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181 章 大宸试吃官
    明明景德年间李稷就已经出了族,另立了新户,为什么现在又要再办一遍新户书呢
    古古做出解答因为当时新法推行,对户籍上管理也变了,新户书和景德年间的旧户书有很大不同。
    打个比方,景德年间自立门户,开了户书能证明你和你老爹不再是一家人,今后各过各的日子,你是你这一户中的一家之主,但你们还是有着共同的祖宗,还是同属于李这个姓的一个大家族中,只是你自己成了这个家族中新的一个分支而已。
    从本质上来看,就像是从根不同源。若是其他支的人犯了事,不会牵连到李稷头上,但是如果说李氏中有人犯了谋反等大罪,哪怕是处于九族范围外,将来若要出仕入朝,甄选祖上背景时知道此人有亲族中曾犯有此罪的,也将影响李稷仕途。
    这就是古代家族之间联系紧密的一重因素。
    但是新法之后,办理下来的新户书规定不是这样的。
    你成了一家之主,你选择出族,那么你跟这个李氏一族在法律上就不存在任何关系了,你自己就是自己后代的老祖宗,你的宗族从你这里开始是第一代。你与从前的家族就如同八竿子打不着的陌生人一样,毫无瓜葛。
    从此井水不犯河水,断亲断的无比干净。
    大宸诸多人听了古古的解释,也纷纷明白过来其中的不同点在哪里。
    有些人听后不乐意,但也有人觉得有好处。
    对于与家族中人关系不和的人来说,他们想要的就是这样啊,奈何大宸现在还是维持着旧法,户籍上也无分毫变动。
    一听说李稷回许州去府衙办了新户书,还放出话来与李家村李氏毫无关系,那李氏众族老自然是不愿意,但他们一个普通百姓,又哪里能奈何的了已是高官的李稷
    所以,他们就使出了大家最熟悉的手段。
    赶在李稷离开县城的最后一天,当着城中百姓的面就上演了一出好戏,一群人跪在李稷面前又是后悔当初之事,又是痛斥自己之过的,说一千道一万就是不想和李稷彻底脱离关系,让他重新认回宗族。
    这搁现代,不就是活脱脱的道德绑架嘛。
    古古撇撇嘴,万分不屑,李稷这样地位的人一旦攀上,那能带给他们的就都是实打实的利益,他们自然是不愿意放弃这么一个金大腿。
    想想看,人来人往的城门口啊
    那么多人看着,一群七老八十的老人还有男男女女或跪或拉着李稷的衣袖痛哭,这让围观的人怎么看,被围观的人更是下不来台。
    特别是李稷还是官身,万一此事传出去,被有心之人拿出去做文章,说他不仁孝、或是欺压百姓,这偌大一口黑锅压下来,就是后面真相大白,李稷也总要惹一身臊。
    但李稷铁了心不想再跟这样的家族扯上关系,再说,他那条腿当年为什么断这样的家族实没有留恋的必要。古古摇着头每说一句,某个坐落
    在山下的村庄中的大部分人脸就白一分。
    他们要是知道李稷有这能耐,当初怎会任那混球胡来,必会为李稷主持公道啊
    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后悔也没用。
    李稷已经是木家村人了,就算是新法还没立,但依着旧法,他们能跟李稷扯上的关系实在不多,更别提现在光幕曝光其中内情,天下人会如何看他们
    真是想都不敢想。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李稷当众喊出了那句四代不同堂,并言户书已下,他已非李氏族人,若有人再敢称他同族之人,便是有违新法,违法者当处刑,也就是这一句话后,李氏中人不敢再闹。李稷就这么离开许州,今后除回去为父扫墓外,再没回去过。
    恰恰是李稷喊出这句话后,他过往的故事也越传越广,一同被广泛传播的还有出自李稷的这句口号。
    现在来看,其中可能不乏有朝廷在背后推动的结果,因为刚好是户籍改动没两年,新法推广之际,就正好发生了李稷这桩事,用来作宣传是再好不过了。
    现朝中官员不用你提醒,我们也看出来了。
    只此刻诸多世家大族中人多有不悦,之前古古提到这个政策时,他们就快气死了,现在再听到也还是一样的心情不畅。
    萧临渊此举简直就是在和他们作对,虽然他做的其他事情也像是在和他们作对就是了,但不管听到几次,他们的心里也还是不能不气啊。
    李稷离开许州,收到荆越的书信,信的大概意思就是许久不见李稷,想他了云云,问他能否走海路回京这样也能快点见面。
    李稷信了他的话,坐船走海路回京,这样至少能节省半个月的路程,于是他拐道去了绫州。
    但是李稷时运不济,第一次坐船出海就碰到暴风雨,然后船在海上迷了路,一行人就这样在海上连飘了大半个月,最后飘着飘着来到一处岛屿。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当时李稷一行人船上的物资已然耗尽,再不补充食物和水,他们只有等死的份儿。
    于是,他们就登上了那座岛,想要找些食物和水。好在岛上的淡水资源丰富,且像野果什么的也有些,但是想要靠吃这些东西支持他们坐船再找回大宸去,还是有些困难。
    也就是在这时,李稷在岛上发现地里长的一种像是野菜一样绿油油的植物,但是他又是第一次见这种植物,也不知能不能吃。
    但一行人都到这个份儿上了,管他能不能吃,李稷就偷偷摘了片叶子送嘴里吃了,等了一会儿,见无毒,就招呼众人过来拔菜叶,想将这些没见过的绿菜连同根部带土都运船上去,也好充当口粮。
    在船上边种边吃,谁知道他们下一次找到陆地是什么时候,且古代船上又没有什么保鲜技术,不多留点储备粮,万一下次在找着食物之前饿死了咋办。
    大宸众人见古古笑了,就知此事还有转机。
    但是刚拔没多久呢,队伍中就有人发现这种绿菜叶子的根部长着一些圆垞状物,数量还不少,他们中也没人见过这种新奇的东西,分不清这些长在根系上的是什么玩意儿,于是就去问李稷这些东西要不要一起移栽走。
    李稷当时想了想,大概是认为总归是长在根上的一部分,万一要是将之去除了菜活不了怎么办于是就将这些长在根上的东西一并带上船了。
    但他万万没想到,最后正是这些数量众多的根部物救了他们满船人的命。
    据史书记载中李稷对此事的阐述,后来他们船上食物吃完了,最后只剩下堆积起来的这些根,还有长在根上的圆垞物。
    一次,他们要将这些根烧了取暖时,他们突然闻到一股香气,就像是什么东西被烤熟了发出的食物的香。
    李稷看着那些圆垞物思考再三后,带头吃了下去,最后他发现他不仅没死,这种东西的味道也还不差,至少比起它的叶子要好吃的多。
    古古脸上的笑更灿烂,然后李稷就给这长在根上的东西命名地豆。
    一船人靠着一堆地豆在海上成功活到项广派来的人找着他们,至此李稷才终于脱险。
    一入京,他就把此行的遭遇告诉了萧临渊,还将这带回来的新物种拿回农务司进行研究和栽种。
    而李稷带回来的这东西,在咱们现代有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土豆。
    而地豆正是土豆的前称。后来李稷在确认这东西的高产和食用价值之后,还带着军队找去曾经登陆过的那座岛,将岛上的地豆连叶子带根都挖了回来。
    研究出吃法后,地豆开始在大宸全方面推广栽种,也是当时大宸难得的一种高产作物,给百姓能吃的食物列表中又增加了一项,可谓功德甚高。
    地豆的发现,还给了李稷新的灵感。
    他爱上了这种到处寻找新作物的行动,经常在大宸各州跑,遇到不认识的看着像是能吃的,就先用动物试毒,然后再是他们自己来尝。
    有时甚至还带兵出海溜一圈儿,看能不能再找到可食用的作物带回来。
    咱们网上还因此给李稷新封了一个称号大宸试吃官,走哪儿吃哪儿,哈哈。
    说起来可乐,但这何尝不是李稷对民众的奉献。
    古有神农尝百草,今后李稷试百食,在那个年代人们的认知有限,不知道科学、不懂物理和化学,更没学过生物,他们能仰仗的只有自己为民奉献的一颗心和为国为民的信仰。
    当时大宸后来送到百姓餐桌上的每一份新的吃食,都有李稷和他的部下尝的第一口,被称时代先驱者,便是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
    至今,随李稷一路同行为国奉献半生的那些人,他们的名字都记录在册。
    古古手指轻点,光幕中出现一份书册记载的图片,那整整一页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人的名字。
    每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能青史留名者,必是于国于民有大贡献之人。
    史书记载中,他们发现的十七种推广至大宸民间的可食用作物和果蔬,有一些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消失在了历史当中,但有一些,至今还留有它们的存在。比如,土豆、桑榆叶子和果实、沙果等。
    晚年,李稷时常腹痛,被诊有胃疾,可能也与他后期尝过的东西太多有关,后死于病痛。
    毕竟,谁知道他的东西哪样有毒,哪样没毒呢
    有些食物又生来相克,照李稷这样以身试吃的吃法,得有胃疾也不奇怪了。
    历史上的他,活到五十八岁,于昭元一十五年逝世。
    他死后,被封传世阁功臣受永世香火供奉,棺椁葬于神昭皇陵,神像立于许州。居传世阁一十八功臣第七席,对应天上一十八星宿第七神官位,位列东方青龙箕宿星,实至名归,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