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五十四章大秦已经不是以前的大秦了
    扶苏的问题让萧何不知所措。
    不过,萧何心思玲珑,很快明白了扶苏的意图,于是把会面刘邦众将的实情,告知了扶苏。
    扶苏听后,暗暗欣喜,但没有表露太多。
    “既然萧先生有意为天下人做点实事, 扶苏便相信萧先生的诚意,至于他们的事,就交给我昆弟回来处理吧!”扶苏神色淡然的说道。
    萧何心里暗舒了一口气,拱手道:“秦王英明。”
    “好了,客套的话,就不用多说了。”
    扶苏摆了摆手,道:“今日唤你来, 还有一件事, 不知是否可行。”
    这件事, 赵昆曾向他提起,他倒是想听听萧何的意见。
    虽然萧何也是刘邦旧臣,但有了之前那事,他相信萧何应该懂得识时务。
    而萧何听到扶苏的话,却有些思绪万千。
    自己会面曹参和樊哙之事,尽管已经很保密了,结果还是被扶苏的人得知。
    这说明,自己还没取得秦国方面的信任,若不谨慎对待,怕是凶多吉少。
    可是....
    究竟什么事呢?
    居然把自己叫来!
    难道与科举和报纸有关?
    心中挂着疑虑,萧何再次拱手道:秦王说的是科举制的事吗?”
    这萧何果然不错,扶苏看着他,点头道:“嗯,是有些关系,不过现在不是讨论那个的时候。”
    说完,抬手指了指桌案:“看到本王眼前这堆积成山的奏折了吗?”
    “这.....”
    萧何定睛瞧了瞧,不明所以,便没有开口。
    扶苏沉吟道:“本王毕竟是人, 人力有限,怎能时时关注到这奏折这事?”
    “而且这奏折中,那些是急需要处理,那些可以放在后面,却是没有分出。”
    “这样,本王很是头疼....”
    在秦国新建的时候,赵昆就有组建内阁的想法,可大秦刚刚安定,他却没有立即实行。
    如今匈奴破灭,大秦的外患已经解决。
    是时候发展新思路了。
    扶苏的问题,正是赵昆想问的。
    他不想自己继位的时候,整天锁在皇宫里处理政务,他想提前布局内阁的班底。
    但萧何对扶苏的话,却更加疑惑了:“启禀秦王,恕臣愚钝,没有明白您的意思,可否明示?”
    这家伙,还正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啊!
    昆弟不是说,行此事之前,先找人商量吗?
    难道这萧何不适合?
    要不要将陈平找来?
    算了, 再提醒一次吧,实在不行,再找张良和陈平商议。
    打定了主意,扶苏又接着道:“本王想建立一个机构专门处理全国政务的府衙,这个府衙独立于丞相府之外,主要职责是审阅全国奏折,并给出意见,让皇帝着重处理!”
    独立于丞相府之外的府衙?
    莫非秦王打算分权?
    如果是这样的话,丞相府的职能怕是大大缩减,可有可无啊!
    想到这,萧何吓了一跳,有些担忧的问:“新府衙之事,会不会太仓促了?”
    “还有就是,朝臣们处理事务时,会不会出现隐瞒的情况,若发生隐瞒,皇帝不知,那就要出问题了。”
    “所以,秦王可能还要建立一个监督的机构,以用来监视新府衙的奏折审阅。”
    听到这话,扶苏略微思忖了片刻,道:“监督机构自然要成立,就从三司那里抽调人手。”
    “既然有监督机构,那么只需要制定出一套秩序即刻。”
    萧何点头道:“有新府衙处理全国政务,同时又有监督机构审查,如此一来,无论是秦王监国,还是皇帝处理国家大事,都会轻松许多。”
    “不过。”说到这,他话锋一转,接着道:如今朝廷中文官有些缺,这个新府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才能集齐人才能创办。”
    “嗯,不错。”
    扶苏见萧何接连讲出他心中的想法时,不由露出满意的笑容。
    同时,也有些忍不住惊讶。
    这萧何竟然能够想得这么全面,甚至与赵昆书信里的内容大致吻合,当真不愧国相之才。
    这才点一下,他就能大致完整的想出来。
    组建内阁的事情交给他来做,扶苏很放心。
    沉吟半响,扶苏又继续道;“你说的很好,缺人这件事,就交给你来负责,务必谨慎对待,切莫走漏了风声。”
    改革这种事,不能一蹴而就,扶苏不傻,萧何自然也不傻。
    只见他郑重其事地拱手道:“秦王放心,臣一定尽快完成。
    扶苏点了点头,忽又想起什么似的,补充道:“还有一件事,就是丞相对这科举制有何看法?”
    萧何闻言,拱手道:“回秦王,臣觉得此法利国利民,乃天下寒门学子的福音,陛下圣明。”
    “既然如此,那就下去吧。”
    “喏。”
    萧何应诺而退,同时暗舒了口气。
    从今日起,他才算真正走进权力核心。
    目送萧何离去,扶苏看了看眼前的奏折,又开始批阅起来。
    毕竟内阁还没建立起来前。这些奏折还得由他来批阅,看着这一件件事情,他又想起了赵昆。
    “昆弟这家伙,怎么还不回来!”
    “全国各地没一个地方安宁,各个地方都闹饥荒,如今的国库也没有多少积粮。”
    “这仗打到现在,国库都快要耗光了,之前的存粮也都快要打没了,朝廷现在也发不出俸禄。”
    一想到这些,扶苏就感觉到脑疼。
    这样下去,这刚刚平息内乱的大秦,不日又得出现问题。
    必须得先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
    解决了温饱,一切都好处理。
    如今不可能再通过减轻赋税来缓解百姓的压力了,现在这情况就是要帮他们如何种好地,收获更多粮食才行。
    老百姓种粮无非就是看天气,天气好则可以大获丰收,天气不好,一家老小就得喝西北风。
    心中想着,扶苏放下奏折,朝外面喊道;“来人,传钦天监来书房!”
    ......
    另一边,频阳。
    嬴政和赵昆班师回朝,路经频阳,准备在这里稍微修整,再回咸阳。
    此时,赵昆府邸。
    嬴政和赵昆正在喝茶聊天。
    “你说的内阁,分摊了皇帝的权力,这样对治国安邦,当真有利?”嬴政抿了一口茶,皱眉道。
    习惯了将大权宅在手里的他,对内阁的建立,产生了质疑。
    赵昆反问道;“就算父皇理政的时候,丞相府也是有决策权的,这样不也分摊了权力吗?”
    “就算丞相府分担了权力,但主要权力还是在皇帝手中,国家由皇帝一人说了算,这样不好吗?”
    “好,儿臣没说不好,只是太累了。”
    “累?”
    嬴政眯眼:“国家大事,关乎黎民百姓,岂能因累弃之?”
    “父皇,你仔细回想一下,你当初一把权力握在手上的时候,一天批阅多少奏折,有多少是真正关乎国家大事的?”
    感受到嬴政目光不善,赵昆并没有认怂,而是摆事实讲道理。
    嬴政闻言,却没有回答赵昆。
    赵昆又继续道:“无论是皇帝批阅奏折,还是丞相府分摊权力,效率都不高,内阁是群策群力,相当于皇帝的智囊团,里面的人不过问朝政,只负责帮皇帝处理奏事。”
    “皇帝需要他们的时候,还可以主持他们群策群力。”
    “嗯....”
    嬴政闻言,沉吟了一下,抬手道:“你继续....”
    “建立内阁,除了之前说的原因,还有一点,我想撤销丞相府。”
    “撤销丞相府,这又是为何?不是说独立建立内阁吗?”
    赵昆答道;“独立建立内阁,只是权益之计,以后的朝廷构架,采用六部的制度,九卿制度虽然开创先河,但不严密,权力越大,越容易出现问题。”
    “六部?”
    “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二十四司。”
    三省六部源于隋朝,在唐朝完善,到了明朝,朱元璋撤掉三省,改为内阁与六部。
    这样的制度,才使得明朝国佐近三百年。
    赵昆虽不能保证秦国超过三百年,但这种模式下的秦国,或许能走得更远。
    听到赵昆将的六部,嬴政顿时来了兴趣,不过,正当他打算追问的时候,门外忽然传来一道通禀声:“启禀陛下,南越传来急报!”
    .......
    与此同时。
    南海郡尉府中。
    赵佗看着眼前各种奇形怪状的姿势坐在厅中的百越各族的族长,脸色极为阴沉。
    “赵郡尉,你与我等交好,百越铭感于心,可边境实在不太平,你们秦人无故屠戮我部族,杀人近千,百越素来敬重大秦,大秦为何如此对百越?”一名百越族长说着半通不通的秦语。
    赵佗一脸为难,看向此人:“现在的大秦已经不是以前的大秦了,我也束手无策啊!”
    “哼,南海郡乃郡尉管辖之地,我们只认郡尉,还望郡尉做主。”
    又一个百越族长道:“必须要让秦国给个说法!”
    听到这话,赵佗心中暗喜。
    他早有经略百越之意。
    不过,如今大秦重定中原,正是破旧立新之时。
    太子赵昆更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在扶苏监国期间,暗中颁布数起重大举措。
    听说,整个中原地区,在两兄弟治理之下,已经逐渐趋于稳定。
    本来赵佗还打算徐徐图之,暗中找一个机会。
    可六国余孽覆灭得太快,还没等他出手,大秦又重定中原了。
    再加上嬴政还活着的消息,让赵佗感到了深深的危机感。
    毕竟秦国危难之时,他没有出兵援救。
    南海郡地处大秦极南,这里本就山高皇帝远,加之有崇山峻岭隔绝,对于大秦来说,近乎
    飞地。
    赵佗在这里,有着土皇帝一般的地位。
    若不是赵昆和嬴政算计六国余孽,他有足够的耐心在此地慢慢经营,图谋中原。
    哪怕自己一生做不出一番伟业,但子子孙孙,总有能够等到机会的。
    他不相信大秦以后的君王,每一位都如同始皇帝和赵昆一般英明。
    可如今却是不成了。
    本来他在龙川县时,便对南越采取怀柔之策,并沾沾自喜将其命名为和辑百越。
    否则,百越和大秦仇恨已久,怎么可能他派出一个使者便纳头就拜?
    不过这种事情,他一直都是暗中做的,一直都不被人察觉。
    如今新秦不断试探百越,想来有另一种打算,光从这一点说,新秦与赵陀便不能达成共识。
    于是,赵佗干脆不再伪装。
    他已经制定了全盘的计划,只要实施顺利,划地为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五十万秦军镇守南越。
    十几年间都没有把百越灭掉,到时候他靠着北面的天堑,面对新秦,也不是没有抵抗之力。
    百越族人在南海郡肆意妄为,也是他有意为之。
    他知道始皇帝的心思,始皇帝想要的是疆土,一群土著,根本不放在眼里,
    如果能操纵这些土著只认他,封王也不是不可能。
    一旦封王,那百越就算承认新秦,还是他赵陀说了算。
    想到这里,赵佗心中暗喜,脸上却不动声色的说道:“诸位族长慎言啊,这天下终究是陛下的天下,六国乱世,陛下和太子重定乾坤,天威不可侵犯!”
    听到这话,一名百越族长突然越众而出,目光炯炯看着赵佗道:“秦国是秦皇的,可百越不是,南海郡也可以不是!
    郡尉在南海经营十数年,素有威望,不若划南海自立,百越诸族定为君马首是瞻!”
    此话一出,整个大厅之中瞬间变得落针可闻。
    各族族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神色莫名。
    百越之所以是这个名字,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地方,源自同一个祖先的民族。
    但如今的关系,倒不像是表面上那样其乐融融,无比团结。
    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
    百越所在之地环境恶劣,他们又不同农耕,生活资源其实十分匮乏。
    数百年间,各族因此争斗不休。
    但这种仇恨,相比更好的生活来说,却又不值一提。
    他们为什么频频侵扰秦人?
    就是因为对方的生产技能,比他们先进许多,可以从秦人那里轻易获得粮食等物引。
    秦人一向高傲,视他们为蛮夷。
    他们哪怕想学种地,也没有人愿意教。
    如此一来,他们的小心思,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