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枕头风
“说来听一听。”孙权翻了个身,让乔玮靠在自己的胸口,他还是喜欢这样将人全然靠在自己的身上。
数月不见,她都瘦了许多,倒是孙登重了许多,加上冬日里衣服穿得厚实,跑起来的时候像个球在地上滚。
“吴先生是有真本事的人,观天象而知天气,进而可断天下之事。”乔玮表示自己就算只是去白石巡视,一路上脑子可从来没停过,“至于卧龙先生,他是水镜先生的学生。我听吴先生说的,水镜先生是个隐士不会出山,可他一身的本事可都教给了这个学生。
诸葛先生善农事,听闻手上有一份八阵图,是从他岳父和夫人的手上学来加以精进改动,虽然不可杀敌,但于农事和人户之事上却有大用。
加之,我在白石山的时候,还从山越的嘴里知道了一件事情,交趾有两季稻,你可懂我的意思吗?”
这些话其实半真半假,有一些的确是吴范说的,但有一些也是乔玮前世的一些记忆,还掺杂着些许后世对于三国时代的记载。
刘备已经入了荆州,按照后世记载的时间线来看,建安十二年会发生三顾茅庐的大事件,乔玮知道诸葛亮的确是个顶级人才,对于刘备建立功业也是有很大的助力。而且在蜀汉的后期,诸葛亮任丞相的期间,大力鼓励发展科技,在蜀汉境内,工匠的地位有大幅提升,无论是用于军事的武器还是民用的各类器具都有很大的发展。
所谓的诸葛弩、木流牛马都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她也学过,在科技发展的进程中,三国和两晋期间,是曾有过短暂时期的快速发展。
乔玮不懂军事之事,可这样有远见发展科技的人才,可见大家会是同路人。
如今,她都重回一世了,诸葛亮现在都还没有被刘备收入麾下,既然如此,大家就还可以公平竞争,她不是很想把这样的人拱手让人。
比起莫三公子、欧邶这样的人才,她还需要一个能够统筹全局、能够在世家之间说得上话,能统合各方资源的人。
诸葛亮就是绝佳的人选。
孙权的呼吸渐重,手也有些不规矩起来,乔玮分明感觉到了他的漫不经心,一双素手捂着孙权的脸,让他直视自己的目光,“嗯?你听见我说的话了吗?”
“嗯!”孙权的回答显然有些敷衍,“听见了,这些正事明日再想,今夜先容我放纵一会儿。”
他眸子如子夜般沉了下去,带着乔玮的理智也渐渐被深渊的欢愉淹没。
……
孙权也不过就是人出来了,可是该处理的事务也不能不处理。
说是来皖县尽孝,可待了没两日便要出去巡军,此行最重要的行程是要巡视太史慈的军营。
孙权骑在马上,俯身在乔玮的额头落下一吻,“若想要西向,境内山越之事便需得交付太史。”
若是北向,也是一样。
可南边太史慈态度不明,孙权年少威望不足,也不知能不能震慑得住太史。
看见她眼中的担忧,孙权反觉得很高兴,“放心吧,我纵然不似兄长天纵英才,也有我自己的事情要做,再难也要去做,才不辜负兄长所托。”
他牵着乔玮的手放在胸口,“你给的软甲,我已经贴身穿着了,亏得有这件软甲,魏家人刺杀的时候,也算是救了我一命。”
这件软甲本就只做了两件,第一件做好了就送去给了孙权,孙安看到了便缠着也要一件,她便又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打造了第二件送给孙安。
乔玮摸着他的胸口,的确在胸口一处,软甲有了一处不算明显的凹陷。
那一场刺杀一定险象环生,乔玮本还想为了吴范的缘故,替魏腾说两句话。
摸到这一处凹陷的时候,也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那时候她也不在他身边,问起此事来的时候,他也是三两句带过,只说事情也并不算严重,也都过去了,不想让她担心。
她唯一庆幸的是,到了白石山之后,她见到欧家所铸的护胸镜之后,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要为他打造一件贴身使用的软甲。
见她踌躇没有开口,脸上多了几分心疼的神情,“知道心疼你夫君就对了,我已经派人去打听吴范和那位诸葛先生的事情了,若有结果,会送一份消息到你这里来。
至于魏腾,我不会杀他,但也不会放他,你照这话回给那位吴先生就是了。
你暂且留在皖县,其余的,等我回来再说。”
乔玮脸上闪过一丝震惊,“我以为……那日的话,你根本没听见……”
毕竟他在床榻上哄着她动情的时候,看起来对她说的话,实在是没放在心上。
孙权玩味地勾了勾唇,“那你以为,枕头风的厉害还能是作假的呀!”
“我说这些话难道是为了我自己吗?”乔玮轻轻推了他一把,恼羞成怒,“我也没害你呀!”
吴范知天时,诸葛亮懂地利,再辅以人和之便,两季稻之事若能成,便能极大解决民生温饱和人口增长的问题,顺便辎重粮草的缺乏也能有所缓解。
在这个生产力还不足的年代里,吃饱饭就是人最基础也最简单的愿望,也是整个社会提升进步的根本任务。
乔玮从吴县走到白石的路上,江东之地虽然还不曾到饿殍遍野、易子而食的惨状,可也常有因饥饿而卖儿卖女、饥寒而死的听闻。
甚至在白石山上欧家这样的大院子里,那些孩子瘦小的模样,也令人心中哀怜。
朝代的兴亡交替,君王死社稷,宗室可逃难,世家有兵有粮,也能护住子弟传承,最终苦的总是底层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
纵然这是时代无解的困局,但她还是希望能在这个困局之中,尽力多做一些事情,挽救一些无辜的性命。
孙权的手放在乔玮的后脑勺,将人拉近了一些,柔声哄道,“我知道。我高兴,也很喜欢。”
夫妻同心,这是他心之向往,也是他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