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10 吴国反应
    210吴国反应
    魏国在得知蜀汉灭亡的时候,连夜开始训练贵族军,而吴国在得知益州的溃败之后,相比魏国表现得更为激烈。
    吴帝孙权在建业夜不能寐,唯恐益州的解放党休整一番后,就会对自己下手。他连夜召来了吴国群臣,讨论对策。
    诸葛恪在涪陵大战中奉命进攻交州,却连敌军主力都没能见到,就灰溜溜地撤军了。不过如今陆逊失踪,吴国境内竟然没有能提的上名号的大将,诸葛恪自然就得担负起守卫边疆的重任。
    相比于士卒的战场投诚,诸葛恪等吴国君臣更加畏惧的是解放党游击队对后方的渗透。当初吴国放任李定借道荆州北上荆襄如今出现了恶果,解放党在荆州内部留下的势力在快速扩大,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自发土改的苗头。
    吴国在蜀汉灭亡之前,得到过很多蜀汉的内部资料,知道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游击队在战争后期给蜀汉带来了多大的压力。从某一个角度来说,蜀汉并非亡于正面战场上的失败,而是亡于没有过早重视解放党敌后力量对于后方的浸染。
    正面战场上蜀汉军队之所以大批投降,自知无法战胜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原因,他们投降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这些解放党游击队已经在益州后方扎下了脚跟,将那些后方的地主家里的田地通通分给了贫民。
    既然家里有了田地,还是拜解放党所赐,那么那些前线的蜀汉军队自然就军无战心,一触即溃……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后方已经被渗透,前线的蜀汉军队可能还不会败得那么快。
    吴帝孙权狠声道:“用尽一切手段,一定要尽早剿灭那些渗透在我大吴国境内的解放党!”
    吴国群臣面面相觑,他们谁都知道那些敌后武装的危害,但是清剿他们又哪里是那么容易的?君不见诸葛亮忙的吐血而死,也没能将那些融入群众之中的游击队消灭干净?
    诸葛恪犹豫片刻,硬着头皮向自己脾气不好的君主回道:“陛下……李定诡计多端,其党羽隐藏于农户良家之中,难以分辨……若是大军进剿,彼则散于家中,伪作常人。若是大军退去,彼则复来,实难轻易剿之。”
    孙权暴怒不已:“实难剿之!实难剿之……难道寡人要眼睁睁地看着那些贱民将手伸到建业来吗?”
    孙权心里很清楚,解放党当初对益州的渗透到了何种地步……就连成都郊外的土地都尽是解放党的敌后根据地,以至于战斗爆发之后,解放党的工农人民军主力在这些敌后武装的带领下所向披靡,甚至于越打越多。
    孙权脑补了一下那个场面,不由得就打了个寒战,他狠声道:“那些有解放党活动的地区,一律严加看管!百姓无故不得私自流窜!着各世家组织民团清剿乡里,有支持解放党的,杀!同情解放党的,也杀!任何有危险言论的,通通杀之!”
    诸葛恪大惊:“陛下,此令一下,各地士绅将无法无天矣!彼时无故牵连其中者不知凡几,陛下……慎重啊!”
    孙权喘了两口粗气:“卿……有何高见?”
    吴国众臣再次面面相觑。
    孙权冷笑道:“我意已决!就算错杀九十九,也不能放过一个解放党!立刻下令,我要在全吴国境内彻底杀绝他们!”
    ……
    不要说孙权本人,就连一力劝阻的诸葛恪都并不知道,孙权的骇人听闻的命令将会在吴国境内造成怎样的风波。
    起初,吴国的士绅们还有所顾忌——毕竟这位大王出尔反尔、朝令夕改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这些士绅还是严格遵守了来自建业的命令,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本乡进行筛选和清剿。
    很快,士绅们发现自己手里的权力实在大得可怕——许多普通的吴国农民只要被他们确认为有解放党的倾向,就可以不经由审判地直接砍头处死。对于地方大量农民的死去,吴国上层甚至还抱以鼓励态度。吴王孙权听闻豫章郡七日之内砍了七百多颗脑袋之后,兴奋地大为喝彩:“七日内斩七百余人?甚好!如此一来,豫章解放党之患定当大为缓解!”
    言罢,孙权下令重赏豫章郡郡守以及负责清剿解放党的各级官僚,就连那些乡里的士绅也得到了孙权的口头褒奖。
    基层的士绅们逐渐大胆了起来,对于普通农户人的甄别演变成为了明目张胆地勒索乃至屠杀……按理来说,清剿那些危险倾向的农民并不会给这些地主士绅们什么实在性的好处,因为孙权命令,那些被砍头的农民家里的财产都是要充公的。
    好处在于土地!一旦那些农民被砍了头,他们家里那些微不足道可怜兮兮的浮财自然都要上缴国库,但是那些遗留下来的土地,却无人认领……谁敢来认领?谁敢和那些“有危险倾向”的农民扯上一丝一毫的关系?地主老爷连你的头也一起砍了去!
    既然没人认领,那么这些田地自然就被士绅们收归己有了。
    仅仅十五日之内,整个吴国境内展开了一场堪称恐怖的暴行。那些地主士绅们几乎开始疯狂地杀戮,但凡被指认为解放党的,并不需要什么细致的甄别和审判,直接就会被拉走砍头。
    一些平日里有摩擦的人家甚至相互举报,其结果可想而知。
    在这样恐怖的暴行面前,解放党在吴国的组织几乎被破坏殆尽。吴国君臣看着那些是实实在在的证据——比如说缴获的解放党标志、红色袖标、《新人民》报刊——可谓是弹冠相庆。
    作为代价的,仅仅三十天的时间,吴国境内死去的平民不计其数。即便是那些侥幸不死的农民,也因此沦为赤贫——大量的平民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不得不提前将自己家里的田地以几乎是白送的价格售卖给乡里的士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