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90 章 永遇乐、声声慢11
    李府。
    李清照气得浑身发抖,她已经全然忘了自己词中的哀感,脑中尽是大宋沦亡卖女子求和的消息,这些这些竟然全是现在的好官家和他的儿子造成的
    “我就说,如今平顺,大宋再怎么样也不会那般不堪一击,原来原来是官家”
    李清照说不下去了,她再想起先前那首夏日绝句,想起辛弃疾词中对孙权刘裕的追念,大宋不仅是没有霸王和孙权刘裕,它甚至甚至连蜀主刘禅都没有啊
    南宋。
    宋孝宗赵眘再听一次宋室的血泪史,双手握拳目眦欲裂“靖康耻,犹未雪”他念起岳武穆当年的词句,只觉全身的气血都涌了上来。喃喃道“朕错了,朕错了”
    辛弃疾扶住他迟疑道“陛下”
    赵眘垂眸,竟有懊悔“朕这些年只修内政,竟也信了那些人中外无事的鬼话,却忘了大宋的耻辱从来没有洗刷掉,朕愧对百姓,愧对岳武穆啊”
    “官家”
    辛弃疾也红了眼眶,这些年来,他每每翻阅靖康旧事,未尝不叹息痛恨,是以日日不敢忘记祖父教导,一心以抗金为己任,可朝廷总是反应平平,如今官家终于是彻底醒悟了。
    哲宗朝。
    宋哲宗胸口剧烈起伏,颤着手拿起御碗就又要往下砸,不想底下坐着的简王赵似却比他动作更快急红了眼,根本不顾御前失仪,冲上去提起赵佶的后领,照着他的那人狠狠揍了一拳,怒骂道“你混蛋”
    赵佶没有防备,直接被他打得趴在地上,整个人抖得如筛糠一般。赵似那一拳打得集中,他的嘴角立时见了血,加上先前被哲宗打在额上的伤口,面上红一块青一块,好不狼狈。他目露凶光地看着赵似,又愤怒又不可置信
    “你你竟然敢打我”
    赵似见他竟还想和自己理论,当场冷笑起来“我打不得你,金人就打得你这样贪生怕死,你有什么脸面对皇兄”
    赵似是哲宗赵煦的同母弟弟,向来敬佩兄长的为人,皇兄素有壮志,心系大宋江山,他很是心折。可是这赵佶呢,短短几十年,就把大宋的天下糟蹋成这个样子,他怎能不气
    赵似怒气冲冲,赵佶听了他的话确实猛然反应过来。皇兄对,皇兄赵佶一把推开面前的赵似,连滚带爬地攀上御阶,膝行到哲宗跟前,仓皇求饶
    “皇兄恕罪,皇兄明鉴,臣弟断然是不会做这种事的啊一定是,一定是这女子使得妖法要陷害臣弟”
    “你给朕闭嘴”宋哲宗一声断喝,“史书刀笔,难道还冤了你不成楚姑娘身在千年之后,为何要陷害于你你说这是她使的妖法,那也是为了帮朕,帮大宋斩奸除恶”
    “皇兄”赵佶见他不听愈发慌了,“这这都是书上的赵佶做的,和臣弟无关啊臣弟臣弟断然不会做出这等令祖宗蒙羞的事啊皇兄”
    他声泪俱下,磕头如捣蒜,宋哲宗却是被他这副作态彻底激怒,一脚将他踹开“够了你也知道令祖宗蒙羞你若当真还有廉耻,还有一点身为王爷的担当,就该自绝于天下,自绝于祖宗”
    “皇兄饶命啊”
    赵佶爬过来拉着他的衣角,宋哲宗一把甩开,语气阴冷“朕能饶你,天下人能饶你你以为出了这个宫门,你能活着回去”
    多的是有人想要杀了他
    宋哲宗的眼中竟是森然冷意,仿佛如看死人一般“鸩酒、白绫、匕首,你选一个吧就当是朕,对你最后的恩典。”
    说罢,他拂袖而去,临行前下令简王赵似全权处理相关事宜。赵似明白皇兄未竟的意思,冷着脸看向跪在地上如遭雷击的赵佶,语气不带一丝感情
    “兄长若是选不出来,弟弟可以代劳。”
    徽宗朝,天下大哗。
    听完水镜讲述的百姓立时炸开,宋朝承平百年,他们已经过惯了安稳日子,结果水镜告诉他们几十年后他们就会成为异族蹄下亡魂,跟着懦弱无能的皇帝一起去死
    “我们怎么这么命苦啊”有老者捶胸顿足。
    “家国不幸,家国不幸啊”
    睦州,漆园。
    一个精壮的汉子恶狠狠地一摸脸,眼中精光毕现“同乡们帝王无道,把我们逼上绝路。古人说得好,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官家不把我们当人,我们就反了他去”
    “对反了他去反正都是一死”
    “对”
    各州县,这样的呼声虽小但已成了阵仗,地方长官不是不知晓民间异动,可是想到水镜里的所见所闻,他们又都沉默了下来。
    汴京城里,王公贵族和诸大臣家里乱成了一团,女眷的哭声与骂声比比皆是。不出三十年,他们就会被按价卖给异族,就为了换那所谓的官家的安稳
    “怎么会有这样匪夷所思的荒唐事”
    有命妇红着眼一拍桌案。北宋民风尚且开放,她本是将门之女,血性不减男儿,当下目眦欲裂,恨不得冲进宫去,却被丈夫一把拦住。
    女子冷笑“怎么,你也要卖妻求荣”
    她丈夫是方正士人,一心为国,听到这话瞬间急了“我怎么会是那种人可是你现在这个样子,还没进宫门就会被拦住,不是白白送死吗”
    “那也好过被卖与金人”
    “你以为我想吗”男子大喝,随即平静下来,抓住她的手沉安慰,“此事必须从长计议,今夜之后”他四处一看,压低声音,“官家民心尽失,我这便修书一封给李少卿。”
    太常少卿李纲,是水镜提过的人物,不会错的。
    与此同时,不少人也和他想到了一处,纷纷去信给李纲、宗泽、种师道几人,各地的黄衫客也不约而同向汴京城疾驰而来,宫城之外一夕之间多了许多双探视的眼睛。
    延福宫。
    宋徽宗不可置信地看向一向端庄有礼的皇后和贵妃,眼中又惊又怒“你们你们这是想弑君不成”
    “官家说笑了。”王皇后笑得温和淑雅,眼中却尽是冷意。
    “官家近来偶感风寒,太医嘱咐要卧床静养,按时服药,臣妾也是为官家好。”
    “你放肆朕的亲卫呢怎么还不来护驾”赵佶大吼道,却是无人回应。
    “官家如今哪还有什么亲卫”郑贵妃接过话,她在深宫无聊,也读了些书,当下便刺道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贼残之人谓之一夫。妾和姐姐不是在弑君,而是在,诛独夫。”
    说罢,已有宫女一拥而上按住他的手脚,将浸了蒙汗药的帕子捂在他的口鼻之上。赵佶瞪着眼睛挣扎了一会儿,终于晕了过去。王皇后深吸一口气,挥手让宫女将赵佶绑了扔在床上,自去了外室。
    “姐姐。”
    郑贵妃跟了过来,欲言又止。
    王皇后狠狠闭了一下眼,招来侍臣沉声道“传命下去,说陛下有令,急召开封府尹林摅林大人入宫,再去诏简王赵似与宗泽、种师道二位大人,命他们火速回京,共商国是。”
    现在,她唯一庆幸的就是,一切都还来得及。
    仔细来看,宋朝的意难平实在太多了。辛弃疾大呼“杀贼”,溘然长逝;老将宗泽高呼三声“过河”,抱憾而终;而最令人扼腕的,莫过于岳元帅那两句“天日昭昭。”
    岳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出身寻常,敏而好学。少读兵法,天生神力,20岁从军生擒敌人,几百骑兵就可以打得金兵节节败退。靖康之变后,他北渡黄河,始终活跃在抗金一线,收复建康,纳土六郡。名震洞庭,长驱伊洛。挺近中原,神州几复
    水镜的讲述突然振奋,众人的心似乎也随之振奋起来。
    当然,如果没有后面那一句的话。
    却又在即将直捣黄龙的时刻被帝王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功败垂成。
    水镜下是一阵难言的寂静。
    汉朝。
    刘彻第一次觉得自己的脑子似乎有点不够用“不是,”他的表情颇有些一言难尽,“朕怎么有些听不明白,这皇帝在即将取胜的时候把大军召回去了”
    未央宫中的臣子面面相觑,似乎也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述自己刚刚听到的消息。
    刘彻身侧的卫青后知后觉地把自己代入了一下岳飞的情境,好了,不能再想了,火气根本压不住
    他调整了一下呼吸,有些艰难地开口“他们的皇帝莫非当时正身体抱恙,烧糊涂了”
    不然根本无法理解啊
    “咳咳”
    众人轻咳一声,心说卫青到底是个厚道人,说话委婉,要让他们说,这皇帝八成是有病
    觉得皇帝有病的不止武帝朝的君臣。
    汉初。
    刘邦瞪大眼睛,与自己的后代臣子保持同样的脑回路“这皇帝别不是疯了吧”
    唐朝。
    李世民试图让自己的表情显得平静一点除非金人迂回直入宋都,皇城告急,否则朕想不到有什么必然回师的理由。”
    汴梁。
    赵匡胤握着的拳头下意识的收紧,不断调整呼吸以做好继续听下去的准备,而南宋及以后诸人却都心照不宣地掩面,不忍再听那一触碰就会让人怨愤交加的故事。
    这世间最无奈的莫过于,铁骨铮铮的敢战将领,遇上怯懦无能的君王。以赵构和宰相秦桧为首的主和派还是想议和,于是无奈回师的岳飞被解权降职、赋闲归田,而后以涉嫌谋反相诬,蒙冤下狱。
    “一心报国的将军,谋反”
    搞笑呢
    众人一片哗然。
    后来的故事大家也知道,岳飞面对审讯丝毫不惧,露出背上“尽忠报国”四个大字,那是他的母亲亲手刻在他的背上的,他一日也不敢忘。
    只是这样的赤胆忠心能令主审官动容,却不能让帝王动容,查明他是冤枉的又如何要他死,这是皇帝的意思。于是再一次言行逼供,最终的最终,被百般折磨的岳飞也只在状纸上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含恨而终。那时的他,还不到不惑。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岳飞那时,连四十岁都没有”
    李世民悚然一惊,随即便是无限地哀叹“这是一个将领最好的年纪啊”
    更何况那讲述里,岳飞的战绩是如此耀眼,简直是天生的将才用好此人,宋室何须担忧无法收复中原
    他有些眼红了,更生出一种英雄惺惺相惜之感。
    曾有人质问秦桧,岳飞抗金,何罪之有岳飞谋反,证据何在秦桧支支吾吾答不出来,最后说,这事大概,就是“莫须有”吧
    “莫须有这是什么话也许可能有,就杀了一个帅才”
    嬴政一甩袖子,满脸冰寒“这个秦桧如此明目张胆地陷害忠良,他们皇帝是死的吗”
    王翦等人也纷纷露出一副不可置信而又义愤填膺的样子,年纪小一些的蒙毅气不过,当即冷笑道
    “秦桧怎么敢,分明就是那什么宋高宗的意思”
    汉朝。
    刘彻直接气笑了“怎么,他们宋朝的武将都是这么拿来糟蹋的”
    一个辛弃疾还不够,又来一个岳飞,送给他宝贝都来不及,结果南宋倒是大手笔,一个弃置一个冤死
    唐朝。
    隐隐对岳飞产生欣赏之意的李世民眼圈都红了“尽忠报国,天日昭昭,岳飞的心天地可鉴,那赵构和秦桧是眼瞎了还是心盲了”
    他本来还想着是不是京都危急才必须让岳飞回师,结果呢仅仅是为了议和,仅仅是为了杀死岳飞
    莫须有,好一个莫须有
    我们还记得岳飞的那首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家国之耻,忠臣之恨,想来在那卷宋史上,再难磨灭了。
    随着叹息出现的,是那首壮怀激烈的词。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一身凛然的将领极目北望,忽而仰天长啸,烈烈壮怀使得层巅震惊。
    他转战千里,历经风云,胸中似燃着一团熊熊烈火,火光里是残破的都城、受辱的二帝、惨遭的百姓
    他想打回去,想要驾着战车长驱直入,直将那贺兰山都踏破,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他要收拾山河,使大宋的旗帜再一次插上中原故土
    铿锵激烈的词句震颤着诸时空里每一个人的心,他们仿佛从词里窥见了一个忠良炽热的魂魄。
    汉朝。
    司马迁眼眶酸涩。他阅览百代,点检史书,见惯忠勇遭弃,良臣落寞,却从来没有如岳飞这般令人叹息。尽忠报国,誓复神京旧土;功败垂成,只因君王无能。
    司马迁的呼吸忽然急促起来,他觉得自己必须要为岳飞做点什么。他看向手中的笔,如果他注定会写出光耀千秋的史记,那岳飞一定要与他的书一同恒久
    东汉。
    班固面目肃然,郑重地下笔“岳飞与苏武,当在同列。”
    三国。
    曹植红着眼眶唱起了自己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千年之后的壮魂送行。
    唐朝。
    李白杜甫王维元稹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纷纷起身肃立,挥毫泼墨,或次韵和之,或吟咏其人,以期表达自己的遗憾与崇敬。他们读了那么多首宋词,却没有哪一首比这首满江红更令他们感到悲切。
    块垒于胸,不吐不快
    宋朝。
    范仲淹振袖一礼,禁不住老泪纵横。
    王安石一拳砸在案上,几乎忘记自己还在宫禁之中,君王身侧。
    三苏等人叹息地背过身,不忍卒读。
    李府中,李清照早已泣不成声。她悲岳飞一身肝胆却含冤而亡,痛宋室大好河山、光复之机屡屡被葬送,更恨昏庸君王和无耻小人屡屡作梗,葬送故国三千里。
    “爹,”她以手掩面,“女儿宁愿没有这个千古第一。”
    她的一阙词,牵出来的是大宋君臣百姓的百年血泪,这让她如何承受
    宋初,汴梁。
    赵匡胤怔怔地站在原地,他是愤怒的,他该骂,骂赵构无耻,骂秦桧奸险,骂后朝无能,骂异族狼子野心。可是最后他忽然骂不出来了,他感到悲哀。他也曾读史,亦想借唐之鉴,可大宋又做了什么呢
    他颓然地坐在席上,再三拍案“是大宋,是老赵家对不起岳元帅”
    南宋。
    宋孝宗深吸一口气,撑在座椅上的手犹自用力,声音涩然“岳元帅之事,朕每听之,辄必痛悔。”
    “陛下,”辛弃
    疾单膝下拜,言辞切切,“岳元帅之事,系千古奇冤。岳元帅之心,唯血池报国。陛下已为元帅昭雪,庶几可稍慰元帅英魂。当务之急是重振旗鼓、再拾决心,继承元帅、宗老将军等诸位先辈将领之遗志,雪耻国恨、收复汴京、再振山河,如此,方可告慰前人啊”
    他的话掷地有声,赵眘也从刚刚的伤感中恢复过来,振奋了些许精神,手上用力将人扶起,道“辛卿说的是,先前是朕想岔了,幸亏有这水镜,否则”
    辛弃疾顺着他的力道站起来,退后一步拱手,认真道“陛下言重。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大宋,还有机会”
    不过人民从来爱憎分明,西湖之上、栖霞岭旁、元帅葬冢,秦桧夫妇、万俟卨、张俊四人的铜像永远跪在岳飞的面前,为他们的罪恶忏悔。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为忘记。为恶的,一时之快,千载骂名;为善的,时人叹惋,百世流芳。
    水镜上,四个垂首下跪的铜像不闪不避出现在众人面前,连带的还有廊柱上那一幅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好干得好”
    百姓个个拍手称快,他们向来喜欢听忠良的故事,自然也见不得忠良蒙冤,此时见那四个人的铜像整整齐齐地跪在岳元帅墓前,并且要永久跪下去就觉得分外解气。
    “哼,这四个杀千刀的小人,若是俺路过那里,定要好好给岳元帅磕个头,再狠狠地扇那四个人几巴掌”
    有汉子大声说到,引得周围人纷纷附和。而同时代已经有一些侠士勇者暗自带了兵刃,开始打听水镜上的四人此时居住何方,预备将他们千刀万剐。
    反正这种人,也没有活着的必要了。
    其他王朝,嬴政刘彻李世民等人略一思索,干脆命人也仿建了一个风波亭,以记忠良警恶名。时代相隔,即使再痛惜,他们也没法为岳飞做些什么,便让诸天万朝的人都记得他的功勋、他的冤屈,让诸天万朝的人,都唾骂那些无耻佞臣吧
    于是,由秦至唐,一座座风波亭拔地而起,建成以后,总有百姓自发前往,拜岳王,顺便掌掴秦桧。而亲眼看到这一幕的官员更是心神巨震,连行事都小心谨慎了许多。史书刀笔可以不怕,但铸像留耻就由不得他们等闲视之了。
    北宋。
    赵匡胤有些疲惫地招手“让画师将上面岳元帅的像临摹一份,使人装裱后悬在朕的寝宫。”
    他要用忠良的血警示自己。
    其实宋朝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朝代,物质、精神文明高度发达,骨头却是软到不行。澶渊之盟打了胜仗还要赔钱也是千古奇闻,还有人觉得打仗花费的钱比议和花费的钱多所以宁愿花钱买和平。求和,是宋朝对外的主要政策。其实也有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这样做的不妥,比如苏洵。
    被点名的苏洵应声抬头,就见水镜里已经贴出了他的旧作。
    苏洵的这篇六国论是下册的课文,我们在这里顺便一起讲一下。在这篇文章
    中,苏洵率先提出了一个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认为,六国败亡的原因不在于自己不够兵强马壮、不善于作战,而在于贿赂秦国。为了是自己的论点更加完整,他还补充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条件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是因为他们失去了强大的援手,不能独自保全,所以最终仍落脚在“弊在赂秦”上。
    咸阳。
    李斯等人小心翼翼地打量了一下上首君王的神色又迅速低下了头。
    谁懂,前脚还在吃宋朝的瓜,后脚戏就唱到自己身上来了。
    苏洵指出,秦国由于贿赂而得的土地比实际作战而取得的土地多出百倍,而诸侯乞和交出的土地自然比战败而丧失的土地也要多出百倍了。
    遥想先祖创业艰难,子孙把土地送出去却是这样轻易,可土地到底是有限的,秦国的欲望又是贪得无厌的,以地事秦不就像抱薪救火吗这里苏洵主要针对的是韩、魏、楚三国。
    下一段他又转入了对燕、赵、齐的论述,齐国依附秦国,燕赵两国“用武而不终”,最终三国同样相继覆灭。紧接着提出对策,假设六国如果不赂秦,通力合作,就不会落得战败而亡的下场,层层递进。
    七国争雄的背景实际上是纷繁复杂的,苏洵在此也并不是要为六国复盘,他有他的现实目的。
    从宋太祖赵匡胤抑制武人开始,虽然北宋虽然杜绝了军阀作乱,但相应地也造成了军事上的衰退,木仓杆子不硬腰杆子自然也不硬,至苏洵的时代,辽、西夏因为北宋求和之策的“滋养”,已经相当嚣张,岁币贡银的负担实际是压在百姓的身上,苏洵认识到了这些弊端,所以托古事而讽当朝。
    于是在结尾他说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这篇文论写得短小精悍,文气畅达,观看水镜的大多都是内行,自然知晓其中妙处,如贾谊、司马迁、韩愈、柳宗元等人早就在第一时间将之抄录在纸上以反复欧阳修范仲淹等人也是频频点头,夸赞苏洵论点精当见解卓越,甚至已然动了写折子面呈君王的心思。
    开玩笑,知道了靖康之耻还不赶紧亡羊补牢,等着当千古罪人吗
    秦朝。
    六国贵族纷纷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态,咸阳宫中,嬴政的脸色不辨喜怒,突然问道“李斯,你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如何”
    被点名的李斯心中一凛,暗自叫苦,斟酌着道“若说文气,纵横捭阖,却也精到,只是这结论似有武断。”
    “呵”嬴政轻笑一声,似乎丝毫不受影响,“六国之败,岂在一端他自言他朝事,与朕何干”
    说到底,苏洵想要论证的,不过是宋不该苟合罢了。
    李斯明白自家陛下的意思,拱手再拜“陛下明达。”
    嬴政束手,他其实隐隐可以感觉出
    来,秦在后世必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否则后代文人不会多有言谈。后代王朝总要总结前代灭亡之因,那秦呢后人会如何分析秦之败亡
    应该说,苏洵的认识是深刻的,不过显然,没有人听,连他的儿子苏辙后来都主张弃边,苏轼似乎对武将也颇有微词,好像还嘴过卫青吧宋朝有些士大夫的局限性实在太大了。
    本作者春山有信提醒您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啊这
    众人觉得自己的滤镜有点碎“苏家兄弟,怎么这样啊”
    未央宫。
    刘彻没好气地让人将桌上的赤壁赋收起来并决定一个月不看苏轼的诗文,还嘴卫青,诗词写得再好都没用
    宋朝,汴梁馆驿。
    猝不及防被cue到的苏轼苏辙两兄弟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见面前的苏洵一拍桌子喝道“混账”
    苏轼一个激灵拽着弟弟赶紧跪下。苏洵看着面前排排跪的儿子很铁不成钢“你们为父的文章你们是一点都没读啊弃边,亏你想得出来”
    “父亲大人勿怒,孩儿只是一时糊涂”反应过来的苏辙赶紧认错。
    “糊涂吗多读书就不糊涂了。”苏洵笑得相当和蔼,“今晚将六国论诵读百遍,不读完不许睡觉。”
    好好的儿子一个不留神长歪了,老父亲表示很糟心。
    其实我们也可以把宋朝的种种行为和建国初期作对比。在新中国初立、一穷二白的年代,我们却敢于迎战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御敌于国门之外。哦,顺便说一句,对面是十七国联军。
    “嘶”
    有人倒抽一口凉气。
    “十七国联军”
    不少将领开始咋舌,这玩意儿,是地狱级难度吧
    众人都精神恍惚地听水镜里继续讲述为什么抗美援朝被称作是立国之战,是因为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人的脊梁。经此一战,世界终于认清了中国人民抗争的决心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此后七十余年的和平,皆有赖于此。
    我们或许缺少精良的武器装备,但从不缺乏抗争的决心,因为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必然挨打。跪,是跪不来和平的。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最后一句说得掷地有声,短暂的沉默之后,众人都忍不住纷纷叫起好来。
    未央宫。
    刘彻只觉这句话简直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不错若无强大之兵力,如何护卫疆土、保境安民王朝尊严,只有自己能给”
    秦朝。
    嬴政也对这句话赞叹不已“落后必然挨打,跪不来和平。我秦先祖筚路蓝缕,才得以东出函谷,逐鹿中原。秦若不强,必将被其余六国鲸吞。后世哪一朝不是如此偏偏宋朝不懂得这个道理。”
    唐朝。
    李世民咂摸着楚棠这番话里的信息,后知后觉地感到心惊“一穷二白,迎战世界最强的国家,还是在立国之初,这个新中国,武
    德也太充沛了吧”
    如果说抗日战争的胜利让他觉得振奋的话,这抗美援朝就让他感到不可思议了,那可是一挑十七还挑赢了
    底下的臣子也震惊得几近失语,隔了好一会儿才找回自己的声音。
    “落后必然挨打,后人一定是经过惨痛的经验,才悟出这样的道理。”魏征难得叹息,“这些个后人,有骨气。”
    “是啊。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一击之胜,余威自然可震殊俗。说出这句话的人有魄力,做出这个决定的人,更有魄力。”孔颖达的眼睛亮晶晶的,显然也对话里的人敬佩不已。
    明朝。
    朱元璋敛了敛神色,对着底下的儿子说道“再明白咱先前为什么说要富国强兵了吧”
    众皇子闷闷地点头,先前因着日军侵华的事,他们还想着先去把日本灭了,但外敌哪里是肃得清的没有日本还有别的国家,只有做到自身的强大,敌人才不敢觊觎。水镜真是给他们好好上了一课。
    北宋。
    赵匡胤垂首沉思,他明白楚棠的意思。她们的国家一穷二白,却不惮与迎战世界之强敌,赢得惨烈,也赢得漂亮。
    可大宋呢
    靖康之变犹有良臣百姓,君王却屈膝求和;南宋历朝分明有仁人志士,却一再和议伏低做小,甚至是他这个开国之君,也未曾拿出应有之魄力,反倒让弟弟篡位,又留弊于后世。
    想到这里,赵匡胤的神色坚定起来“来人宣二府三司百官前殿议事”
    弊政已知,不可不除。他郑重地铺纸提笔,将先前默记于心的六国论抄录于下,又将楚棠最末说的那两句话也抄了下来,命人张贴在前殿。
    同一时间。其余朝代的良臣如范仲淹、欧阳修等人也纷纷进宫面圣,整个宋朝忽然紧张了起来。
    李府。
    李清照提步出门,看向天幕中犹泛光彩的水镜,这面水镜透露了她的生平,明示了大宋的屈辱,可似乎也带来了生生之望。
    她抬手,似是想要触摸这机缘巧合的神迹,却只听得镜后之人对自己的清浅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