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五章,录取通知书
    乡村的生活总是宁静的,日复一如的走着,时间过的飞快。
    一月下旬,眼瞅着高考就要出分数了,整个社会气氛都有了些与众不同。
    三三两两的人只要聚在一起,都是讨论着高考放榜的事情,“听说隔壁公社某某已经收到大学通知书了,公社书记亲手送家的”,也不知谁传出的谣言,瞬间点燃乡亲的热情,就盼着有通知书落在菜园这嘎达。
    进入腊月,学校的事务也变得较少,再招呼着几天四年级的课程,姜斌就可以跟着孩子们一起放寒假了。
    冬季天亮的晚,姜斌瞧了瞧天色,正是三九的天气,大寒的厉害,也顾不得形象,紧了紧**帽,双手交叉在军大衣的袖子里,任雪花落在身上,夹着教案,就急匆匆的往学校赶。
    半路上,正好遇到了从徽京回来的张俊,远远的打起了招呼,“回来的这么快!没在家多待几天?”
    “想着快出成绩了,待家里不安心啊!”张俊笑着朝姜斌答到。
    “家里人都好吧?”
    “好,好,亏着国家的新政策,父母,小弟小妹都回来了”,一扫以前当知青时的忧郁,张俊这一次回来变得大大的不同,全身散发着朝气,不停叨咕着这一路的见闻。国家真的是变了,再没有人上纲上线,生活也大多恢复了正常。中小学也陆续的恢复正常教学,张俊的弟弟妹妹们再也不用下乡,可以安心的读书了。
    听着张俊的一路见闻,姜斌心中也是澎湃激荡,他们这群人是赶上了中国百年巨变的潮头,他多想也出去看一看如今这世界的风云变幻。
    多日未见,两人一见面就似乎有聊不完的话,要不是叮当的几声预课铃声催促,肯定还得继续聊下去。
    高考的春风,不仅唤醒了一大批考生,连小学都有了很大的不同,政治宣传等内容大幅减少,数理化等科学再次占据主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全不怕”的理念再一次被人捡起。
    今天,一共有四节数学课,姜斌领着孩子们好好的复习了这学期的课程,期盼着过两天,孩子们都能取得好成绩,在以后的日子里说不定也能走出几个大学生。
    下班以后,姜斌在回家的路上,瞧着知青大院门口挤满了人群,人声鼎沸,隔着一片麦田,有些距离的缘故,听得不太真切,走到跟前,才知道有大学通知书送来。
    “大斌来了,这是邮局的邮递员,给张俊送通知书的”姜斌经常来知青大院,与大家都很熟悉,因此瞧着姜斌过来,相熟的知青热情的打着招呼。
    进到大院,姜斌才知道张俊这个正主不在,此时还没人接收通知书。不过,邮递员已经被人迎进了房间,早有人泡上了好茶接待。
    要说,公社只有一个邮递员,平时只负责重点文件传递,其他时候都是各村自取,没想到这一次的通知书是亲自送过来的。
    这个年代,上大学还是非常光荣的,意味着鱼跃龙门,再不用穿布鞋,堂堂正正的过上了穿皮鞋的日子。因此听说邮递员送来了大学通知书,立马吸引了大批人群来围观!
    “俊哥,他人呢?”姜斌拉着相熟的知青打听着。
    “俊哥,去给支书汇报工作了,已经着人去请了。”话音刚落,院外就有一群人急急的过来,头前的就是张俊和支书,也许是赶得及,衣领处都不停的冒着热气。
    院中有不少熟人,张俊也是不忘跟大家点头示意。正主来了,围观的人群自然让开了一条道,让人进来。由于跑的急,头前的支书喘的厉害,张俊耐着有些急切的心情,缓步掺着支书进去。
    这是菜园的第一封大学录取通知书,多郑重都不为过。
    在支书和大家的见证下,张俊接过邮递员递来的通知书,手有些发颤,脸上露出抑制不住的喜意。
    “快打开来看看……”,周围的人群七嘴八言的起着哄,满眼的羡慕,这可是大学通知书,有了它,以后就能端上铁饭碗了。
    张俊瞅了瞅边上的支书,支书立马会意,郑重的说道,“打开”。
    录取通知书比普通的信封要大一点,像是牛皮纸,张俊找了把小刀,小心的打开,里面仅有一张信纸,看起来感觉薄薄的。
    在大家的注视下,张俊小心翼翼的捻开折叠起来的信纸,扫了一眼上面的文字,瞬间满脸欣喜溢了出来,嘴都咧的合不拢。
    周遭不少人都看不到内容,心急的往前挤了挤,叫道,“俊哥,给大家念念……。”
    “对,念念……”见有人起了头,围着的人都有些心痒难耐,一起起哄。
    张俊清了清嗓子,举着手中的信纸,“那我就给大家念念”。
    “徽京河海大学录取通知书”,张俊刚刚读了第一行,人群就一片兴奋。
    “是徽京的大学,俊哥,可是发达了”,一同工作的知青不无羡慕,更有甚者,不少村民止不住的叹道,“徽京的学校,出来还不得是个县太爷啊,十里八乡可有依靠了”,越聊越是兴奋,瞬间成了鸭圈,嘈杂四起。
    看着乱糟糟的现场,也只有老支书镇得住,拿下叼在嘴里的烟杆,使劲朝边上的柱子磕了磕,口中喊道“安静、安静……”,人群瞬间没了声音。支书继续指了指张俊,“继续念”。
    “张俊同志,经省招生委员会批准你入河海大学河川系水利工程专业学习,请持此通知书于三月七号学校报到,一九七八年一月二十日。”
    “完啦?”支书吐了口烟气,有点意外的问道。
    “完了!”张俊肯定的答道,顺手把信纸递给了支书。信上的字数倒不多,也就两三行,不像是手写的,像是油印出来的钢板字,非常的漂亮。
    “水利工程专业,好啊,好啊,上了大学还不忘贫下中农的教育,不枉你扎根农村这么多年……”,支书认真的看了一会儿手中的信纸,开心的说到。
    一旁的姜斌也是有些感慨,张俊也许是他改变的第一个身边人吧,人生已经再不相同了。
    张俊是正正经经考上大学的,与那些工农兵推荐的大学,含金量天壤之别。不知道远在他乡的李永红,听到这个消息会作何感想,是否还会选择分手。那个因她自杀,又活过来的男人,终究有了一片不同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