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都不说话,她只好另找话题缓和气氛:“说起来,柳道友是前不久才出发的?他师门也在蜀中么?”
她大概能猜到,这人特意带上小麒麟去探望师父,应该是要亲自把他师妹的消息带给老人家吧……道界里都说他冷面冷心,其实雪中客心底也存着些温情,至少对师门是如此,你看他都能为搭救师妹不顾性命。
“在蜀西,靠近青原边陲的小城里,附近有条小溪,是由青原雪水融化而成,自山石间沉流而下,故名沉溪门。”虞词答道,“虽然十几年前就已解散,当时的弟子却还保有联系,常常相聚于宗门旧址。”
“既然大家关系这么好,当时为什么要解散?”
“那时正值道门肃整风气,各地世家都要将辖内的大小宗派评查归编。其中,蜀州的宗派数目应属道门之最,若全都细细评查,各类琐务自不必说。为使日后便于归档管理,便简单以弟子数目修为和宗派底蕴作为标准。” 虞词看了她几眼,“沉溪门……规模实在太小,也没有什么底蕴。听封川说,整个宗门里就只有他师父和他们这些弟子,不过区区十三人,自然不符合仙衙设立的标准,故而被勒令解散。”
长仪对这事还有点印象,那阵子民间忽然冒出好些乱七八糟的小道观,正经的本事没有,扮鬼骗财的能耐却是一等一的。消息传到京都那边,仲裁院便下令要彻查此类顶着道门名号招摇撞骗的假道派,顺带着把一些背景不清白的、本事不到家只会误人子弟的,或者挂羊头卖狗肉(名为道院,实为武馆)的旁门杂派给取缔了。
荆北那边倒还好,有底气在阮家地盘上开宗立派的没几家,都是有真本事、经得起查的。但鱼龙混杂的蜀地却不同,随便哪位散修收几个弟子,再占块山头,就能自称是个宗门,这样的光是数都数不清,何况挨个调查它们的背景门风、底蕴实力?
估计蜀地的世家实在查得不耐烦,索性放个门槛在这,宗门弟子不少于几个,存世时间不少于几年,才能领到被仲裁院承认的道箓,否则直接勒令解散。
听起来有些武断,但确实大大提高了蜀地宗门的整体水平,也确实更加方便归档管辖——唯一的缺憾,或许就是那些小门派被迫解散的无奈与离愁。
可都说了是小门派,无权无势的,在仙门大族眼里,恐怕比自家院子内的野草还不起眼,谁会考虑他们的感受呢?
就好像要把花枝上不够优美的叶子修剪掉一样,你会考虑被剪掉的叶子有什么想法么?同样的,在上位者看来,他们也不过是做了些适当的修剪而已。
虞词似乎不愿在这件事上深言,长仪也不会没眼色地问个不停,她还惦记着刚拿到的那具傀儡,很快就向她告辞回房。
离开前,昆五郎忽然转过头,眼神与阮长婉有瞬间的交汇,很快就移开来,停留在她腰间悬着的佩剑上:那是把薄薄窄窄的柳叶剑,剑格和剑柄处嵌着些碧绿如柳绦的细丝,瞧着十分别致。
倒是把好剑。
他收回目光,不等长仪表现出疑惑,就先行问道:“你姐姐的佩剑还挺特别,这般细窄的硬剑可不常见……她练的是什么剑法?”
“小时候我们都是跟阿娘学的招式,后来阿姐从书房里翻出几本剑谱,就照着上面写的自己练起来了。”长仪不明白他怎么忽然关注起这个,“那剑招没有名字,不过封皮左下角有署名,好像是剑宗昆……啊,是你留下的剑谱!”
她这才想起来,阿姐的佩剑是她根据上面记载的招式特意托人打造的,作为铁水熔铸的硬剑,确实细窄得不同寻常,甚至有些不协调。但要是把材质换成兽骨,可不就跟他的骨剑样式相似得很?
这么说来,昆五郎搞不好还能算是她阿姐的师父,这辈分有够乱的。
“难怪,先前在法阵里看到那些打斗的痕迹就觉得熟悉。”他可不知道长仪已经开始琢磨辈分的事,心思仍然放在剑法本身上,“那几本剑谱应该是我拿到文龙剑之后,从剑宗招式里改编的,原本是想放到宗门书阁里留给后辈,结果被昆涉那小子拿去跟老阮交换什么宝贝了,真是……”
长仪眨眨眼,虽然平时也常常有人拿自己的剑谱功法来换取阮家偃甲,但要是把主人公换成传说中的昆越剑尊、初代仲裁和阮尊师,那感觉还挺奇妙。
“你姐的佩剑倒也适合这套剑法,不过我的招式比较刚劲,姑娘家可能不太好练。”昆五郎摸摸鼻子,“年轻时总归带点锐气,剑招也更倾向凌厉些的。”
长仪听着可不乐意:“怎么?你们男子练得的剑法,我们女儿家就练不得?我阿姐的天赋心性都不比男子差,怎么不好练?”
“是是是,是鄙人失言,姑娘家自然也练得。”他连忙改口,半点脾气都没有,“我的意思是,这套剑法有瑕疵,重攻而弱守,最好还是改改……等我哪天重新编好,再给你找机会送到你姐手里。”
长仪轻轻哼了哼:“你别玩脱了,自己把身份暴露出去就行,那可不怪我。”
第140章 书呆子与梦
长仪得了那具傀儡,就跟得了什么新奇玩意似的,回到房里就开始拆拆卸卸地鼓捣,几乎每块部件、每片机簧都要仔细研究一番,还在身侧摆着纸笔规尺,但凡发现什么就急忙记下来,到最后光是演算的推式草图都铺了满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