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饭后,太后拉着李幼薇的小手在一旁说体己的话,而李神通把三个儿子跟陈华叫到自己身边。
皇帝一直都没说话,他们也只好跟在屁股后面走,大家都一言不发的,等待皇帝发话。
走了盏茶功夫,李神通忽然道:“你们三个最近在地方上都有什么收获?都说说,有什么见地都可以说。”
二皇子和三皇子同时看向太子李啸,因为他是大哥,当大哥的不说话,两个弟弟要是抢着说,就会有些抢风头之嫌。
李啸想了想拱手道:“回父皇,此番在地方主政,儿臣获益颇多,大齐在父皇的带领下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此等盛世,乃千古未有。”
马屁谁都会拍,但是能够跟李啸一样正好拍得李神通心花怒放的人却不多。他甚至自己老爹一心要当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明帝王,所以才会这么说。当然他也结合了实际,他主政的地方,的确做到了这一点。
李神通赞许的点点头道:“天儿,你在攸县收获了什么?”
李天不假思索的道:“儿臣不知大皇兄的陇县到底是什么情况,但是儿臣所在的攸县,情况却跟大皇兄所在的陇县有些不同。
攸县暂时还做不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也不能算是安居乐业。攸县多行商,少坐贾,所以攸县在家中待着的基本上都是老幼妇孺,一些青壮全部都在外面跑商,一年到头难得回家一趟。
儿臣以为,背井离乡并非所有人都愿意,他们都是为了生活,所以认为大齐现在已经富有四海,百姓安居乐业,为时过早,往后,咱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不至于让百姓之中有老人行丧,竟无抬棺的青壮。”
李天的话就显得要尖锐许多,他的攸县比不上李啸的陇县,当然也没有他说的那么严重。不过他说这些话,自然是有他的目的的,他必须要让李神通知道,自己并不是一味歌功颂德,而是说的具体情况。
轮到李封了,李封赧然道:“回父皇的话,二位皇兄都有建树,儿臣在蓟县寸功未立,不知该如何说起。”
言简意赅,没有说什么歌功颂德的好话,也没有说大齐哪里哪里不好的坏话,只是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自己身上。
李封这一招棋,别说李啸和李天看不懂,就是李神通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不过很快李神通就反应过来了,儿子这一招叫以退为进。所有人都知道,三个县城里面蓟县是最为棘手的一个,儿子这么说,摆明了就是心里有怨气的表现呐!
其实这种想法倒是李神通误会李封了,他的想法比李神通想的要简单很多,他相信以自己这位父皇的掌控欲,是知道蓟县发生的所有事情的。既然他已经知道蓟县发生了什么事,还来询问,明显就是多此一举。
李神通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结:“不错,这次让你们独立主政,就是想让你们经历一番磨练。至少到现在为止,朕是比较满意的,你们虽然没有立功太多,但是也没有过。
不过让朕有些意外的是,这次的磨砺,倒是把朕半个儿子给牵扯进来了,这几个月来,服章所经历的磨砺,可一点都不比你们几个当皇子的少啊!你们两个当哥哥的得赶紧努力才行,封儿虽然是在服章的帮助下才把蓟县那些圈地的人给拿下,但也算是功劳一件了。
服章在你们几个里面是最年轻的,他的前途,不可限量。
朕今天特地将你们三个叫过来,主要是有一件事要跟你们交代。朕的身体,朕自己知道,能活个三五几年已经十分了不得了,这还是靠了老范的医术。
咱老李家,对不住陈华,你们将来不管谁当了皇帝,都不许对服章一家老小下手。朕在临终之前,也会留下圣旨,若是当皇帝的那个人敢对服章的家人和服章的扈从下手,除非是有谋逆罪证,当事人认罪,否则的话,其他两个可以群起而攻之。
朕不希望朕的江山,交给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更不希望朕的江山,会被弄得支离破碎。这一点,你们三个必须谨记。”
李神通这样一番话,让几个儿子都感到十分不解。
纵然刘奉先父子为大齐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如果真的手握兵权功高盖主,难道当皇帝的不能直接拔除毒瘤吗?父皇下这样一道圣旨,目的究竟何在?
别说李神通的几个儿子不能理解他这样的决定,就连陈华也不理解他这个决定,他前世知道的那些英明神武的帝王,最终能够成就霸业,靠的都不是所谓的感情,他们依靠的是铁腕政策和无数的鲜血。
现在李神通这么一说,反倒是让他们几个感到十分糊涂了。
李神通说完这些就把三个儿子给赶走了,只留下陈华一人。
陈华站在他身后不知该如何时候,颇有些手足无措的味道。
李神通见状揶揄道:“啧啧,当年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陈服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胆小了?朕又不吃人,你怕什么!”
陈华强辩道:“臣这不是怕,只是敬畏而已。再怎么说幼薇也是我媳妇,面对泰山大人,臣还是得小心谨慎一些的。”
“呸!”李神通笑着啐了一口:“不要脸的家伙,朕现在还没有把幼薇嫁给你呢!你小心朕改变主意,到时候你赔了夫人又折兵。”
陈华没好气的道:“君无戏言呐陛下!”
李神通哈哈大笑:“好,好,君无戏言,君无戏言。”
说罢脸色一整:“服章,朕单独将你留下,是有话要跟你说,今日你我父子二人谈话出我口入你耳,绝对不能让第三个人知道。”
陈华见李神通的脸色十分凝重,拱手道:“臣遵旨。”
至于李神通直接把他跟陈华的关系定位为父子,陈华装作没听见,毕竟是人家的女婿,也勉强算得上是父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