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84章 西征2
    河西走廊的尽头,嘉峪关巍然屹立,尽管城墙已然斑驳,墙缝中长出了一株株野草,但雄关就是雄关,那历经无数次血战依然矗立的雄浑气势是不会因为岁月风尘的侵蚀而削减半分的。
    其实原本到了嘉峪关,就已经到新疆的地界了,但是咱大清可是地缘政治方面授鬼才,他们在建国的时候干了一件没**的事情,那就是对全国各个省份进行重新划分,把很多对a省生死悠关但对b省基本没啥卵用的雄关险隘划给b省,比如说把原本属于山东的徐州划给江苏,把广东的仙霞关划给福建……一通神操作下来,各省的督抚尴尬地发现,他们的地盘门户洞开,想要造反的话就等着邻省的清军长驱直入好了。新疆自然也不能幸免,原本属于新疆的门户嘉峪关被划给了甘肃。新疆的驻军想要选择的话,驻扎在甘肃的清军分分钟通过嘉峪关杀过来把他的骨灰给扬了。
    驻守在嘉峪关的军队仍然是清军,而且是相当能打的那一部分。
    想要征服新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清花了整整三代人的时间才摆平了准噶尔,为了永绝后患,乾隆下令兆惠大开杀戒,将准噶尔一族不分男女老幼尽数屠灭,硬生生将那个曾经雄据中亚,与大清打了一百多年的拉锯战的民族给杀得一干二净,除了一个以他们的名字来命名的准噶尔盆地之外,什么都没有留下来。可即使是这样,新疆也并没有因此而平定下来,大小和卓、张格尔、阿古柏……一拨又一拨的叛乱没完没了的,总有那么多不知道死字怎么写的野心家,一门心思要挑战中原王朝在新疆的统治。大清王朝也没有办法,只能长期在新疆配置重兵。比如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英军一路势如破竹,而大清最精锐的部队却在新疆跟叛军苦战,根本就无法回援。
    当然,就算他们回援,估计也打不赢。
    一直到辛亥革命前夕,大清依旧在新疆留有不少精锐部队。这些部队的装备当然不能跟北洋六镇相比,但由于长期在跟叛军作战,早就被磨练得坚韧不拔,那素质哪怕是放在北洋军里,也是相当不错的。由于新疆距离内地实在太过遥远,地那翻天覆地的巨变直到现在都没有对新疆造成什么影响,驻扎在这里的清军依然是该干嘛就干嘛,平静的等待着新政权派人过来接收地盘。
    蔡锷一入嘉峪关,马上受到了驻军的欢迎。嘉峪关总兵郭恒以下属之礼率领城中大小官员前来迎接,并且竭尽所能给他们准备了一桌好菜,那叫一个热情。等蔡锷等人吃饱喝足了,他才小心翼翼的问:“大清……真的亡啦?”
    蔡锷笑:“亡了都快半年了,你们不知道?”
    郭恒叹气:“这鬼地方跟内地的联系基本断绝,想得到内地的消息实在太难了,卑职实在是不知道内地的情况。”
    蔡锷说:“等铁路修过来了,这种情况会好转的。”
    郭恒一怔:“铁路修过来?这可能吗?这里距离京城可是有万里之遥!”
    蔡锷说:“国家已经作好了规模,要在十年之内修通陇海铁路。陇海铁路修通之后,从兰州到迪化的铁路也快了。”
    郭恒愣了愣,说:“如此……甚好!”心里却觉得这位取代大清的政权有点不靠谱。铁路从黄海之滨一直修到迪化?开什么玩笑,这得花多少钱!就中国这国力,支撑得起如此庞大的计划?而且就算这条铁路修成功了,新政权又能从新疆这个穷得叮当响的鬼地方得到什么?
    不过,这些都跟他没什么关系了。作为一个很边缘化的角色,他没有那样的野心去逐鹿中原,更没有割据自立的打算,在大清灭亡后的这几个月,他一直在坚守嘉峪关,站好了最后一班岗,现在新政权的军队来了,他终于可以卸下这副重担,回到内地去与家人团聚了。至于新政权在新疆怎么折腾,那跟他没多大的关系,他没兴趣去关心。
    蔡锷花了十几天时间改编嘉峪关的清军,那些不想再在这个鬼地方过苦日子了的,那些已经年迈体衰了的,一律补齐前清积欠的军饷并且每人发放五块银元的路费让他们回家,至于愿意在这里扎根的则划出一块土地来作为军屯,让他们平时为农,战时为兵,他还给他们留下了三百匹挽马作为拉犁拉车的畜力,以解决驻军缺乏耕牛,生产效率上不去的大难题。
    处理好这些问题后,他留下一名骑兵军官和百余名骑兵驻守在当地,率领主力部队继续前进。
    其实作为共和国头号战将,陆军元帅,他用不着吃这个苦,只需要呆在北京统筹指挥就可以了。但蔡锷认为这是自大唐灭亡后,汉家战士时隔千年重新回到这片苍凉而雄浑的土地,意义重大,他不愿意错过,坚持要亲自带兵,李思明都拿他没辙。
    在他的带领下,这些来自淮西和蒙古大草原的劲卒穿越了风沙猛烈的星星峡,抵达哈密。
    大明初期,大明名将冯胜率领大军追击元军,穿越河西走廊打到了哈密,在此筑城驻军,建立哈密卫,这是自大唐灭亡之后,汉军战士第一次出现在西域的土地上。可惜的是,拿下哈密后冯胜便班师了,据说是“畏回鹘之兵”,不过就当时回鹘那点实力,真不见得能让冯胜这等名将畏惧,也许远在南京的那位心机深沉、冷血无情的帝王的猜忌,才是冯胜真正畏惧的。明军这一撤就没有再回来,收复西域成了泡影,只有那面飘扬在哈密的战旗可以证明他们曾经来过。只是到了正德时期,哈密卫被彻底放弃了,这意味着大明彻底放弃了收复西域,重新打通丝绸之路的战略计划,安心窝在内地过自己的小日子。也许一直到明朝灭亡,大明当道诸君和皇帝都没有弄明白放弃西域,放弃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对大明来说意味着什么。
    当黑衣军出现在哈密的街头的时候,行人和路边商贩都向他们投来惊讶的目光。这边的消息比嘉峪关那边更加闭塞,嘉峪关那边好歹还知道这个国家可能已经换了主人,哈密这边的人连内地爆发了革命都不知道,看到留着平头、戴着木芯头盔的黑衣军士兵开进城来,都是一脸懵逼。
    哈密守将同样爽快的将手头上的军队全部交了出来,压根就没想过要抵抗。大清都亡了,他们还抵抗个什么劲?早点拿遣散费回家不好吗?
    远征军在哈密稍作停留,然后继续西进。经过吐鲁蕃的时候,蔡锷特意去参观了著名的坎儿井。看着无数口坎尔井星棋罗布,一条条水道在地下纵横交错,最终汇成了一条地下河,他不禁感慨:“真得佩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智慧,要是没有这些坎儿井,人在这片酷热的土地根本就无法生存!”
    孟如虎嘟嚷:“挖坎儿井挖得最多的不是林则徐林大人吗?他被贬到新疆之后就带着当地人狂挖坎儿井,引雪山的雪水浇灌土地,才有了如今吐鲁蕃的瓜果飘香。”
    蔡锷说:“挖得还不够,得再多挖一些。”
    孟如虎一个劲的猛点头,然后一转身就跑去向当地果农买葡萄干和核桃了……傅明月说西域的瓜果特别香甜,想尝尝,可惜根本就腾不出时间来西域旅游,孟如虎便很体贴的自掏腰包买一些,有机会便托人带回去。
    可惜无花果的保质期极短,不然有话他还真想买些无花果寄回去给她尝尝。
    远征军继续前进。
    他们开始遭遇袭击了。袭击他们的势力非常复杂,有不愿意接受新政权统治的清军,有单纯是看上了他们所携带的军需辎重的沙盗马贼,也有桀骜不驯的回鹘人。
    回鹘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原本是铁勒诸部中的一支,铁勒被唐军所灭,这一支从铁勒族部中脱离出来,向大唐效忠,成为唐协军的一份子,替大唐东征西讨,立下了不少战功。后来回鹘膨胀了,自认为大唐经历了安史之乱,已经元气大伤,自己可以翻身作主了,于是小动作不断,让大唐颇为难堪。
    大唐的疆域很辽阔,但心眼却非常小,让大唐难堪的人一般都没有好下场,回鹘的遭遇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他们膨胀之后没多久就遭遇了大唐的忠犬黠嘎斯人的疯狂进攻,一个个部落被无情屠灭,回鹘人的血染红了草原和大漠。末代回鹘可汗带领二十万部众逃往唐境寻求庇护,大唐给他们在边境指定了一块地方,他们不肯接受,要作乱,马上就遭遇唐军的伏击,一场大战下来,那二十万部众几乎死伤殆尽,末代可汗的脑袋也给砍了下来,挂到了长安城墙上。
    但回鹘人却没有就此消亡,他们散落在大草原上,顽强地生存了下来,熬死了大唐,熬死了黠嘎斯,趁着五代混战控制了河西走廊,后来更是投靠了蒙古人,声势大振。待到元朝灭亡,明军打到哈密,回鹘人的实力已经不容轻视了。清朝摆平了准噶尔,摆平了张格尔,摆平了大小和绰,剁了阿古柏,但始终没有摆平那些桀骜不驯的回鹘人。现在看到黑衣军进入新疆,回鹘人马上又跳起来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