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的归来瞬间解决了冀州军中的人手短缺,有了枪神的压阵军中士兵训练的积极性都大大的提高,由此可见赵云对冀州军的重要性。
周仓、廖化、何儀、管亥皆是出生黄巾虽然有些勇武但对练兵之道知之有限,狄武关纯之流只能算是三流将领了虽然浸淫兵道多年但能力有限。高览具有一定的统帅力,但声望太低再则统领冀州军时日善短。
军中巨头赵云的回归很好的驾驭着下方的将领,把冀州军抽象的提升了一个档次。
但韩殇依旧被军中人才短缺的问题困扰着,一筹莫展之际他想离开冀州去雁门关寻找一心口中的蛟龙与神兵。
把冀州之事交代给郭嘉赵云后就孤身一人,乘坐神鸟火凤离开了冀州。
.。。.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
雁门关下人流涌动官道两旁摆满了地摊,期中有衣着儒雅的大汉子民亦有穿戴怪异的北匈奴百姓,他们在!顶!点!小说此以物换物。
虽然大汉与北匈奴经常发生战争,导致两族人民仇深似海,但为了生活他们亦在雁门关外进行一些以物换物的简单交易,即使如此也经常发生斗殴还有小规模的厮杀。厮杀如果扩大双方的军队均会介入其中有时会演变成两国军队的战争,这种小摩擦一直不断的发送导致边境的两族子民都习以为常,两族军队也是象征性的厮杀几个回合就撤军了。
正午时分天气最为暖和人流亦最为旺盛,百姓不断的吆喝着,一些用的是汉语一些用的是匈奴语,汉人交换的物品大多是米粮丝绸,而匈奴人用以交换的物品多是牛羊肉野兽皮。
一袭红衫的冀州牧韩殇信步在人潮之中。
只是今日的雁门关外皆有两族士兵把守,韩殇心中奇怪拉住一个疾走而过的汉族青年问道:“兄台你可知道今日为何两族士兵都守在市集”。
那个汉族青年回答道:“公子一定是外地来的,今天是初一是市集最热闹的一天,亦是最容易发生暴乱的一天,两族的军队都严守在旁以防万一”。
韩殇恍然开口道了声谢。
那汉族青年微微一笑急冲冲的往人潮聚集处疾走而去,韩殇亦起了兴致想跟去看看。
“轰,轰,轰”人群中传来阵阵轰鸣声,韩殇心中生疑,脚下踏出玄步诡异的步法穿透拥挤的人群,已到了人群的最前方。
人群中间一个上身赤裸的壮汉正举着巨大的铁锤敲打一面人高的铜镜,每一锤咂在铜镜上都发出轰的一声巨响,而周围的百姓议论纷纷。
韩殇双眼眯成了一条直线,那壮汉爆开的肌肉上渗出的汉水止不住的往下滴,巨大的铁锤砸在铜镜上使其变的平整,一锤锤下去铜镜面越加平整,这种力量的控制令韩殇亦心生赞叹。
壮汉的边上还摆放了些铜块,可见如今的铜镜是由铜块砸出来的,韩殇忍不住溢出真气附在铜镜上感受壮汉出锤的力道与角度,如此大的锤子能把一块铜块砸出一面镜子确实匪夷所思,那份眼力,那份力道的控制绝非常人能做到的。
韩殇微笑不自觉的露出笑容如此边境居然还能遇到这样的高手,仔细打量壮汉的容貌不由的眉头皱了起来,壮汉长的很英伟算得上俊朗可眉宇之间透出一份常人没有的刚毅,举手投足之间动作干净利索毫不拖泥带水,韩殇可以肯定他曾经是一个军人,而且还是一个很严谨的军人。
“轰”又是一声巨响锤子又重重的砸在铜镜上,韩殇露出了惊讶之色,他探不到铜镜上有另外的真气波动,可见壮汉是完全凭借眼力砸平铜镜的,而锤子的力道大小更难控制,铜镜稍微有些不平照出来的人就会扭曲,如此平滑可见他对力道的掌握已经细微到难以想象了。
韩殇露出了佩服之色,此人的精魄修为很是不低,看来是个高手而且还是从过军的高手,生出结交之心。
半响过后那面铜镜已经成型了,青年壮汉把铜镜交与一个匈奴人手中,从他手中接过了两只已宰杀的绵羊。
青年接过绵羊后露出满意的笑容,把换来的货物放在一旁继续取出另外一块铜块开始打磨,铜块只有拳头这般大小,一锤下去砸成了铜饼,再放一块上去,铜块一块一块的往里加,铜镜慢慢有了些轮廓。
韩殇走上前去道:“兄台,我想买一面铜镜”。
青年随口应了声道:“好啊,不知道兄台拿什么来换呢?”说着抬起头来,望见韩殇的超凡脱俗的样貌露出了惊讶之色。
韩殇微微一笑道:“可以用金子来换吗?”
青年摇了摇头道:“看来公子不是雁门郡人氏,此处不受以钱买物,只能以物换物”。
韩殇脸上依旧带着笑容道:“在下也是以物换物,只不过是以金换铜”。
青年微微一怔转而说道:“如想换我铜镜,除非你用金镜”
韩殇微微一笑,怀中摸出一锭金元宝放在左手掌心,右手单指压着金元宝用力抹去,指掌之间爆出一道耀眼金光,金光过后金元宝被压成了一面平滑如水面的金镜。
青年毫不掩饰自己的惊讶出声问道:“公子到底是何人”
韩殇把金镜托在左手递了过去道:“冀州韩殇,想以此镜换壮士打出来的铜镜”那青年脸色大变,身子忍不住的一晃,惊恐的上下打量韩殇,预言又止,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许久他才止住笑声道:“文远说的没错,冀州牧果然是当世大才,君之言妙,君之人更妙”
韩殇问道:“壮士认识张辽将军?韩殇可否有幸得知高姓大名?”
青年尴尬一笑道:“我已淡出官场溅名不耻再提,如果大人喜欢在下打造的铜镜大可取去”说着抡起铁锤开始敲打铜镜。
韩殇见此心中微微一酸,又是一个失意人,转身黯然离去,留下那面金镜,写着“三日后登门取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