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8页
    橡树村地处南方,是鱼米之乡,历史上这里出产的稻米就是贡米,这些年也风调雨顺的,所以倒也没饿死过人。
    可前些年其他地方灾害频发,为了支援祖国同胞,整个县的粮食产出要收上去七成,剩下的三成,一成留着育种,两成用来填饱自家的肚子,日子过的委实艰难,说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不为过。
    这里大稻谷是一年两熟,夏收和秋收,可除了这两个季节忙,农村哪里有闲下来的时候。
    北方因为气候的原因,需要猫冬,可南方就完全不一样了,冬天也有能出产的农作物,所以一年到头忙活个不停。
    可即便这样,日子也没更好过起来。
    知青下乡让村里更添了一重困难,当时村里人心底都是抵触的,不愿意接受这些外来人和他们抢粮吃。
    然而,在知青中出了一个司徒泽,在适应了乡下生活后,他眼明心亮,一下子就发现了某户人家种在地里那半拉子甘蔗特别甜。
    他在村里打听,知道这甘蔗是本地的品种,皮很厚,咬着费劲,但甜度爆表,适合熬糖。
    只不过现在大家都为了填饱肚子忙活,谁也没那个精力搞这不当吃的。
    司徒泽知道后,寻找了专家来,勘察了大半个月,终于确定这里的地质非常适合种甘蔗,尤其是那种本地甘蔗,含糖量非常高。
    最重要的是,还不用占田来种,旁边的荒地山地就行,那一大片一大片的,可以种很多很多甘蔗了。
    本县,不,本省都不是产甘蔗的好地方,平时农民自己种点,也顶多自家吃吃,形不成规模,大多数售卖的糖,都是别省来的。
    弄清楚这点后,司徒泽就上下跑关系,最后不知道怎么操作的,居然把橡树村弄成了试点。
    他们可以大规模种植甘蔗,作为上交作物的一种,这样一来,他们交的粮食就可以减少一半。
    如果说,以前是交夏季粮和秋季粮加起来的七成,那么开始交甘蔗后,就只需交夏季粮,而秋季粮他们能全部留下来。
    此命令一下,整个村子都乐疯了,大家忙完了农活,连夜去山地荒地开垦,争取种更多的甘蔗。
    当时村里人不够,为了赶上好时节,村支书还发动了大家叫上亲戚朋友过来帮忙,理由也很好找。
    大家都是一个城镇的,我们村先试点,要是成,你们以后也可以这么干了。
    这对大家都是好事,所以现在过来帮忙干活吧,我们多种一点,看看效果。
    效果是惊人地好,两年过去,橡树村肉眼可见地富裕起来了,他们不仅有充足的粮食,自家还能留下一些甘蔗熬糖,拿出去卖或者留下,都是好东西。
    大婶说着激动地拍大腿,我和你说啊,你可真是找了个能干的男人,村里那么多小伙子,再加上知青院那些,没一个比得上他的,你以后有福喽。
    桑语笑笑,借您吉言,那现在其他村里也种上甘蔗了吗?
    种了种了,这十里八村的,哪个村也没落下。看着我们日子过的好,他们可眼红了。嘿,他们眼红也没用,谁让他们没有司徒知青呢,他们村的知青都是没本事的,比不上泽小子。大婶可得意了。
    之后她就一个劲地在夸司徒泽有多好多好,她又是多么有福气,能嫁给司徒泽这么能干的男人。
    大婶还神秘兮兮的和桑语八卦,你可要看牢了泽小子,你是不知道,有多少人惦记他。不说远的,就我们村,那些小姑娘可喜欢往他面前去了,不过她们都没啥文化,哪里配上仙人般的泽小子。但那些知青就不一样了,知青院里有一个,长得可俊了,惦记泽小子两三年了。可惜泽小子看不上她,都没咋搭理过。
    婶子说着说着就歪楼了,开始说那些姑娘如何如何倾慕司徒泽,而司徒泽是如何冷脸的把他们赶走,那叫一个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啊!
    桑语陪着说了好一会儿,把村里的情况了解个七七八八。
    这个村有八十来户,三百多人,原本是分了两个生产队,后来为了种甘蔗,又合到了一起,人多力量大嘛。
    除此之外,还有将近六十人的知青,原本刚开始两年,就十来人,可等村里富裕起来后,去年前年每年都加了三十来个。
    今年少是因为除了他们,其他村也种了甘蔗,需要更多的人手,所以知青都分摊下去了。
    村里由周支书总领,然后两个生产队长,一个会计,一个妇女主任,司徒泽属于编外人员。
    他干了很多事,但并没有挂名,可他在村里的权力还是蛮大的,上到支书,下到普通的社员都愿意听他的,毕竟他给大家带来了好日子嘛。
    也因为他的关系,桑语很是受到了村里人的热情。
    聊天的工夫,陆陆续续来了不少婶子嫂子,她们都拿着自家的东西,这家送点青菜,那家拿个南瓜,萝卜青菜,辣椒缸豆等等等等。
    很快,上午送来的竹编框里,都装满了,之后又是村委送来的粮食,说是两人三个月的,吃完了秋季稻也差不多丰收了。
    桑语感谢了她们,然后一一送走了,等院子彻底清净下来,她转个圈,发现没什么可做的。
    就拿出纸笔,给周红霞写信。
    没错,就是写信!
    当然不是告诉她自己到了这里,日子过的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