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6章 高筑墙广积粮
    “先生说这番话,是有什么高见吗?”
    “吾等当如何取得大义,获得正统之名?”
    沉默了一会儿,朱武向闻焕章道。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连他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不知道除了积攒实力外,如何对外交往。
    闻焕章早有盘算,顿时侃侃而谈,向朱武等人道:
    “当今天下之争,实是南北争霸。”
    “辽国被灭之前,是宋国和辽国争霸。”
    “辽国被灭之后,取代辽国和宋国争霸的是金国。”
    “燕京地处宋金之间,北面、西面又紧挨着金国,宋金两国相争,必然波及这里。”
    “将军统领如此狭小之地,处于两个大国之间,必然要投靠一方,才能获得支援。”
    “以将军的出身,还有宋国的富裕,除了归顺大宋外,还有第二个可能吗?”
    “唯有依靠大宋,将军才能够获得支持,力抗强敌金国。”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朱武听了之后,却是不置可否。闻焕章前面说得虽不错,但是按他的想法,却把梁山泊推到了宋金对抗第一线。反而是宋国躲在后面,坐看两方战事。
    可以说,从这来看,闻焕章就没有完全归心。仍旧在念着宋国,让梁山泊抵挡金国。
    没有打动朱武,闻焕章有些沮丧,却仍继续说道:
    “将军在得到宋国支援后,自然能利用宋国钱粮,继续招兵买马。”
    “这样将军的实力自然能更进一步,挫败金国袭击。”
    “待到兵强马壮,将军可联合宋国北伐,一同攻打金国。”
    “以将军和宋国的实力,再加上金国刚刚从辽国夺取土地,内部必不安稳。双方北伐之时,必然势如破竹。”
    “到时自然可消灭金国,获得北方土地。取代辽国、金国,成为北朝正统。”
    “然后携大胜之势南归,以宋国背盟为由,南下攻打宋国!”
    “宋国无备之下,必然措手不及,将军可直取东京,统一整个天下!”
    将自己的战略构想提出,闻焕章觉得这个策略,可以称得上极佳。朱武按法执行,或许有统一天下的机会。
    而且,有宿元景的关系在,闻焕章有信心获得宋国支援,开始执行第一步。
    思索这个策略,朱武很快想到了,耶律大石曾向自己提过的,依靠金国和金国一起南下伐宋之策。和闻焕章提出的依靠宋国北上伐金比起来,两者可谓是截然相反,也不知哪个策略,更加可行一些。
    “确有可行之处,不完全是胡诌。”
    “闻焕章的这个策略,已经足以和耶律大石的策略媲美了。”
    “单凭这个才能,就当得起状元。”
    再想到闻焕章这个策略执行的初期,会带来的好处,朱武阻止想要和闻焕章辩论的耶律大石,和颜悦色地向闻焕章道:
    “先生高见!”
    “其实朱某和梁山泊众兄弟,一直怀有忠义之心。”
    “无奈朝廷见疑,不得已占据燕京自保。”
    “若是先生有办法解除朝廷疑虑,让朝廷拨付钱粮,朱某自然愿归顺朝廷,为朝廷抵御金国。”
    说着,朱武还感慨道:
    “梁山泊当初接受招安,为的就是忠义。”
    “不到万不得已,又有谁愿意重新反叛呢?”
    “可惜朝廷不知道我等苦衷,一直猜疑我们!”
    一番言辞恳切的话,说得闻焕章都几乎信了。若非想起朱武在举行名为面试的殿试,他真的有可能会信几分:
    “殿试录用的进士,被称为天子门生。”
    “面试录用的学子,会不会称为朱武门生呢?”
    “把这些人收为弟子,还有谁不知你的用心?”
    对朱武的心思早已明白,闻焕章却没有拆穿他。因为自此以后,他也是朱武门生了。方才向朱武献上的计策,已经是他为大宋,做的最后一件事。
    所以,闻焕章向朱武道:
    “此一时,彼一时!”
    “相比已经造反称王的田虎、王庆两人,将军在朝廷那里,已经算是可靠了。”
    “如今这个时候,朝廷绝不愿将军和田虎、王庆呼应,一同称王建制。”
    “所以将军能乘机和朝廷交好,获得钱粮支援!”
    分析了一下时局,以及朝廷的态度。闻焕章认为当前的局势对朱武十分有利,能利用朝廷的目光转向田虎、王庆二人时,缓和双方关系。
    对此极为欣喜,朱武又和闻焕章聊了许久,才把他送出偏殿,然后向耶律大石等人问道:
    “如何?”
    “闻焕章的计策,有没有实行可能?”
    知道闻焕章的计策和自己截然相反,耶律大石听后,一直在仔细揣摩。听到朱武询问,耶律大石回道:
    “前期或有好处,但是和宋国一起北伐金国,实在没有好处。”
    “以宋国的孱弱军力,面对虎狼一般的金兵,唯有失败一途!”
    “让他们和我们一起,我们还要分兵,救助那些宋兵。”
    深知金国士兵的可怕,又指挥过几万辽兵打败童贯的十五万大军,耶律大石对闻焕章所说的北伐金国,实在很不看好。甚至在他心中,这件事根本没有谈论必要。
    同样觉得和宋国一起北伐金国是异想天开,朱武却没有把这个策略完全否定。因为这计策执行的前期,给朱武会带来许多好处。让他有更多的钱粮,提升麾下兵马:
    “高筑墙,广积粮。”
    “无论宋国有什么打算,先争取援助要紧。”
    “金国极有可能在完全消灭辽国后攻打燕京,我们一定要高筑城墙、广积钱粮,抵御金国进犯。”
    “挡住金国之后,再商量后面行事。”
    向众人说出自己决定,王伦、吴用等人,都是极为赞同。就连耶律大石在思考后,也放弃了原先想法,赞同按闻焕章的计策,先和宋国交好。
    “想和宋国交好,就不能擅自称王了。”
    “将军称王的事情,还要继续延后。”
    突然提出了这个话题,柴进道。在朱武调整官制后,许多梁山泊头领和新晋大臣,都劝说朱武称王,让朱武有个王号,统领麾下众人。
    如今,朱武决定用闻焕章的计策暂时归顺朝廷,他称王的事情,自然不可行了。
    只是这样一来,朱武就只能以将军身份统领众臣,对于已占据燕京一带,麾下也有数十个将军的朱武来说,实在颇为不宜。
    所以,在柴进提出这个问题后,有的人认为朱武应该以收复燕京的功劳向朝廷索要王号,有的人认为朱武可私下称王,不正式造反即可。
    最终,朱武道:
    “收复燕京的封王功劳,我已经让给童贯,没必要因为这个,惹怒童贯老贼。”
    “私下称王的事情,同样也不可行。”
    说着,朱武在否决了两个观点,又道:
    “众兄弟是星辰下凡,日月为星辰之最。”
    “所以我打算取一个明字,作为自己称号。”
    “诸位从今往后,可称我为明公!”
    将自己的想法道出,众人议论纷纷。明公本就是对有名位者的尊称,此时在朱武口中道来,又隐有明国公之一。以这个称呼统领众臣,勉强是可以了。而且还不会引来朝廷忌惮,认为朱武僭号。
    简单商议了一下,众人没有细谈。因为这个时候,面试已临近结束了。朱武率耶律大石等人,重新返回主殿。
    再次见到朱武,众考生一阵骚动。方才闻焕章被召进偏殿谈话,然后又满面春风地出来。已经让众人知道,这次考试的状元,多半被闻焕章夺得。想到他提前交卷面见朱武,许多人也有心效仿,争相上交试卷。
    喝止众考生的动作,耶律大石让他们认真作答,等待考试结束。朱武则笑着安慰考生,让他们平静下来。
    如此,考场中一阵骚动后,重新平静下来。到了傍晚时分,纷纷交卷退场。
    朱武盯着人把试卷封存起来,向耶律大石和王伦、吴用道:
    “你们三人每人评阅一遍,以甲乙丙三科定级。”
    “若有两人定甲,向上提升一科。三个人都定为甲,就提升到甲科。”
    把阅卷的权力交给三人,朱武让人誊录试卷,把试卷编号之后,由三人分别评定。
    在他们定下甲乙丙三科后,朱武才评阅试卷,定下最终名次:
    “状元闻焕章,另有两人提升到一甲,作为榜眼、探花。”
    “二甲除原本之人外,把复试时各科第一,同样加入进去。”
    “复试时各科前三,至少定为乙科。”
    将各种规则加入,许多人都提升了科第。最终定下一甲三人、二甲十二人,乙科一百一十九人,丙科一百八十六人。
    说着对这些人的安排,朱武向王伦、吴用等人道:
    “近来事务繁多,我打算设中书堂,拟定票签,参预机务。”
    “中书堂不设主官,以王伦先生、吴用先生、耶律先生,还有在外的宋江兄弟和晁盖兄弟,作为中书参赞。”
    “中书堂下设中书处,处理日常事务。处长由王伦先生兼任,其它职位从这次的文士中选取。”
    “其中,状元授从六品中书从事,榜眼、探花授正七品中书知事,二甲授从七品中书舍人,作为中书堂官员。”
    将中书堂的设置道出,王伦、吴用等人,心中俱是大喜。从中书堂的设置看,他们就看出这个中书堂,拥有插手一切事务的权力。相比只负责一方面的军务院、政务院、都察院、大理院,明显更加权重。他们先前在梁山泊的参赞军政头领一职,此时也找到了对应位置。
    至于耶律大石,在知道自己和王伦、吴用、宋江、晁盖一起成为中书参赞后,同样欣喜不已。这代表着在朱武心中,他已经和四人处于同一地位,真正进入核心,成为朱武心腹。
    只是,几人欢喜的时候,丝毫没有注意到,朱武除了在中书堂设立中书处外,并没有设立其它机构。中书参赞的权力,也只有在看到奏章时拟定票签,为朱武制定处理意见一种。
    可以说,中书堂是朱武仿明朝的内阁设立,中书参赞的权力,远不如前朝宰相。他们没有中书处之外的僚属,想要插手事情,只能仰仗朱武。
    不过即便如此,中书堂成立以后,朱武麾下也有了一个核心,这些人能够在朱武不在时,统领一切事务。
    压下心中激动,王伦道:
    “甲科进中书处,乙科、丙科又该如何安排?”
    “这次录用的文士有三百多,若是安排不当,恐会惹起争议。”
    朱武闻言点头,道:
    “考试结束之后,所有学子进大学堂,经过学堂培训,授予相应官职。”
    “如果乙科、丙科文士考核结果优秀,可以在中书舍人不足时,授予中书舍人。”
    “其余乙科文士可在军务院、政务院、都察院、大理院各处担任从七品职务,或者外放地方,担任从七品县丞。”
    “丙科文士可授予正八品职务,根据复试时考取的科目,分配各个部门。”
    “例如明经科出身,可授予文教职务。明法科出身,可授予三法司职务。明算科出身,可授予钱粮职务。”
    “如今各部门人员短缺,各县官员也配不齐,三百多名文士,都有位置安置。”
    将这些安排道出,朱武又唤来萧让,让这个职官处处长,对他们具体安排。
    萧让正苦于各部门人员不足,得到这些文士后,自然欣喜不已。有了这些人加入,各院处再也不是空架子,有足够的人员,将它们运转起来。这对于增加中枢权威,可谓大有好处。
    将这些事确定下来,朱武在四月三日,举办传胪大典。按照名次唱名,确定各人科第。
    唱名赐第之后,这些人以状元为首,在城中跨马游街,接受众人欢呼。
    被众人如众星拱月簇拥,接受百姓膜拜,即使闻焕章年岁不小,此时也不由有些飘飘然,明白了为何有人说“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这种一辈子只有一次的荣耀,实在令人沉醉。”
    “但是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开始!”
    对朱武的实力满怀信心,闻焕章在完成对朝廷尽忠的心愿后,已站在朱武的立场上,为他谋划起来。他相信,凭朱武的实力,绝不仅仅被局限在燕京一地,未来混一天下,都未尝没有可能。
    所以,闻焕章在暂时的迷醉后,对今后的功业,更加热忱起来。
    接受众人贺喜,又参加了朱武为新科文士举行的宴会,闻焕章依仗一身才学,很快折服了众位同年,成为这一科中,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同时,他的大名在燕山时报的宣传下,很快冲出燕京,传遍燕山府路。甚至随宋国的学子和商队,传入宋国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