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控股分出来之后,弘毅资产管理公司也分出来了,银行部门取消,弘毅证券再次独立运营,这家公司不值钱,但承上启下,比较重要。
大宗商品部门持有的股票都交给资管公司托管了,明年是牛市大爆发的一年,要卖资产,也要等到2007年年中,比如弘毅在英伦因为收购asos,打开了在中亚尔罗斯投资的石油天然气的渠道,入股了帝国能源,这家拥有8亿桶石油资源的公司想要转到主板上市,方便以后融资。
类似的项目还有一些,都比较成熟,也就是很难出现超额收益,除非出现牛市,泡沫太多,所以,你懂的!
除了fmg项目,大宗商品部门这几年在能源矿产领域总共投出了近20亿美元,还有一些新项目正在进行,预期标的大约有5亿美元。贺正诚有心否决这些项目,但公司运转起来轻易难以停下,只能严格审核,做好防范工作。
因为是长线投资,最开始的资金大多都是自有资金,后来看到弘毅在fmg上面的成功,愿意投资大宗商品的人多了不少,去掉fmg和帝国能源项目,剩下的几乎都是客户资金。
盈利能力还是不错,三五年翻一倍是没有问题的,哦,不对,次贷危机08年爆发,那些没有资产证券化的项目很难说最后是亏损还是盈利。
这几年因为贺正诚的貔貅风格,包括私募股权投资都是只进不出,具体盈利多少一时间算不出来,只有退出套现才算是盈利。
资管,证券,大宗商品,还有私募股权公司,也不知道财报怎么计算,反正这些零零散散的算下来,年盈利十亿,估值百亿似乎也有可能。
梁柏涛负责的地产基建,澳洲基建收益稳定,据瑞信后来的一份报告,fmg皮尔巴拉基础设施(tpi)每吨铁矿石净收益约为10澳元,fmg全年铁矿石销量超1.8亿吨,假设通过tpi运输的只有1亿吨,净收益减半为每吨5元,tpi项目每年的净利润约为50亿澳元。弘毅在其中的份额约为三分之一,妥妥的一头现金奶牛啊。未来的收益是未来的,现在只有投入,没有产出。
弘毅地产基金在数码港的房产经过这几年时间已经卖掉了,当时折价购买,现在涨价卖出,去掉人工工资等成本,赚了好几十亿港元。中环中心部分产业只租不售,收益稳定;还有一些零售店铺,随着国内游客的增加,这部分收益不会下降。而且地产基金期限较长,想要套现就转成信托……
剩下物流地产,他们是先囤地,后开发,一边开发一边学习积累经验,就是这种模式成本太高,已经在两岸三地加上泡菜国,英伦,已经投入五十多亿软妹币了。弘毅还在香江收购工业地产,投入有100亿港元了,易购也在为云计算数据中心做准备,投了一点钱进去占位子。这个估值比较容易,有成熟的算法。
长租房项目没有人愿意投资,所以香江长租房一半自有资金一半属于“资格认购金”,大概意思是不给长租房项目投钱,就不能投资弘毅高收益项目,预期投资超百亿港元。至于国内的长租房则全部是自有资金,预期投资规模是香江的三倍,会分布在国内一二线城市。现在想要争取获得和住宅同样的使用年限。
总结了这么多,大家也得出了一个结论,要想将弘毅全部资产纳入到公司,那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来到了北津,在贺正诚的亥四合院召开了公司的新年会议。国物院副秘书长,外汇公司筹备组长娄继伟出席了他们的会议。
经过几年时间的试探与沟通,特别是在弘毅公开了一份财务报告之后,有关部门已经达成了主权财富基金入股弘毅的共识。
弘毅这次会议第一件事却不是谈入股的事情,而是和衍生品交易部门有关,孔哲彦,关涵畅是弘毅的双子星,这几年在弘毅赚到的钱接近200亿美元。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然而赚再多的钱,也难以改变他们对冲基金的本质,这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基金经理分成比例很高。可在弘毅,赚钱的不是老大,亏钱的反而成为了大爷(梁劲松),再加上贺正诚对衍生品交易部门的打压,这种情况下,内部必然有矛盾。
这次巨额盈利后,外界对弘毅的关注又提升了一个等级,保不准他们合作的券商投行都会实时盯着他们的操作。这种情况下,贺正诚没有给他们下任何指示,严格控制了他们的资金规模,只给了30亿美元的自有资金,后来因为香江再工业化计划,为了获得更多支持,从外部吸纳了30亿美元。
《米国次贷危机以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弘毅研究院匡睿思教授主导研究小组出具了这样一份极具震撼力的报告。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弘毅研究院就不断对米国次贷危机发出了警告,得益于弘毅强大的经济信息收集能力,匡睿思教授更是在专业媒体上发表了多篇论文阐述这个问题。
“米国前年开始连续加息,去年房价上涨趋势已经出现反转,房价开始下跌……
最关键的问题不在于房价下跌,违约率上升,杠杆非常大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很可能会崩盘……
cds市场规模去年超过50万亿美元,10%的违约率就会带来5万亿美元的损失……
这么大规模的损失会导致一大批金融机构倒闭,整个金融市场的秩序都会发生变化。”匡睿思教授隐去了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和aig作为cds市场最大的玩家,可能会面临破产的风险。这句话的冲击力更强,但关键是现在才2007年,万一他们哪家公司相信了匡睿思的话,做出巨大的调整,那倒霉的还是他自己。
即使匡教授的话已经很收敛了,还是震撼了在场的大部分人,比如中投未来的老大娄继伟,比如孔哲彦和关涵畅。市场的风险在加大,所以弘毅要严格控制衍生品交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