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吴越的君臣两人在讨论着南唐皇帝李昪未必敢轻举妄动的出兵吴越的时候,就在南唐国内,南唐烈祖皇帝早就在自己孙子李煜的撺掇下开始调兵遣将,兵发吴越了。
吴越的君臣在考虑南唐不会出兵的诸多因素时,却独独的忘却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人的野心膨胀。
想烈祖李昪在灭闽战争中,取得了比世人所知道的更大的胜利后,以往被中原后晋朝打败而丧失的战争自信心又强力回归了。在南唐军出色的战绩和孙子的“欲谋中原先定吴越”的说辞下烈祖皇帝又一次的,力排众议决定开启南唐与吴越的战争。
南唐皇宫升元殿内,这里是朝臣们平时早朝面圣的地方。这也是勤俭一生的烈祖皇帝的皇宫中,难得修建的气势恢宏的一座大殿。
今天的这个时候早已过了早朝时间,但是南唐朝廷中自丞相起还有各部的尚书以及重要官员都齐集在这里。南唐皇帝李昪正式跟自己的肱骨之臣们宣布自己要出兵吴越的决定。
此言一出,朝中各大臣都反映不一。其中户部尚书宋齐丘、兵部尚书严续、枢密副使李征古都极力占成烈祖的出兵计划,他们认为吴越小儿这是要挑衅自家皇帝的威严,一定要给其惩罚,才能够显示自己大唐国隆隆国威。
而工部尚书江文蔚、礼部尚书萧俨、吏部尚书徐铉却反对出兵,他们认为南唐国刚刚于去年就对外进行了一场大战,国库虽还未见底,但是钱粮损耗也是不小。况且吴越国不是闽国那种正在爆发内乱的势力,恐怕并不好打。此战一开,不知何时才能结束,南唐府库的财力恐怕难以支撑长久。而且南唐北面还有虎视眈眈的后晋王朝。
听着朝臣们提出的不同意见,烈祖李昪都面无异色,显的很平静。待到无人再发话的时候,开口道:南海王,你是怎么看的。
作为南唐国中唯一还活着的外姓王,张遇贤官高爵显。但是南唐朝廷上下都只是把他当做一个外臣,也是没有人会把他当做南唐朝廷的核心重臣的。
不过因为这次吴越进攻的福州现在是掌控在张遇贤的清海军手中的,所以烈祖皇帝把他叫过来议事,南唐朝臣们并没有感到有什么太奇怪的。那些说不出兵帮助清海军的大臣也没有因为张遇贤的在场而感到不好意思,他们反而觉得这很正常。朝臣们估计心中都这么认为,就算这张遇贤现在表现的对自家皇帝再恭顺,也代替不了他一个独立的诸侯身份,这种人对于南唐来说杀掉最好。
听到皇帝的召唤,张遇贤连忙出列,先恭敬向烈祖行礼,然后道:回陛下,臣认为大唐出兵吴越势在必行。
在别的朝臣们一副早就知道他会这么说的神态中,张遇贤又道:微臣认为,且不说清海军已归为大唐的一部分,福州的百姓就是陛下的子民,而维护子民当是陛下因尽之责。
就在别人都诧异这张遇贤竟敢如此不知耻的直言的时候,烈祖皇帝却道一声:好,南海王说的很对啊,保护朕的子民当然是朕这个皇帝应该做的,这吴越想在朕召见南海王的时候,乘虚而入,世上哪里有那么便宜的事。
张遇贤又道:这是吴越对大唐不义在先,陛下发兵惩罚他们也是合理。臣还认为,我大唐要出兵吴越,乃是成就陛下天下之志的必经之路。
烈祖皇帝知道这是李煜又或者李煜的师傅找的用来说服朝臣的理由,这也是烈祖和李煜商量好的,他今天算是和这个张遇贤唱个双簧。
(本章未完,请翻页)见张遇贤如此说,烈祖皇帝很配合的做精神大振状的问道:爱卿,为何如此说啊。
张遇贤回道:陛下,现在中原地区契丹正在与后晋王朝展开大规模的战争,臣想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原必定是大乱之局。这也是我大唐恢复旧唐故土,达成陛下夙愿的有利之机。环顾我大唐周边,闽国被灭,南汉被打残,马楚自国主马殷去世后,他的几个儿子也在内战不休,无力外顾。所以臣认为只有吴越一国是我大唐谋取中原的掣肘。况且吴越一向以中原王朝为正朔,当我大唐北面用兵之时,这吴越也是一定会在后方出兵相助中原王朝,使我大唐的军事行动半途而废。故而臣认为,这次我大唐必定要出兵吴越,即使不能将其灭国,也一定要使其元气大伤,让它在日后无力再阻扰我大唐的北顾计划。
烈祖一拍御案道:说的好,那石敬瑭当年如此的羞辱与朕,现在正要在他的子孙身上找回来。而这吴越的确是一个大麻烦,就如爱卿所说,不把吴越打服打怕,日后他难免不会再来袭扰我大唐。
说着烈祖皇帝又正色对群臣道:众位爱卿不必再多言,朕已决定发兵吴越,王绍颜宣旨。
接着王绍颜又跑了出来,宣读起皇帝陛下直接下达,还没有经过三省六部复合过的圣旨来。他念道:大唐皇帝陛下有旨,之尔小国主钱弘佐,无视我大唐国威,悍然向我大唐出兵。故大唐现在向吴越全面开战。出兵事项如下,封南海王张遇贤为南面行营招讨使,全权负责福州方面与吴越军的战事。南海王即日南下福州,望南海王与清海军众将士能痛击来犯之敌,再创辉煌战绩。封百胜节度使府副将孟坚为东面行营招讨使,常州团练使赵仁泽为都监使,龙武都虞候柴克宏为先锋使,此三位将领领军三万从苏州方向进攻吴越。
烈祖皇帝的这圣旨一念,朝中众大臣都傻了眼。先说南路军,让清海军去跟吴越的大军硬抗,这是南唐众臣都乐意见到的。至于没有张遇贤的清海军能不能战胜吴越军,或者就是胜了,又会不会损失惨重就没有人会去管了。反而是如果这清海军轻而易举的打败了吴越军,而自身伤亡不显的话,才是南唐朝臣所担心的。
现在面对烈祖皇帝的纵虎归山的决定,朝中不理解的大臣们开始骚动起来。
坐在上面的烈祖皇帝,对于这个不知所谓的“张遇贤”放在哪边也是无所谓的。但是孙子李煜跟他说,让这个“张遇贤”回清海军,有利于稳定南方的形势,并且可以给那吴越入侵福州的军队增加无形的压力。烈祖一想也是,这“张遇贤”不就是自己与孙子在南方塑造出的一个神道碑么,这个神道碑现在对于南方的百姓还是很有号召力的,等到天下大定的时候,才是张遇贤之名,该落下神坛的时候。现在还是应该让他回到他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去最好。
知道朝臣们在担心什么,虽然烈祖心中知道这种担心是无谓的担心,可是毕竟显示了臣下们对大唐的关心和认同。自己这个皇帝也不好太过于无视。便缓声道:朕知道爱卿们担心什么,是担心南海王会在南方拥兵自重吧。
看着朝臣们一副然也的神态,烈祖又道:朕本来也是有这种,就如爱卿们现在的担心。所以闽战结束后朕就一纸诏书,将南海王给招到金陵来,其实也是为了试探他。
说着烈祖还很有专业表演精神的向张遇贤露出歉意表情的点点头,张遇贤也回应的向烈祖磕头道:陛下,臣自从决定要归顺大唐以来,从未有过不臣之心。臣在南方虽做了一点事,但
(本章未完,请翻页)从来都认为这是被陛下的洪福齐天所庇护的,哪里还敢有半点非分之想。臣若有异心,最后的结果也只不过是如当年一样,被陛下派出的虎贲之师生擒活捉而已。
臣下也不想离开金陵离开陛下,然为了陛下大业,需要臣南下臣就南下。为免各位大人怀疑,又能为陛下办事,臣请让臣的独子张杰留在金陵作为人质,以宽各位大人之心。
烈祖微笑道:哎,朕怎么会怀疑爱卿,自从爱卿孤身进京,朕就完全了解了你的心意。众位大臣也是从为大唐好的角度出发而怀疑你,你也不必放在心上。既然你自己提出要把独子质押在金陵的主意,那就这么办吧,朕就封你的独子为忠义公,以表你的忠心可嘉。你去为朕好好办事,该给你的封赏我一样不会少你的。日后你封无可封了,就封你的子孙。
张遇贤听后叩首到地,感激道:臣下发誓,一定为大唐,为陛下尽忠到死。
看着这君臣二人的对答,其他的朝臣也是无话可说。既然人是皇帝陛下叫过来的,现在皇帝又要把他放走,那就随皇帝的便吧。反正这南唐国内可没有一个权臣能够与这开国皇帝掰腕子的,要改变皇帝已经决定的主意几乎不可能。
张遇贤这边的事了,朝臣们又把话题转移到了南唐军东面行营的领军将领的人选上来。
因为这次战争面对的敌人吴越,可以说是南唐的宿敌,从南唐的前身杨吴时两国就是打打和和的,可以说双方是谁也奈何不了谁的。
而面对这样一个强劲的对手,烈祖皇帝派出的却是三个名不见经传的将领来统兵。
大臣们都有点看不懂皇帝陛下的调兵遣将了,都想着皇帝不派一个沉稳的老帅领兵,怎么也要派个一方节度使这样级别的人领才算稳健啊。如果是嫌临时调度不方便,就是把刚刚灭闽有功的何敬洙派过去统兵不也比这几个人好啊。
刚刚从洪州镇南节度使任上回到朝廷的新任户部尚书宋齐丘,在下面也是听到了朝臣们的议论。自讨着皇帝这算是没有慎重考虑,自己应该忠直的站出来进谏一下,一来发个自己这位随着皇帝打天下的功臣的回归信号,显示存在感,二来也可以安插一些自己在洪州的手下进这东征大军挣军功。
如此想着的宋齐丘就出列向烈祖奏报道:启禀陛下,臣观陛下旨意上所定的三位东征的领军将领,以前都未有独立率领大军作战的经验,恐怕不能完满的完成陛下所交代的任务。臣在洪州时,察觉洪州营屯都虞候严思礼有大将之才,所以臣想推荐他为这次东征的统兵将领之一。
还未等宋齐丘把话说完,烈祖皇帝就把手一挥道:这个无需多言,既然圣旨已经宣读,那就是君无戏言了。就这样办吧。
烈祖皇帝对于自己孙子所推荐的这三个人选,自己也是很纳闷的。但是看孙子很肯定的认为这三个人很合适这次的东征,让烈祖皇帝不禁联想到,那黄石公竟然这么厉害,连自己大唐朝廷里一些不知名的武将都能很了解。答应了李煜后,烈祖就又很期待,这被选中的三个人将来能够带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战果。
见皇帝这么果决的回绝了宋齐丘的建议,一些忠直的大臣也在幸灾乐祸的同时,都知道了皇帝的决定是不可更改了。
烈祖皇帝又严令枢密院、兵部、和户部一定要全力配合供给东征大军的兵员和一应军需物资。
在朝臣们躬身应喏之后,烈祖就结束了这次的会议。南唐又进入了战争模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