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33.第233章 林浩然的大靠山?
    “关于我的资金来源……”林浩然刚开口至此,在场众人无不竖起耳朵,想听接下来的话。
    然而,他接下来的言辞却令人啼笑皆非。
    “无可奉告,这是我的商业秘密!”林浩然依然带着笑意说道。
    对于这样的回答,众人虽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
    毕竟,人家有权保持沉默,众人也只能无奈接受。
    这场临时安排的记者会,就这样匆匆落下了帷幕。
    很快,公司的各大股东代表,也都离去了,留下来也没有任何意义。
    伯顿与林浩然,则是留了下来。
    至于苏志学,急匆匆地赶回万青大厦去了。
    林浩然主要是想了解九龙巴士更深入的情况。
    而伯顿,也需要与邓兆坚进行学习及交接。
    邓兆坚虽然暂时继续担任九龙巴士副董事长职务,但是在失去了最大的执掌权之后,他便已经有了慢慢退休的想法。
    79岁了,到了他这个年纪,是早该退休了,只是他一直还在岗位上坚持而已。
    “林先生,这是我们九龙巴士的所有土地储备资料。”董事长办公室中,邓兆坚从书柜中拿出一个文件袋,然后递给了林浩然。
    “麻烦邓老先生了。”林浩然笑着说道,说完便打开文件袋,拿着里面的资料,翻看了起来。
    观塘蓝田茜发道地块,面积21.68万平方英尺。
    石硖尾达之路地块,面积13.63万平方英尺。
    青衣长安村地块,面积8.79万平方英尺。
    将军澳调景岭地块,面积18.98万平方英尺。
    沙田星海湾地块,面积23.76万平方英尺。
    元朗天水围地块,面积13.96万平方英尺。
    坚尼地城西宁街地块,面积6.46万平方英尺。
    北角鲫鱼涌地块,面积7.39万平方英尺。
    ……
    看着这些资料,林浩然大为震惊。
    没想到,九龙巴士的土地储备,居然如此之多。
    而且,九龙、新界那边的土地,大都是十几二十年前甚至更久远的时间前囤积的,那时候价格便宜,甚至资料上面购买的资金都记载有。
    比如元朗天水围这块地皮,是近二十年前向政府购买的,13.96万平方英尺的地皮,居然仅仅了不到三十万港元。
    要知道,天水围如今可是元朗重点开发的区域,是打造元朗新市镇的重点区域之一。
    如今,想要买下这块地皮,起码要上千万港元。
    林浩然估算了一下,这大大小小二十几块地皮储备地块,市值起码数亿港元了。
    虽然绝大多数都是在郊区,市中心的地皮不多,可主要还是以在近郊为主,近郊的地皮可不便宜。
    值,太值了。
    看到这些土地储备地块,林浩然心情不错。
    这一次的投资,的确很划算。
    另一边,邓兆坚很尽责地向伯顿讲解九龙巴士的一些大小事。
    虽然最大的权利没了,可邓兆坚终究也是九龙巴士的股东之一,而不是那种职业经理人。
    所以,九龙巴士以后发展得好与不好,也是与他有关的。
    况且他还是九龙巴士的创始人之一,自然不希望九龙巴士越来越差。
    直至下午三点多,伯顿这才与林浩然一同离开了九龙巴士。
    “老板,邓先生与我说了,他会在一年的时间内,逐渐减少对九龙巴士这边的管理,直至完全退休。”回去的路上,伯顿说道。
    “嗯,以后就辛苦你了,万青集团的规模越来越大了!”林浩然对此倒也没有什么意见。
    “还好,有邓先生在,倒是不怕,至于一年后的事情,一年后再说。”伯顿倒也没觉得什么。
    对他而言,不过是集团又多了一家公司而已,可对整个集团而言,这是好事,因为又有一家公司的资源可以调动了。
    别看巴士这个作用好像仅仅是交通运输,与万青集团其它公司没什么关连。
    实际上,只要资源调动得好,对万青集团旗下其它公司都是有益的。
    比如万安地产公司,未来开发一个楼盘,如果能够在楼盘附近设置一个巴士站点,绝对能够给楼盘带来实际性的升值。
    毕竟,港铁的站点终究太少了,私家车也是只有少数人有能力开,所以巴士反而是整个香江最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大家出行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
    回到万青大厦,伯顿便去忙去了。
    如今,他的工作越来越多了,不再是以往那位只需要管理靑洲英坭公司一家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了。
    与伯顿在楼下分离之后,林浩然直接上了环宇投资公司的办公室。今天,九龙巴士的股市停牌,所以环宇投资公司主要任务放在了两个股票上,一个是怡和洋行,一个是置地集团。
    林浩然关注了一眼,便不再关注了。
    不管是怡和洋行还是置地集团,想要收购都还差得远,短时间就别想了。
    像最有希望的置地集团,起码需要几个月之后,才有机会拿下。
    至于怡和洋行,遥遥无期。
    “老板,九龙巴士我们明天还需要增持吗?”苏志学的办公室里,两人聊了起来。
    “增持,不过不着急,先把股价弄下去吧,没有了财团的针对性吸纳,短时间内九龙巴士的股价应该会下跌一定的程度,到时候你再视情况而定地去增持吧,对于九龙巴士的股权,我同样打算持有49.9%就差不多了。”林浩然笑着说道。
    持有三十多,其他人还能有机会暗中偷袭从他手中夺取控股权。
    可如果持股达到49.9%,不管是谁,都根本不可能有这个机会了。
    而如今,他们已经持有36.83%的九龙巴士股份,离49.9%的股份,相差不算太多,也就13个点左右而已。
    没有了鹰君集团、新鸿基地产公司这些竞争对手,环宇投资公司想吸纳13个点的九龙巴士股份,轻而易举的事情。
    而且,如今的九龙巴士,没有了其它财团,他们环宇投资公司想要操控股价,并不难。
    这段时间,九龙巴士的股价,的确涨得太快了,比不少的地产上市公司都要快。
    这样的股价,自然是不合理的,是时候恢复它原来的股价了。
    与苏志学聊了一番之后,林浩然便离开了万青大厦。
    “老板,我们要去哪?”李卫国坐上驾驶室位置之后,转头问道。
    “回深水湾别墅吧!”林浩然想了想,说道。
    他的确有一段时间没有回去过那边了,上一次回去,应该是四月初的时候了,至今也已经有一个多月时间了。
    “好的老板!”李卫国顿时启动了汽车发动机,缓缓驶离万青大厦。
    而林浩然入住九龙巴士的事情,早已经在整个香江闹得沸沸扬扬了。
    在香江,不仅有琳琅满目的早报,晚报的数量也同样可观。
    诸如《今夜报》、《中声晚报》、《天方夜报》、《南华晚报》和《大晚报》等不胜枚举。
    香江,一个拥有五百万人口的城市,其报纸、杂志等媒体数量高达数百家,这些媒体成为了市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日报截稿之后,晚报新闻时段随即登场,这一时段从凌晨一点半延伸至下午三点半,共计十二小时,部分夜报出版时间还会再延长一至两小时。
    在此期间发生的香江本地新闻或国际资讯,都会及时刊登在当天的晚报上,这充分显示了新闻来源的丰富多样。
    市民即时读到当日新鲜出炉新闻,而不需看隔夜消息。
    除此之外,电视新闻、广播电台新闻等,也是了解当日新闻的一个来源。
    因此,上午九龙巴士的临时记者招待会新闻,在傍晚时分,便传遍了整个香江。
    原本,林浩然成为九龙巴士大股东的消息,也仅仅在股民中小范围传播而已。
    可这些新闻通过报刊、电视、电台的传播,一下子就传开了。
    林浩然掌舵九龙巴士的消息,无疑成为了近期的一个热门话题。
    然而,对于他再度出手收购一家上市公司的举动,市民们似乎已见怪不怪,仅将其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他们的注意力,更多地被另一个议题所吸引。
    这个议题,正是《香江商报》的记者提出的那个问题:“林浩然接二连三收购上市企业的资金,到底从而何来?是不是真的如有些人所猜测的那样,他的资金都是旗银行提供的?林浩然到底是不是旗银行在香江的代言人?”
    “你们说说看,林先生的钱袋子到底有多深?好像收购上市公司对他来说就像不钱似的,一个接一个地买。”
    “谁知道呢?当初他收购靑洲英坭公司时,我就惊得下巴都快掉了,没想到后来他竟然能吞下港灯集团这样的香江十大上市企业,紧接着又是中华煤气公司,这才过了多久,九龙巴士也落入了他的手中,如果这些都是他自己的钱,我还真有点不信。”
    “是啊,包裕刚先生都拿不出这么多资金吧?当初包先生为了收购九龙仓,可是费劲功夫才拿下九龙仓的控股权!”
    “是啊,就是李加诚先生,不也是得到了汇沣银行的帮助,才成为和记黄埔的大股东嘛!林先生才二十来岁,怎么可能有这么多钱?”
    “我现在倒是不关心他的钱是从哪来,而是关心他会不会继续收购下去,收购的下一个目标又会是哪家上市公司?”
    “不管怎么说,他毕竟是华人,这总比被那些英资企业掌控要好得多,至少在他手里,我们华人还能说了算。”
    “这话在理,我举双手赞成!管他的钱是哪儿来的呢!”
    ……
    这些消息与新闻,同样传到了扭壁坚、沈弼、施约克等英资巨头耳中。
    甚至,连总督麦里浩先生也对此事表现出了高度的关注,皱着眉头看着新闻。
    倘若林浩然真的暗中代表着旗银行,那么众人对他的态度就必须更加审慎了。
    毕竟,尽管他们背后站着的是英国政府,但在西方世界中,美国才是领头羊,英国并非主导。
    旗银行,作为美国最大的财团之一,在众议院和参议院都拥有深厚的人脉资源。
    难道说,旗银行真的是林浩然背后的大靠山?
    望着报纸上的报道,香江的各大势力首领都陷入了沉思之中。(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