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八十八章:大宋朝的文武地位
    回到洪州的第二天,骆永胜就出现在了陈礼的府上,一个是汇报一下此次去东京的情况,二来也是把跟章炎之间的交流转述给陈礼知道。
    重点便是章炎之前提及的,安排骆永胜来担任洪州都水、营缮监功曹之事。
    聊天的时候看得出来,这件事陈礼应该是已经知道过了,所以没有在这件事多说,只道等西南的叛军平定,就是论功行赏的日子。
    “你知道的,洪州衙门有都水、营缮监司丞,这是朝廷的正官,而让你出任的监功曹属于临时职务,你要做,那这个司丞还要不要了?”
    陈礼忙着摆弄花草,骆永胜就站在其身后恭谨的听候着。
    “给朝廷做事,一个萝卜一个坑,你想上来他就得下去,等等吧,我找个由头给他撤掉。”
    说是由头,但骆永胜心里却是明白,陈礼等的不是撤换的理由,而是敕封他高升的朝廷圣旨。
    在这将升未升的当口,人家陈礼压根就不可能招惹是非,尤其是为了骆永胜这么个人来废心劳神。
    但是圣旨一旦下来那可就不一样了,陈礼可就成为洪州系又一位高升的‘前辈’,洪州当地的官场所有人都得给陈礼这个面子。
    这大概就是时代背景下形成的政治默契及其特性。
    在任的没多少好耍的权势或者威风,离任的反而更有话语权。
    只不过前提是离任得是高升而不是致仕退休。
    要是致仕退休那就人走茶凉,高低踩上一脚不可。
    “侄儿不急。”
    “嗯,不急就好。”陈礼点点头道:“你还年轻,将来还有大几十年得留在洪州呢,说不准二十年后我告老还乡再回到这洪州来时,你早就不得了咯。”
    “在叔父面前,侄儿永远都一样,不会变也不敢变。”
    “呵呵。”
    陈礼挥手:“你去忙你的吧,估计要不得多久也就该有个准信了,这些日子打从益州附近逃难出来的百姓已经越来越少了,说明战事估计差不多也该明了了。”
    西南的王钧终究还是败了,所谓的伪蜀政权很快便消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甚至比原时空更提前了几个月。
    镇压的官军得到了充足的钱粮支持,不用就地措粮、不用修整等候,只需猛攻猛打即可,指望王钧和他手下那群散兵游勇又哪里能扛得住。
    战争结束,负责平叛的十余万朝廷大军各归来处,镇南军调拨出去的上万人马也折了回来,但也没有修整太久,便匆匆踏上了北上的道路,这一次是全军出动。
    轮转驻军的时间到了,他们要从南方调往北方。
    不过镇南军的番号没有裁撤,等到北军南下驻进军营之后,就自然成为了新的一支镇南军。
    眼下洪州,进入了一段罕见的军事空白期。
    身为洪州节度留后的侯秉忠失去了所有的军权,整个洪州仅剩下寥寥千八百名团练厢军。
    不过老侯对此倒是看得开,骆永胜本来还买些好酒好菜跟着侯三一道去看望,想着陪侯秉忠喝点解闷,熟料后者却是开心的不得了。
    “没有兵权,才是好事啊。”
    老赵家防将可谓是防进了骨头里,那不是藏于皮下,而是显露于言表之上,侯秉忠从军入伍几十年是深有感触。
    “年轻的时候当兵,头上的主将一两年就要换一次,甚至频繁的时候半年一换,我那时候在福州驻军八年,前后换了九个节度使。”
    侯秉忠摇头苦笑,继而整个人进入到回忆之中:“不仅正副将军更换,连着身边的同袍兵士也换的勤快,原先还都是江南的兵,后来连西北的、西南的都来了,最离谱的时候啊,连广地还来了一群番夷兵,那时候语言不通、说话也不通,说是同袍兄弟但一点感情都没有。
    将军也不操训我们,整日就是待在城里吃喝玩乐,后来还高升了,我在福州的第八年做了团练副使,那时候我们的节度使升迁去到莱州做巡检。我问他,为什么整日不去兵营点卯还能升官,他说,只有这样才能升。
    后来我就回到了洪州做团练使,你看到了,我整日也是这般闲玩,所以,我升任了节度留后,再过些年说不准我也能做节度使,能做巡检。”
    当将军的想要获得提拔,靠的不是领兵打仗,而是靠吃喝玩乐,做出一派无心兵权的样子才行,这算哪门子事?
    简直就是可笑,是可悲!
    骆永胜不知道该怎么安慰此刻的侯秉忠,更重要的一点,他心中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资格来安慰侯秉忠。
    说什么呢?
    站在和侯秉忠一样的立场,抨击赵宋王朝这狗屁倒灶的抑武政策吗,谁知道侯秉忠是个什么心思。
    这同他授意孙石写的三国不一样。
    三国里面他只是‘夹杂私货’的叙述了曹操征乌桓的故事,至于看客们会不会引申到现实,以此来看不起赵宋伐辽,存不存在所谓的借书暗讽,那是读者的事,跟他骆永胜有什么关系?
    就算真是他憋着心思暗讽朝廷,那又如何?
    赵家天下对文人有多好这都不需要赘述,只说市面上大行其道的各种闲散游记、狂士挥毫,针砭时弊骂朝廷的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不也一样活蹦乱跳,大宋是没有文字狱的。
    说句离谱点甚至荒谬的话,皇帝如果因为一本三国治罪骆永胜,朝中几个宰相带头不会愿意。
    他们跟骆永胜素未蒙面都会保护骆永胜,是不是很离谱?
    但这就是事实。
    北宋初年有一个官员惹怒了赵大,赵大打算砍了这名官员的脑袋,结果满堂文臣都出面力保,哪怕是这名官员的仇人都选择保他。
    原因为何?
    “咱们今日不保同僚,来日皇帝的刀就会砍到咱们脑袋上,所以这是原则底线。”
    也是自此事之后,大宋国法对于士大夫就如同虚设了。
    最著名的一位就是范仲淹之子范纯仁,他是宰相,也是名好官,一次审判两个无恶不作的下属,欲判死刑,结果满朝的官员都来拦阻。
    “不杀官员是祖宗好不容易才争取到的特权,如果你自己带头破坏就相当于反了整个士大夫集团,那你就成了全天下的敌人。”
    所以在宋朝,只要不造反,别指着皇帝的鼻子骂祖宗八辈,那就绝不允许判死罪。
    相同的道理,洪州衙门的官员视《三国》中暗讽朝廷的情节于不顾是因为他们没事写出来的文章,骂的都比骆永胜狠,而且不是暗讽,还都是点名道姓的批评。
    之所以交代这些,是因为书中有些行为很容易引起误解,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时代史,宋朝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朝代,不说清楚其政治大环境就容易引起争论。
    眼下的侯秉忠就是在发牢骚,可骆永胜却不能相劝或陪着侯秉忠一起念叨。
    一旦开了口就跟写书是不一样的行为了。
    他骆永胜有功名吗?
    没有。
    是官吗?
    不是。
    那就老实一点,低调一点。
    侯秉忠也是肉舌头,抱怨大半个时辰也就累了,一碗酒追着一碗酒的喝,到最后才想起来抬头看骆永胜。
    “不说这事了,我今日看报,听说你要搞一个教什么成功学的学堂,是有这么回事吗?”
    “对。”
    “什么叫成功学啊。”侯秉忠醉眼朦胧:“你说我听听,要是不错的话,我就让我儿子、让齐儿都跟着你去学。”
    面对侯秉忠的提问,骆永胜沉默了一阵才开口。
    “就是说一堆空话、假话、废话,骗一群无知的人上当。”
    “哈哈哈哈!”
    侯秉忠仰头大笑,指着骆永胜赞道:“妙,妙的很!我现在是越来越喜欢你了,直白、坦诚,等你开了班,不仅我儿子和齐儿会去,我也去好好学学。
    空话、假话、废话,这门学问才更值得人学习,我得好好学学。”
    看着侯秉忠如此开心,骆永胜的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
    自己面前这位将军,活得憋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