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七皇子殿下传来消息!”一个士兵飞奔而来,手中紧握着一封信件,“琉球一切安好,经济繁荣,民众安居乐业!”
朝堂之上再次哗然,武帝露出欣慰的笑容:“秦泽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而太子秦钧的脸色则变得更加难看了。
他知道,在这场关于功劳与荣耀的较量中,自己似乎已经落在了下风。
但他并不甘心,暗暗发誓要夺回属于自己的荣耀。
于是,秦钧想到了另外的法子,决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此时朝堂之上,气氛如同乌云压顶,低沉而紧张。
武帝高坐于龙椅之上,他的双眸如同深邃的湖泊,平静之下隐藏着锐利与洞察。
众臣们如波涛汹涌的海浪,议论之声此起彼伏,仿佛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太子秦钧的声音如同雷霆一般,在朝堂上炸响:“我武朝此次虽然大败南越国,但损失亦是不小。”
“儿臣深思熟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武器与南越国并无显著优势。若有七弟所研发之犀利火炮与战舰,我军的损失定可大大减少。”
秦钧的话语如同一颗火种,瞬间点燃了朝堂上的争论之火。
众臣们纷纷表态,有的如同烈火般支持,有的则如寒冰般反对。
“太子言之有理!”御史大夫高淳的声音如同烈火中的狂风,助长了争论的火势。
“七皇子既然研发出如此犀利之武器,理应将其技术交予国家,以助我朝一臂之力!”
“正是!共享技术,强大武朝!”吏部左侍郎纪承均也高声附和,他的声音如同战鼓,激荡人心。
吏部尚书李鹤等人却如同清流般持反对意见:“此举恐怕不妥。”
“这些技术皆是七皇子辛苦研发之成果,岂能轻易交予他人?此举恐会打击创造发明之积极性。”
朝堂上的争论愈发激烈,仿佛两股巨大的力量在交锋,火花四溅。
数日后,一道圣旨如同天边的曙光,传到了琉球。
秦泽接旨后,他神色凝重地思考片刻,开始恢复奏折:“儿臣愿将武器借与太子租用,技术方面却需三年后才能转交国家。”
秦泽的话语如同清泉般平息了朝堂上的纷争。
他解释道:“这些技术涉及机密,若被别国窃取,我们将丧失优势。因此,儿臣认为需谨慎行事。”
武帝审阅后,微微点头,他的声音如同沉稳的山岳:“秦泽所言甚是。便依他所提之议。”
太子秦钧却如同不甘的火焰,继续燃烧:“七弟此言何意?莫非信不过朝廷?”
武帝的眉头一皱,他的声音如同雷霆般威严:“秦钧,不得胡闹!秦泽之提议已是妥当至极,你应理解其苦心。”
太子秦钧被武帝的话语所压制,只得如同熄灭的火焰般退到一旁。
朝堂上的纷争也因此而平息。
这场关于功劳与荣耀的较量却如同暗流涌动的海水,远远没有结束……
朝堂上的争论仿佛一场永无止境的辩论赛,众臣们各执己见,言辞犀利如刀。
“七皇子既然能研发出如此先进的武器,为何不将其技术公开,以助国家一臂之力?”一位大臣义正言辞地说道。
“此言差矣!”另一位大臣立刻反驳,“技术乃是国家机密,岂能轻易泄露?更何况,这是七皇子殿下的心血结晶,岂能随意交予他人?”
朝堂上的气氛愈发紧张,仿佛一根紧绷的弦,随时可能断裂。
就在这时,武帝的声音如同天籁之音,打破了这紧张的氛围:“够了!朝堂之上,岂能如此争吵不休?朕意已决,便依秦泽所提之议。”
众臣们纷纷噤声,不敢再有异议。
为了让武帝放心,秦泽不得不经常逛青楼,很多花魁设下的难关都有被秦泽闯过。
又是一个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青楼之中,灯火辉煌,丝竹之声不绝于耳。
秦泽踏入这片繁华之地,他的目的并非寻欢作乐,而是为了让武帝放心,以这种方式掩盖他真正的意图和智慧。
“哎呀,这不是七皇子殿下吗?今日怎有闲暇光临我等贱地?”老鸨满脸堆笑,迎了上来。
秦泽微微一笑,“听闻此地有佳人,特来一睹芳容。”
老鸨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殿下真是来对了地方,今日正是我楼中花魁凝雪设擂选夫之日,殿下若有兴趣,不妨一试。”
秦泽点了点头,随着老鸨步入大堂。
只见堂中已是人山人海,各色人等皆有,却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的佳人。
那凝雪果真是绝美无比,清丽绝俗,她的美貌仿佛能让时光停滞,让星辰失色。
一颦一笑之间,无不透露出万种风情,令人心驰神往。
“好一位佳人!”秦泽心中暗赞。
就在这时,第一关的考验开始了。
宋之问首先上台,“小生不才,献上一首《咏春》,
春光潋滟映山红,柳绿桃红醉意浓。
燕子归来寻旧垒,蜂儿飞去觅新丛。
风吹雨打花依旧,日暖云舒景不同。
莫道春光无限好,只缘身在此山中。”
诵罢,引起不少文人的叫好与品评。
“好一个‘映山红’,用得好”
“好一个“醉意浓”,把春天比作了贵妃醉酒……”
宋之问彬彬有礼,向人群和凝雪分别作揖,这才满意的走下去。
一名华袍公子再次上台,“晚生刘俊杰,一首《春日好》,送给诸位。”
“
春风轻轻拂面来,万物苏醒花簇开。
绿意盎然新生机,鸟语花香乐满怀。
阳光温暖渐入怀,溪水潺潺声如籁。
喜看春光无限好,心中欢喜笑颜开。”
诵罢,又是一阵掌声,接着是读书人们的品评。
“好一句春风轻轻拂面来,又是把春天暗喻成了美人,妙,妙,实在是妙啊,刘公子真是妙人妙语!”
“阳光温暖渐入怀,这句也很好,又是把阳光比作美人”
……
宋之问、刘俊杰和李龟年等才子纷纷上台献诗,他们的诗歌各有千秋,引得满堂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