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81章 耳光响亮
    英军士兵瞪着李思明,恨不得扑上去咬他两口。
    本来看到李思明带人匆匆赶到的时候他们还以为终于有个人能说得上话了,这些黑衣军士兵如此桀骜不驯,无法沟通,身为这支部队的统帅,李思明的见识肯定比这些士兵要开阔得多,肯定不会对他们采取如此恶劣的态度,谁曾想,李思明的态度更加恶劣,直接扔给他们两个选择项:要么放下枪,要么死!
    可别以为他是虚张声势,岸上至少有上百支半自动步枪和十几挺班用轻机枪指着这两艘救生艇呢,一人开一枪都能把他们打成筛子!而看那些黑衣士兵的狂热神情,真的不必怀疑,大英帝国的威名在这里不好使,只要这位年轻的统帅一声令下,这些黑衣士兵绝对会毫不犹豫地开火,把他们打成一堆碎肉!先不说开枪之后这些黑衣士兵会面临着怎样的后果,反正他们这十号人是一个都活不成了!
    这可如何是好?
    英军士兵面面相觑,都不知道如何是好。
    陈悦不耐烦了,发出一声怒吼:“把枪放下!”
    第八连一百多号人齐声怒吼:“把枪放下!”这一声怒吼如同一道霹雳,震得江面都起了圈圈波纹,这十名英军士兵吓得浑身一颤,下意识地放下了手中的步枪。
    朱尔典看到这一幕,不禁发出一声诅咒:“该死的!这帮家伙,一个比一个野蛮!”
    柯蒂斯深有同感,他在中国混了两年,形形色色的人物见多了,可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野蛮而且粗鲁的。居然敢如此粗暴地对待大英帝国的士兵?他们简直是嫌命长了!
    不过在愤怒之余,他也感到震惊。黑衣军一艘像样的军舰都没有,就几艘简陋的武装商船,爆发冲突之后居然毫不犹豫地冲上来跟胜利号对峙,寸步不让,这份勇气,似乎并不比英国皇家海军差多少……
    朱尔典现在可没有心情欣赏黑衣军水兵的勇气,那十名英军士兵居然在舰炮的保护之下向中国人放下了枪,他不出面是不行的了,再不出面,英国的脸就要丢干净了!他咬牙切齿的说:“我们过去!”
    柯蒂斯马上指挥水手放下一艘小艇,他和朱尔典公爵登上小艇,朝那边驶了过去。
    克洛维公爵一直盯着胜利号驱逐舰,看到朱尔典公爵登上小艇,他笑了笑:“这条老狐狸终于舍得露面了?我还以为他能继续忍下去呢!”
    莱茵哈特有点惊奇:“他怎么会在这里?他不是应该在大使馆里呆着的吗?”
    克洛维公爵叹气。这位王子殿下在外交方面真的是一点天赋都没有啊……眼下整个中国都跟个沸腾的火山口似的,值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哪个欧美外交官还能在大使馆里稳住的?没看到俄国人日本人美国人乃至法国人都满世界的乱窜,忙着寻找可以合作的势力了么?真以为胜利号驱逐舰出现在浦口只是巧合?
    唉,算了,这一代的德国人都不愿意在外交权谋上多花点心思,没碰到头破血流他们是不会知道外交的重要性的。
    他在心里叹了一口气,没有回答莱茵哈特的问题,说:“我们也过去吧。”
    莱茵哈特眨眨眼睛:“给李撑腰?”
    克洛维说:“至少要摆出给他撑腰的样子。”
    莱茵哈特笑:“这事我爱干!”今年摩洛哥危机,德国跟法国对峙最紧张的时候英国佬跳出来给法国佬撑腰,扬言在摩洛哥问题上不惜与德国一战,最终迫使德国放弃了染指摩洛哥的企图。虽说法国为了善后,也割了喀麦隆和几内亚给德国作为补偿,德国并非一无所获,但每一个德国人还是觉得很憋屈,对英国佬都恨得牙痒痒的。现在有机会恶心一下英国佬,莱茵哈特自然很乐意,马上就指挥水手放下小艇,和老公爵一起朝那边驶了过去。
    朱尔典公爵带着柯蒂斯少校,在数名英国水兵的陪同下来到江边。此时,那十名英国士兵在李思明那强大的气场压迫之下已经溃不成军了,就差没有直接缴械投降,看到他们露面,不由得精神一振,总算又恢复了几分英国人特有的傲气。朱尔典狠狠地瞪了这帮不争气的兵一眼,然后盯着李思明,用略微有些生硬的汉语说:“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敢在英国战舰舰炮的炮口下让英国士兵放下武器,你是第一个!”
    李思明笑:“那我是不是应该骄傲一把了?”
    柯蒂斯少校凑到朱尔典耳畔低声说:“他就是黑衣军的统帅,李思明!”
    其实不必介绍,朱尔典公爵认识李思明,而且对他印象相当的深刻。却年那场橡胶股灾,朱尔典公爵也亏了不少钱,而且是买了李思明的原始股亏的,差不多一半的积蓄都泡汤了,印象能不深刻吗?就算李思明化成灰,朱尔典公爵都能在第一时间认出:这堆灰曾经害得他亏了一大笔钱!
    李思明自然也认识朱尔典公爵,自己的客户嘛,出手挺阔绰的,为他的私人小金库贡献了不少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英镑,哪能不认识呢?他向朱尔典公爵颌首致意:“公爵,我们又见面了,只是没想到我们这次会面的场合竟是如此的不愉快。”
    朱尔典公爵说:“李,你是做生意的天才,在军事上也有不俗的成就,但你似乎对一个庞大的帝国缺乏必要的敬畏之心。”
    李思明说:“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
    朱尔典公爵的语气有些咄咄逼人:“这可不是什么好事。用你们中国那些古代圣贤的话来说,弱国试图凌驾于大国之上,是会招来灭顶之灾的!”
    李思明点头:“中国古代圣贤确实说过这话,但他们同时还说过:柴刀不磨要生锈,胸膛不挺背要驼。我不想年纪轻轻背就驼了,所以我得挺起胸膛。”指了指半个身体扒在救生艇上的那具尸体,“这次事件的起因就是你们未经我们同意,擅自插手了一场与你们无关的战争,试图庇护我的敌人,我的军队对他们发动追击是合乎情理的。要不是你们横加干涉,这一切都不会发生,所以你们是不是应该给我一个说法?”
    朱尔典公爵怒极反笑:“你的意思是,反倒是我们错喽?”
    李思明说:“说我想这具尸体已经足以说明谁对谁错了。公爵,我无意与大英帝国为敌,但也希望你们别把手伸得太长……”
    朱尔典公爵打断:“这伙清军士兵在生命遭受严重威胁的时候向我们求救,我们出于人道向他们施以援手,这合乎情理……”
    李思明立即打断:“英国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善良了?爱尔兰大饥荒、印度大饥荒,饿死者都以百万计,那时候怎么不见你们出于人道主义向他们施以援手?”
    朱尔典公爵的脸顿时就涨得跟猪肝一样红了。
    爱尔兰饥荒发生在1845年至1850年,那几年爱尔兰的马铃薯绝收,粮食减产极其严重,爱尔兰饿蜉遍野,而英国坐视不理,没有任何救灾行动,不仅不救灾,还出动军舰拦截外国往爱尔兰运送粮食的商船,一粒粮食都不准进入爱尔兰,更加重了这场灾难。几年饥荒下来,爱尔兰饿死的、逃往外国谋求生路的,不计其数,当饥荒结束的时候,整个爱尔兰的人口已经减少四分之一,饿死者多达一百多万。
    至于印度饥荒就更惨了,印度耕地面积极大,土壤肥沃,农业条件得天独厚,中国简直羡慕哭了。可就是这样一块宝地,在英国的统治下愣是能整得隔三差五就弄出一场大饥荒。最严重的是1769年到1773年那次,超过一千万印度人被活活饿死。1876年又来了一次,这次饥荒持续两年,饿死者多达五百五十万,当时的印度简直是人间地狱。当时英国可没有半点要印度饥民伸出援手的意思,相反还变本加厉的强迫印度农民把原本用于种植小麦、水稻的良田改种棉花、靛蓝甚至罂粟等经济作物,哪怕是饥荒最严重的时候,英国的商船依然要把印度产的粮食一船船的运回英国去,至于饿死多少印度人,他们才不关心!
    是不是有点眼熟?
    对,现在的印度政府依然是这样干,人均粮食连朝鲜都不如,却每年对外出口几千万吨粮食以赚取外汇购买军火。不得不说,印度真的是骨灰级精英,继承了英国留下的疆土也就算了,连这种糟粕都要继承!
    发生在爱尔兰和印度的悲剧绝对是英国的黑历史,当然,他们也不见得有多在乎,殖民不是请客吃饭,那是真的要吃人的,你何曾见过温情脉脉的殖民者?大家都这样干的,谁也别笑谁。问题是朱尔典公爵刚刚摆出一副悲天悯人的姿态好为英国无理干涉这场战争找借口,李思明就把这段黑历史给拿了出来,这一耳光扇得……
    真不是一般的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