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八十七章 守将董卓(六更)
    “诸葛亮、张须陀,在长社大破司马懿,连克长社、许昌等城池,司马懿退至汝南。”
    张华在天都寨种田,诸葛亮传来捷报,已经击败了司马懿,尽可能吞并司马懿的地盘,彻底占据中原的土地。
    “令诸葛亮去宋州城解围。”
    张华考虑到宋州城还在被40万楚军围困,于是令诸葛亮前去为宋州城解围。
    “主公,秦王政派来纵横家张仪,前来求和。”
    张华没有放松对秦军的戒备,还在观望局势,秦王政派来纵横家张仪。
    “将他带来见我。。”
    张华对纵横家张仪,颇有兴趣。
    早在张华与唐玄宗、秦孝公、曹真在关中争斗时,纵横家张仪已经奉秦王政的命令,在关中合纵连横,避免张华占据关中,只不过失败了。
    很快,一个中年男子到来,向张华作揖:“在下秦国张仪,奉命前来求和。我在经过黄河时,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如今西戎进犯,如果我们两国继续争斗,那么下场犹如鹬蚌相争。大王您已经获得了贺兰山附近的土地,得到了足够多的好处。还请各自罢兵,相安无事。”
    张仪陈述他的意见,不知不觉开始影响张华的想法,而张华都难以察觉。
    “咳咳,张仪,你是在混淆前后的因果关系。是秦王政主动挑起战争, 并非我们主公有意争斗。形势对秦王政有利, 他就挥师东进。形势对秦王政不利, 他就罢兵求和,天下间,岂有这么轻易的事情?”
    王守仁轻咳两声, 让张华从张仪的影响中清醒过来。
    纵横家最擅长的就是颠倒因果,而且话术会让人不知不觉, 受到影响。
    张仪被王守仁揭穿, 厚着脸皮, 无动于衷,继续说道:“无论是周天子的臣民, 还是汉人,都不愿看到西戎进犯,而内部却还争斗不休。请听我一言, 各自罢兵, 才对双方有利。”
    张华陷入沉思。
    他已经知道, 陈庆之带领的50000骑兵, 还是无法帮助归义军扳回局势。
    归义军在此之前,劣势太大, 陈庆之的五万骑兵,只是杯水车薪,因为仅仅匈奴骑兵, 至少有十几万人,还不包括突厥、突骑施、铁勒等部落的骑兵。
    西域大军攻克归义军的领地, 与秦王政的领地接壤,下一步, 要是西域大军攻打玉门关,必定与秦王政产生冲突。
    秦王政担心腹背受敌, 因此才会放下霸道的作风,派出张仪,请求停战。
    秦王政需要留着兵力,确定一件事情。
    如果亚历山大的远征军,真的攻打玉门关,秦王政决不允许被西戎贴脸输出,肯定会出兵玉门关。
    正如张仪所说, 如果自己与秦军继续打下去,两败俱伤,导致西凉兵力空虚,那么反而会给亚历山大、冒顿单于、阿史那土门这些狠人机会, 入寇西凉。
    张华作为汉人,自然不愿意看到强敌入寇。
    让秦王政来抵挡亚历山大的兵锋,最好可以同时消耗秦王政、亚历山大的实力。
    在内心权衡一番之后,张华心中已有决定。
    “虽然秦王主动挑事,但我已经原谅他了。我们以地图为界,划分领土,暂且停战,如此一来,你也好有个交代。”
    张华同意罢兵。
    “……”
    张仪发现自己似乎被小小地摆了一道。
    现在张华高高在上,已经取得了主导权。
    是战是和,都在张华的一念之间。
    不过,张仪也算是完成了和谈的任务,于是再次作揖:“多谢大王,在下告辞。”
    “且慢。”
    “稍等。”
    “大王可还有事情?”
    “先生高才,何必事秦?不如留下为我效力,高官厚禄,不成问题。”
    “在下事秦,已有主公,岂能同时侍奉二主?”
    “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先生只要愿意,随时可以前来投奔。另外,这是五百两黄金,还请先生笑纳。”
    “……”
    好家伙,张华居然当着其他秦使的面前,招揽张仪。
    这是离间计啊!
    张仪智谋堪比一流谋士,哪里想不明白张华的用意?
    张华当着其他秦国使节,招揽张仪,成功了血赚,失败了也可以让秦王怀疑纵横家张仪的立场。
    纵横家虽然擅长合纵连横,但最终,会因为立场摇摆不定,遭到国君猜忌。
    张华如此对待张仪,无疑会让秦王猜疑。
    果然,其他秦国使节,看向张仪的神情,不免有些古怪。
    “大王过于抬举在下了,这些赏金,大可不必。在下告辞。”
    张仪赶紧带着秦国使节离开。
    “主公看来,是想要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啊。西戎亚历山大,看来来头不小。”
    王守仁在张仪离开之后,已经明白张华的用意。
    估计张华认为亚历山大和秦王政都是强敌,所以就任由他们大打出手了。
    张华默认,因为他想要知道,是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还是秦国的强弩更胜一筹。
    归义军的张议潮迁徙人口,返回关内,其中部分人口,已经抵达北地郡。
    张华将放牧的人口,安排在贺兰山一带,而种田的人口,进一步迁徙至关中。
    陈庆之、张议潮带兵断后,以免亚历山大、冒顿单于、阿史那土门等人率领骑兵来追。
    西域不缺少率领骑兵的武将,有一些草原枭雄,本身就是自幼在马背上长大,他们的骑兵来去如风,追击猎物,更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然而,冒顿单于、阿史那土门等草原枭雄,并不打算穷追到张华的领地。
    陈庆之在黑水城停留,发现黑水城竟然没有被哲别的蒙古骑兵夺回,多少有些惊讶。
    “听主公说,蒙古骑兵进攻的欲望强烈,且认为自己天下无敌,以蒙古骑兵的性格,应该不会容许怯薛长被我们活捉之后,还能无动于衷,不设法夺回黑水城,真是一反常态。”
    “难道是漠北的蒙古部落,发生了什么变故?”
    陈庆之不禁怀疑铁木真的蒙古部落出现巨大变故,否则哲别不会放任怯薛长赤老温被活捉。
    “我们的兵力,还不足以攻取漠北,也不好插手那边的事情,只能置之不理了。”
    邓艾没有心思考虑蒙古部落出现什么情况。
    张华这边强敌众多,要是再插手蒙古部落,兵力更是捉襟见肘。
    “很快就要返回关内了,这个击败了唐玄宗的张华,到底是什么来历?我高仙芝,是否要为之效力?”
    安西大都护高仙芝,在中途犹豫再三。
    如果返回关内,高仙芝的安西军,也有众多选择,甚至投靠秦王政都没有问题。
    秦王政虽然喜欢大兴土木,但似乎没有对功臣下死手。
    不过从形势来看,占据了关中、河洛、中原的张华,无疑是实力最强横的几个诸侯之一,安西军投靠张华,依赖张华的人口,完全可以重建安西军,然后收复安西四镇。
    “为了重建安西都护府,必须依附强大的诸侯,并且获得支持,夺回安西四镇。”
    高仙芝握紧拳头,对在中亚河中地区输给亚历山大,很不服气。
    “不知道长安城,是否已经重现大唐时期的繁华……”
    随军诗人王昌龄,充满期待。
    玉门关,在归义军放弃这座雄关的同时,归义军通知秦军前来接管。
    西域联军兵临瓜州,占据西凉的秦军压力骤增。
    一个体型臃肿的武将,率领几十员部将,十万雄师,进驻玉门关。
    “没想到我董卓,有朝一日,竟然会为秦始皇效力。”
    董卓摸了摸发福的肚腩,成为玉门关守将。
    董卓与马超一样,都是反抗秦军的西凉诸侯之一。
    只是在秦军横扫河西走廊之后,董卓见势不妙,直接向秦军投降,成为苻坚一样,臣服于秦王的诸侯。
    秦王政和武王嬴荡,都已经知道了董卓的为人,但正值用人之际,于是启用董卓。
    再者,两个秦王,都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知道只要任何一个秦王活着,董卓就不敢背叛。
    此时归义军败北,玉门关无人防守,秦王政勒令董卓,暂且守住玉门关。
    等与张华停战之后,再陆续调遣兵力,加强对玉门关的防守。
    秦王政本来只需要对付张华一个强敌,但西域联军的到来,客观上让秦军有两面作战的压力。
    “你们,修筑工事,日夜不停,否则休怪我让你们人头落地!”
    董卓进驻玉门关后,立即发配周围的青壮,大兴土木,加强玉门关的守备。
    “大人,亚历山大遣使,送来大量金银珠宝……”
    李傕找到董卓,私底下禀报亚历山大的想法。
    “这群蛮子,还真是上道。可惜我董卓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也不会放任一群蛮夷入关。将亚历山大的使节当着十万大军斩首,以示三军,然后将头颅挂在关前!”
    董卓大手一挥,给亚历山大的使节判处死刑。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如果真的斩了来使,那么往往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双方决定不死不休了。
    “王,我们的使节,被玉门关守将斩首了。”
    亚历山大在瓜州扎营,与郅支单于、苏禄、阿史那土门等东方游牧部落的枭雄,把酒言欢,同时让手底下的武将,迎娶各个游牧部落的王公贵族,借以拉进与游牧部落的关系。
    他们马其顿人是来者,必须拉拢游牧部落,才能在这里立足。
    亚历山大利用金银财宝和联姻,再加上军队,进行统治和结盟。
    然而,亚历山大派出游说董卓的使节被董卓下令斩杀,说明无法使用怀柔的手段攻下玉门关。
    “只要攻克玉门关,再继续往东,就是你们所说的关内了,那里有更多的金银财宝和美女。”
    亚历山大想要继续东征,征服更加富庶的土地。
    “继续向东,那里可是秦军的地盘啊……”
    郅支单于、阿史那土门等草原枭雄面面相觑。
    秦军比起归义军、安西军还要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