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6章 两本烂账
    “是啊,多征的五百万两哪去了?”
    “是否被朝中衮衮诸公给贪墨了?”
    “揪出这些贪官,让他们吐出饷银。”
    “此等贪官污吏,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不少士子在台下义愤填赝的开始大声声讨。
    高弘图忍无可忍,给户部左侍郎张有誉使眼色。
    张有誉身为户部的相关事务官员,也要参与今天的第一项廷议。
    接到高弘图指令,张有誉便立刻起身驳斥:“一派胡言,辽饷每亩加征一分二厘只是朝廷定的一个标准,并不是实数!每年实际征收的辽饷仅有三百余万两,就这三百万辽饷还要被各种急务挪用,因而才会造成辽镇拖欠军饷。”
    “尔等一不曾在户部观政,二不曾担任地方亲民官,便在这里大言炎炎,说什么多征的五百万辽饷到哪去了,岂非可笑至极!”
    张有誉的第二句,就是人身攻击了。
    这下却是捅了马蜂窝,一下就把现场的士子都激怒。
    江南士子原本就好评时政,裁量人物,而崇祯通过这七天的纵容更是助涨了士子们的议政胆气,现在张有誉居然说他们大言炎炎,此实不能忍。
    当下在场的士子便纷纷起身怒视张有誉,展开围攻。
    “左司徒此言差矣,吾辈不曾在户部观政便不谙世事吗?”
    “不曾担任亲民官,便一定不通地方实务吗?此言大谬!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可见这世界上真有生而知之者!”
    “左司徒是否心中有虚?是否从中分润好处?”
    看到士子们直接开始人身攻击,崇祯暗自摇头。
    这些士子的反驳都没说到重点,张有誉刚才其实犯了大错!
    就在崇祯想着是不是授意某个士子反驳之时,顾炎武陡然喝道:“诸位,吾有一言!”
    待彝伦堂稍稍安静,顾炎武又质问张有誉道:“在下敢问左司徒,朝廷定下的辽饷标准是每亩一分二厘,南直各府州县皆照此标准征收,按户部鱼麟图册所载我大明现有耕地五亿八千万亩,则辽饷就应该是六百九十六万两有奇!”
    说到这一顿,又道:“为何只征得三百余万两?”
    “对,为何只征得三百万两?”其余士子也是纷纷声援。
    “这!”张有誉顿时脸色大变,这下真被士子击中要害。
    又有士子大声质问:“左司徒,敢问其余四百万税银到哪里去了?”
    张有誉正在想着怎么遮掩过去,顾炎武却直接就把这个烂疮撕开:“其余四百万税银被地方省府州县各级衙门截留了,我说的对吗?”
    “嗡!”在场士子闻言顿时炸锅。
    史可法、高弘图等也是脸色难堪。
    高弘图见崇祯一点不着急的样子,也是愤怒。
    心说圣上你任由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士子胡搅蛮缠,将官场陋习公诸于众,是想跟全天下的文官彻底撕破脸吗?
    你真就不怕大礼议、争国本重演?
    张有誉还试图辩解:“朝廷的税银历来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解送京师户部,称之为起解,一部分留在省府州县等各级衙门,称为留存,留存部分税银是要用于给地方官员以及胥吏发放俸禄,噢,还有,尔等士子生员的廪米也从中支取。”
    结果张有誉不辩解还好,一辩解却招来更加激烈的声讨。
    “胡说八道,官员俸禄自有正税,胥吏薪水有徭役折色。”
    “以前没有加征辽饷时,也没见官员胥吏少拿一分俸禄。”
    “难道加征了辽饷之后,官员胥吏就又多领了一份俸禄?”
    “辽饷之后又加征剿饷,剿饷之后复加征练饷,如此说来地方官及胥吏岂非领了四份俸禄?漂没就漂没,非说留存,哄鬼呢。”
    “无耻之尤,简直就是无耻之尤。”
    “三饷乃大明续命之银,也敢漂没?”
    终于有士子说出崇祯期待中的漂没!终于来了!
    张有誉额头上已经出汗,强自辩道:“漂没之事古亦有之,无论漕运、海运还是陆路运输,都存在一定之风险,为免贻误国事,因而留有漂没之定额。”
    人群中又有士子高声说:“可是在下听说辽饷未出京师便已漂没三成!等到了蓟镇更已经漂没五成之多,而且从京师至蓟镇既不用走海运,也不必走漕运,陆路也没有多远,而且天子脚下并不存在盗匪,左司徒之说实难令人信服!”
    张有誉直接就破防,这活没法干了,真说不清楚。
    大明朝的财政收支,从中央到地方就是两本烂账。
    收税端是一本烂账,勋贵官绅和豪门宗族各种偷税漏税及逃税,官员胥吏也是各种吃拿卡要贪墨克扣中饱私囊,十成税银能收五成就不错了。
    这个还真不是瞎说,因为按崇祯年间的鱼鳞图册,全国总有耕地五亿八千多万亩,有课税三升三合五勺的民田,有课税五升三合五勺的官田,也有不缴任何赋税的宗室皇庄,但是平均下来之后的总税率大致维持在三升三合五勺左右。
    那么简单计算一下,5.8亿亩×0.0335石/亩=1943万石。
    按照一石一两比价,只是田赋正税就能收入1943万两!
    然而实际上呢?自从张居正死后,大明的田赋正税便逐年下降,到了崇祯年间已经连一千万两都征收不到。
    田赋正税如此,丁税和徭役折色就更加不用多说。
    因为官员和士子有大量免丁免役,再加上百姓大量逃亡,因此到了崇祯年间这两项税收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一年下来也就征收几个散碎银两。
    这几个散碎银两甚至不够给征税的胥吏当跑腿钱。
    最后就是三饷,如果能足额征收,辽饷有700万,剿饷有280万,练饷有730万,三饷加起来有1710万!
    但这仅仅只是理论上的征税数字。
    实际上三饷最多只能征收到半数。
    一是因为逃亡的百姓太多,二就是贪墨。
    从崇祯初年到崇祯十七年,正税、丁税、徭役折色加三饷,全部加起来就没有哪怕一年能够超过2000万两!
    所以才说收税端就是一本烂账。
    然而,收税端烂,开支端更烂,烂到了不能再烂,六部以及各级衙门层层漂没,十成拨款能有五成拨付到位就已经烧高香。
    真要把两本烂账捅出来,所有人的脸面都不好看,也包括崇祯。
    因为崇祯的内廷更加烂,文官收税好歹还有五成,内廷就一成!
    张有誉直接摞挑子不干,还兼着户部尚书的高弘图便直接暴露在众士子的枪口下。
    已经有几个士子将矛头对准了高弘图:“高阁老,大司徒,你就不站出来说几句吗?辽饷究竟怎么回事?”
    高弘图知道跟这些士子根本说不清楚。
    高弘图只能哀求崇祯道:“圣上,时间差不多了,廷议该开始了。”
    崇祯笑了笑,到此为止,他的意图已经完美达成,他借助士子的讽评,也只是为了敲打和警示内阁而已,并不是真的想要撕破脸。
    崇祯只是想让内阁明白,内廷和内阁都一屁股屎。
    所以想让朕擦干净屁股,这没有问题,但是你们至少得把草纸钱出了,如果没有一点表示,今天的廷议就别想好过。
    当下崇祯便对钱谦益说:“钱牧斋,今天先这样吧。”
    钱谦益心领神会,当即登上台说道:“诸位同学,圣上与内阁还有国家大事要商议,今天的评议就到此为止,诸位回去之后可以写一篇文章,就今日所议之赋税、漂没诸事项,发表一番更深入的见解,写得好的文章将张贴于告示栏,供同学们品评讨论。”
    钱谦益说话之时,崇祯也适时起身,在史可法等官员簇拥下离开彝伦堂。
    众士子虽感觉意犹未尽,但是圣上都已经离开了,便也不想再耽搁时间,趁着脑子里还有印象,赶紧回宿舍写文章。
    若是能写出一篇雄文来,
    没准从此就简在帝心了。
    ……
    国子监左侧的博士厅早已经准备好。
    崇祯一进来就居中坐下,朱慈烺和朱慈炯分坐于崇祯左右。
    看到史可法四人都站着,崇祯便道:“王大伴,加四把椅子,请四位阁老坐着议事。”
    王承恩赶紧带着小太监往大厅里加了四把椅子,史可法四人先依礼向崇祯谢恩之后才依次落座。
    崇祯一抬手说:“开始吧。”
    史可法便转头对张有誉说:“左司徒,你先跟圣上说明情况。”
    “是。”张有誉应了一声,又向着崇祯长长一揖,然后起身,“启奏圣上,由于京师沦陷户部帐本一概失落,因而崇祯十六年的财政开支帐目已然是无法再行核算了。”
    “此事不必提。”崇祯道,“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今天只议今年的预算。”
    “是。”张有誉一揖说道,“北直、山东、山西、陕西皆沦陷,河南省大部、山西省及湖广省一部亦陷于贼手,四川省又正遭受张献忠流毒,因而我大明的可靠税源只剩南直、江西、福建、两广及云贵,总亩数甚至已不足三亿亩,因而崇祯十七年之正税、丁税以及徭役折色再加三饷,总预算仅一千万两。”
    崇祯对于这个数字丝毫不觉得意外。
    因为此前几年的岁入也就两千万不到。
    今年能征收上来一千万两,就已经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