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31章 到达百济,谋划百济
    第631章 到达百济,谋划百济
    在艰难的航行与物资短缺的困境下,船队继续向南探寻。
    一日,瞭望手突然在桅杆上高呼:“前方有黑影!像是陆地!”
    贾长生心中一喜,急忙拿起望远镜观望。只见远处隐隐约约有一片模糊的轮廓,似是陆地。
    “快!全速前进!”他兴奋地命令道。
    然而,当船队靠近时,才发现那不过是一片巨大的礁石群,根本无法居住和立足。众人的心情瞬间又跌入谷底。
    “主公,难道我们真的要一直这样在海上漂泊,直至耗尽所有吗?”一位士兵绝望地问道。
    贾长生握紧拳头,大声道:“不会!我绝不相信这大海能困住我们。我们再往偏东一些的方向探寻,也许那里就有我们梦寐以求的地方。”
    船队再次调整航向,继续前行。在这期间,不断有士兵和水手因疾病、饥饿和疲惫倒下,但贾长生始终没有放弃希望。
    “主公,我等追随您至此,虽历经磨难,但从未后悔。只盼这一次,真能找到那片希望之地。”陈影看着贾长生疲惫却坚定的背影,轻声说道。
    贾长生转身,看着这些忠诚的心腹和疲惫不堪的士兵、水手们,心中满是感动与愧疚:“诸位,是我贾长生连累了大家。但我向你们保证,若能找到陆地,我定带领大家建立起一个繁荣昌盛的家园,让大家不再受苦。”
    随着时间的推移,船队在海上的生存愈发艰难,但他们依然顽强地坚持着。每一个清晨,贾长生都会站在船头,迎着朝阳,期待着那一抹陆地的出现。而他的心腹们也始终围绕在他身边,不离不弃,他们相信,只要有贾长生在,就还有希望,哪怕这希望如同大海中的一叶扁舟,在狂风巨浪中显得那么渺小脆弱,但只要不熄灭,就总有抵达彼岸的一天。
    贾长生站在船头,海风带着丝丝咸意扑面而来,他的眼神中透着疲惫,却又满是坚毅。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眼前百济的海岸线终于映入眼帘,那若隐若现的陆地轮廓,让船上众人原本低落的士气瞬间高涨起来。
    “主公,百济就在前方,我们终于到了!”赵峰激动地喊道,声音因长时间在海上漂泊而略显沙哑。
    贾长生微微点头,沉声道:“莫要掉以轻心,虽已抵达,然对这片土地我们知之甚少,登岸过程仍需万分谨慎。”
    谋士李肃上前一步,说道:“主公所言极是。百济虽为海外小国,但亦有其自身的势力与规矩。我等贸然登岸,恐引其警觉与抵触。不妨先派出一艘小船,载着使者前去通禀,表明我等前来并无恶意,只是寻求一处安身之所,愿与百济和平共处,互通有无。”
    贾长生思索片刻,道:“李肃此计甚好。陈影,你挑选几个机灵且善言辞的手下,随使者一同前往。务必打探清楚百济国内的情况,包括其兵力部署、掌权者的性情以及民间的态度。”
    陈影抱拳领命:“主公放心,影定当不辱使命。”
    不多时,一艘小船从大船队中缓缓驶出,朝着百济的海岸边划去。贾长生站在船头,望着那艘小船渐行渐远,心中默默思索着接下来可能面临的种种情况。
    “主公,若百济不肯接纳我等,我们该如何是好?”孙瑜有些担忧地问道。
    贾长生眼神坚定:“若他们不肯接纳,我们也不能轻易放弃。但首先还是要以礼相待,展示我们的诚意。倘若真的遭遇敌意,我们也有这船队作为依仗,可先退至海上,再另寻他法。只是,我希望能避免动武,毕竟我等初来乍到,根基未稳,能和平共处自是最好。”
    在众人的注视下,小船渐渐靠近岸边。百济的守军发现了这艘小船,纷纷持械戒备。小船上的使者站起身来,高声喊道:“百济的勇士们,莫要惊慌!我们是来自远方的旅人,并无恶意,只求面见贵国君主,有要事相商!”
    百济守军的首领上前一步,喝道:“你们是何人?从何而来?为何突然出现在我百济海岸?”
    使者恭敬地回答:“我等来自大汉,因国内战乱,被迫远渡重洋,寻求新的家园。我们听闻百济乃礼仪之邦,特来请求贵国收留,愿与贵国结为友邦,共同发展。”
    百济首领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你们且在此等候,我需上报朝廷,由陛下定夺。”
    使者点头道:“多谢将军,我等自当在此静候佳音。”
    小船返回大船队,将情况告知贾长生。贾长生心中稍安,至少百济没有立刻拒绝。
    “看来还有转机,我们且耐心等待。在此期间,全军戒备,但不可有挑衅之举。”贾长生下令道。
    数日后,百济传来消息,国王同意接见贾长生一行,但只允许少数人登岸进宫。
    贾长生挑选了赵峰、李肃、陈影等人随他一同登岸。众人整理好衣冠,携带了一些从大汉带来的珍贵礼物,如精美的丝绸、华丽的瓷器等,踏上了百济的土地。
    刚一登岸,便有百济的官员前来迎接,引领他们前往王宫。一路上,贾长生仔细观察着百济的风土人情。只见百济的百姓大多穿着朴素的服饰,房屋建筑风格与大汉略有不同,田间有农夫在辛勤劳作,集市上也颇为热闹。
    “这百济虽不及大汉繁华,但也别有一番生机。”贾长生轻声对身旁的人说道。
    来到王宫,百济国王端坐在王座之上,周围是一众文武大臣。贾长生等人上前,恭敬地行礼。
    “外邦之人,你们来我百济,究竟所为何事?”国王问道。
    贾长生抬起头,不卑不亢地说道:“陛下,我乃大汉贾长生。如之前使者所言,大汉内乱,我等为求生存,远渡重洋。见百济国富民安,心生向往,特来请求陛下收留。我等带来了大汉的一些特产,愿献给陛下,以表诚意。”说着,他示意手下将礼物呈上。百济国王看着那些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喜爱。
    “你们虽来自大汉,但我百济亦有自己的规矩与难处。若收留你们,你们将如何自处?又能为我百济带来什么?”国王继续问道。
    李肃上前一步,说道:“陛下,我家主公精通兵法谋略,可协助百济训练军队,增强国防。我等众人亦有各自技艺,可在农业、商业等方面为百济出谋划策,促进百济的繁荣。且我等带来了大汉先进的农耕技术与手工技艺,若能在百济推广,必能使百济百姓受益。”
    百济国王沉思片刻,与大臣们低声商议了一番。
    “好吧,朕可暂时收留你们。但你们需遵守百济的律法,不得肆意妄为。且要将你们所说的农耕技术与手工技艺传授给我百济子民。”国王最终说道。
    贾长生心中大喜,连忙拜谢:“多谢陛下大恩,我等定当遵守陛下旨意,为百济的发展尽心尽力。”
    从王宫出来后,贾长生等人回到岸边,将消息告知船队众人。众人欢呼雀跃,纷纷开始准备登岸事宜。
    “主公,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终于有了立足之地。”赵峰兴奋地说道。
    贾长生望着这片即将成为他们新家园的土地,缓缓说道:“没错,这是新的开始。我们要在此地生根发芽,积蓄力量。虽然远离大汉,但我们的目标从未改变。总有一日,我们会重返大汉,掌控那片属于我们的江山。”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贾长生带领众人开始在百济安顿下来。他们与百济百姓友好相处,传授各种技艺,同时也在暗中扩充自己的势力,为未来的宏图伟业继续谋划着,而这片海外之地,也将成为他们崛起的新起点,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书写出属于他们的传奇篇章。
    贾长生回到营地,立即召集心腹们入帐商议。众人皆知晓,此次所谓的“投靠”不过是权宜之计,占据百济才是长远目标,因而帐内气氛凝重而又充满期待。
    贾长生率先开口:“诸位,今日虽得百济国王首肯暂留,但我等志在掌控此地。且先说说你们对百济兵力与防御的观察所得,赵峰,你来讲讲。”
    赵峰抱拳起身:“主公,据我观察,百济军队人数约有三万之众,然装备参差不齐,多为简陋的刀枪剑戟,铠甲亦不精良。其防御重点在几座主要城池,如都城熊津,城墙高大厚实,但其余城防相对薄弱。且士兵训练有素者有限,作战多凭勇气,缺乏精妙阵法与战术配合。”
    贾长生微微点头:“如此说来,其军事力量并非坚不可摧。李肃,你对百济朝政与民间舆情有何见解?”
    李肃轻抚胡须:“主公,百济朝政看似稳定,实则贵族势力相互倾轧。国王虽有权威,但对偏远地区掌控力渐弱。民间百姓对我等到来,多有好奇与敬畏,若我等施以仁政,不难获取民心。然百济有部分保守贵族,对我等外来者心存疑虑,恐会暗中作梗。”
    贾长生沉思片刻:“那在经济方面,孙瑜你有何发现?”
    孙瑜拱手道:“主公,百济农业尚算发达,盛产稻米等粮食作物,但耕作技术落后于我大汉。商业则集中于几处繁华城池,以物物交换为主,货币流通未广。且其手工业粗糙,若我等能引入大汉的先进工艺,必能迅速掌控其经济命脉。”
    贾长生眼神深邃:“既有所短,亦有所长。陈影,你负责的情报网,可探得百济有无外援或潜在盟友?”
    陈影低声道:“主公,百济与高句丽时有摩擦,且与倭国亦有往来。但高句丽目前自顾不暇,倭国远在海外,虽有联系,却难以在短期内对百济形成有力支援。”
    贾长生站起身来,踱步片刻后说道:“既如此,我等占据百济,可分几步走。其一,军事上,赵峰你挑选精锐,伪装成普通士兵,混入百济军队,暗中学习其指挥体系与布防弱点,同时结交一些底层军官,必要时可策反。待时机成熟,我军里应外合,夺取关键城池。”
    赵峰领命:“末将遵命,定当谨慎行事。”
    “其二,李肃你率一干谋士,广交百济有识之士与不满贵族,挑拨其内部矛盾,分化他们的力量。扶持亲我之势力,让百济朝堂陷入混乱,无暇顾及我等动作。”
    李肃应道:“主公此策甚妙,肃必全力以赴。”
    “其三,孙瑜你着手在民间推广我大汉的先进农耕与手工技艺,与百姓建立良好关系。同时,秘密控制百济的商业要道与重要资源,逐渐削弱其经济根基。”
    孙瑜点头:“瑜明白,定让百济经济在不知不觉中为我所用。”
    “陈影,你继续加强情报搜集,密切关注百济国内动态以及周边国家的反应,有任何风吹草动,即刻回报。”
    陈影道:“影定不辱使命。”
    贾长生目光坚定地扫视众人:“诸位,此计需步步为营,切不可操之过急。我等在百济根基未稳,稍有差池便会前功尽弃。务必小心谨慎,团结一心。待百济国内乱作一团,军事上又被我等掌控,便是我等取而代之之时。那时,百济将成为我等在海外的坚实根基,凭借此地人力物力,我便可谋划重返大汉,成就霸业。”
    众人齐声高呼:“愿为主公效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此后数月,众人依计行事。赵峰的手下在百济军队中逐渐崭露头角,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者;李肃的谋士们周旋于百济朝堂与贵族之间,朝堂上的争斗愈发激烈;孙瑜在民间的推广也取得成效,百姓对贾长生等人越发敬重与依赖;陈影的情报网如蛛丝般密布,任何细微的动静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而贾长生则居中调度,密切关注各方进展。他时常与心腹们深夜密谈,根据形势变化调整策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