,魏晋南北朝,一直到前隋,这三百来年,不知不觉中,“小国寡民”思维已经替代了“秦汉之风”。
    前隋好不容易统一了天下,但在短时间内并没能在精神层面上重铸华夏神州,杨广急于塑造大国风范,但“技术动作”走形,拉胯了。
    这也就造成了,一大批读书人,全成了“婉约派”。
    姜万钧发了一通脾气,宫宁来报,魏征,李纲等人求见,褚亮将自己儿子褚遂良也给绑来了。
    收到消息的姜万钧被弄得哭笑不得,好嘛,这一个个的都等着自己给他们“擦屁股”,太不让他省心了。
    就在姜万钧见魏征几人的时候,一支车队驶进了长安。
    自打李唐拿下河北之后,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辽东的商队过来了。
    这一次,商队的规模空前庞大,还有携家带口的,看样子是打算在关中扎根安家的。
    “长安到了啊!”金泽一路上已经不知道发出过多少次感叹。
    他是高句丽使团的副使,原本他此行的目的地是洛阳,可是在半路上临时改变了主意,队伍一分为二,一部由正使带着去了洛阳,一部由他带领转来了长安。
    高句丽之所以急着派出使团,初衷并不是寻求合作,主要是为了打探情报。
    中原大乱,高句丽原本想着趁机扩张势力,但新罗蠢蠢欲动。无奈之下,高句丽决定先收拾新罗,再吞并百济,回过头来再入关兵进中原。
    然而局势发展超出了高句丽的预料,历史上每次中原大乱,都会持续很长时间,但是这一次不太一样。短短三年多的时间,中原大地已经趋于平稳。
    这可把高句丽的上上下下吓得不轻。
    一旦中原完成了一统,那么高句丽的西边便会诞生一位强大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