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1章 第二百一十之章 董妃召见
    也不知道听没听懂,小家伙眨眨眼睛,郭浩刚想继续说,这时来人禀报,郭威传他进宫。
    “郭大人,董贵妃要见你,你这一身酒气的,去了恐怕要失礼啊!”
    来的人是刘松,自从上次被郭威教训了一顿,刘松老实了许多,其实他除了有些贪图小利,对郭威还算忠心。
    听到董贵妃要见他,郭浩脸色一正,道:“多谢刘公公,我这就去沐浴更衣,刘公公先到客厅喝茶。”
    说罢让人招呼刘松,刘松笑着离开,郭浩则是进了屋里,还好是夏天,水凉点也不要紧。
    很快,郭浩沐浴更衣完毕,随着刘松一起进了宫。
    敬德殿,董贵妃和郭永宁坐在一起,听说郭浩要来,郭永宁欣喜的同时又有些害羞。
    “你父皇把府邸给你们选好了,就在郭府的附近,虽然郭浩还有妻子,可你毕竟是公主,不能和别的女人住在同一屋檐下。
    到时候你们住在驸马府,郭浩如果想回去也方便,不过这正室的位置一定是你的,到时候你也要留个心眼。”
    董氏一点点告诉郭永宁女人的一些事情,听的郭永宁是面红耳赤,却又忍不住去听。
    未经人事的少女,出嫁前都由母亲传授一些知识,有的男子若是不懂男女之事,也需要人来教。
    郭浩进入皇宫后,直接被带到敬德殿,一进院门,他就看到母女二人坐在院子的凉亭里,好像在说悄悄话。
    “娘娘,驸马爷来了。”
    婢女看到郭浩来,开口提醒董贵妃,郭永宁抬头一看,郭浩正笑着对二人点头。
    “让他过来吧,永宁你若是觉得不方便,可以先回去,有些事娘要和他说说。”
    郭永宁闻言点头,刚刚董氏说了许多羞人的事,郭永宁现在还觉得脸有些发烫,于是起身先离开。
    看到郭永宁离开,郭浩走上前去给董贵妃行礼:“臣郭浩,参见董贵妃,娘娘千岁千千岁。”
    郭浩说完,董贵妃愣了一下,随即捂嘴笑了笑,道:“你这小子,陛下说你油嘴滑舌,我还不信,现在看来你果然能说会道。”
    郭浩起身一笑:“娘娘过奖了,臣是真心希望陛下和娘娘能够长命百岁的!”
    听到郭浩把她和郭威相提并论,董贵妃心里高兴,道:“好了,不要说我了,这次叫你来,是想问问你,聘礼准备好了没有!”
    “聘……”
    郭浩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他娶李芙和秋南都没下过聘礼,就算有也只是做做样子,但郭永宁可不一样,他需要准备聘礼,还要用心准备才行。
    “聘礼……当然准备好了,择日臣就会送到宫中,一定让陛下和娘娘满意。”
    郭浩把这件事忘得死死的,可他嘴上可不敢说忘了,还好距离大婚还有一段时间,他现在准备还来得及。
    “嗯。”董贵妃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如今陛下和我,就永宁这一个女儿,要不是宁儿喜欢你,根本不会便宜你。
    等她嫁过去后,你要和你那个妻子分开住,陛下还算照顾你,两个府邸离得不是很远,不要求你太照顾宁儿,但也不能冷落了她。”
    “臣,遵旨。”
    就知道娶公主很麻烦,现在还要分开住,李芙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一定不舒服,可他也没办法,暂时只能这样。
    “如果让我知道你欺负宁儿,别看你位高权重,但我照样有办法治你,陛下很疼爱宁儿,想必他也不会饶了你!”
    “是!”
    郭浩再次躬身称是,自古以来,都是老丈人难缠,丈母娘好对付,可是到了皇室,好像有些不一样。
    郭浩对于郭威来说,不仅仅是女婿,还是臣子和下属,而对于董贵妃,就仅仅是女婿了,所以她一个人担任了两个人的角色。
    “宁儿从小没离开我,之前在河东半年,吃了不少的苦,这一切都是因为你,你可要好好补偿宁儿。”
    “是。”
    听到这里,郭浩冷汗都下来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他之前就是想不开,干嘛不早点同意,否则也不会被董贵妃敲打。
    “好了,我有些累了,今儿个就到这吧,陛下好像要找你说点事,你过去吧。”
    “臣告退。”
    离开了敬德殿,郭浩衣服都被汗湿透了,出了后宫去郭威的书房,郭威此时正在批阅奏折。
    “陛下,郭浩郭大人来了。”
    刘松在郭威耳边轻轻说了一句,郭威抬头一看,只见郭浩正现在殿外。
    “进来吧,董妃那里去过了吧,她是宁儿的母亲,你去看看也是应该的。”
    郭浩闻言走进书房,跪下给郭威行礼,郭威摆手让他起来,郭浩起身站在一旁。
    “大婚的日子选好了,这个有礼部去办,恩科的事同样不能轻视,考题要尽快定下来。”
    郭威一边批阅奏折,一边对郭浩说着,郭浩躬身称是:“我当考官,完全是陪衬,小子年纪轻轻,怎敢出考题,还是让冯太师主导,小子尽力配合就是。”
    郭浩说完,郭威放下手里的笔,看着郭浩道:“你们二人,都挺有意思,一个说自己年老体弱,经历有限,让你当主导。
    一个说自己年轻,不敢出考题,让对方当主导,那么你说朕到底听谁的,让谁来主导这次恩科呢?”
    郭威说完,郭浩心里苦笑,心说冯老太师这不是开玩笑么,二人虽然都是主考官,但有一个拿主意就行。
    郭浩本来不想主持恩科,可是看不惯王峻的眼神,这才答应下来,心说有冯道在,应该没他什么事。
    可谁承想冯道把担子推给他,这让郭浩如何担得起。
    “蒙陛下厚爱,让臣主持这次恩科,臣既然应下了这个差事,自然会尽心竭力,维护好恩科秩序,尽量杜绝舞弊,为朝廷多远可用的人才。”
    郭威闻言点头,这也是他想要的。
    “但是臣年纪轻轻,才疏学浅,虽有点薄名,又怎敢和冯太师比,科举之事事关重大,臣万不敢指手画脚,恐为天下读书人耻笑!”
    郭浩想的很明白,朝廷里又不是没有大儒学士,考题干嘛非要他出,他只负责纪律就好了。
    但是他不知道,这个时候,满朝文武有学识的还真没有几个,此时科举延袭唐朝制度,明经与进士二科为科举的基本科目。
    “明经”科试帖经,以通经比例决定等第。
    明经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等,考试之法,先贴文,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礼记》、《春秋左传》称大经,《毛诗》、《周礼》、《仪礼》称中经。
    《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称小经。
    通二经者,通大经一部加上小经一部,或取中经两部;通三经者,大、中、小经各一部;通五经者,大经、小经皆须通,科目则由举子自选。
    另外,《孝经》、《论语》是必考课目,有时还加试《老子》、《尔雅》。
    真正的读书人要读这么多书,而郭浩只读过“四书五经”,和出题范围差很多,有的书他根本没看过,这让他怎么出题。
    而他读的书不多,现在朝中的文人也差不多,通二经者就已经不错了,三经是少数,五经可为凤毛麟角,万一考试时遇到一个五经的,考官若是不懂,岂不是很丢人。
    不过明经不好考,进士对郭浩来说,可能相对容易一些,因为进士考的是诗赋,而郭浩的诗才自然是没得说。
    郭威看出了郭浩的心思,不由得笑着问道:“我和你认识了这么久,还从来没问过你,你都读过哪些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