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娇娘 作者:几点浓墨
分卷阅读179
虑,而且是有前提的,你可听好了。”
“是,民女听清楚了。谢皇上,民女一定竭尽全力培育新品种,争取早日向天下推广。”
“下个月郑王就要大婚了,你去瞧瞧吧,省的你偷偷惦记”
“啊?”
这又是一个惊天的消息。
郑王才多大?十岁?十一岁?这就要大婚了?还是个孩子呢!
“嘴闭上!大姑娘家家的,也不知注意仪态。”
“民女有罪。”
“走吧走吧,省的乌了朕的眼。”
“民女告退!”
谢玉娇得了皇命,领了封赏出宫。
在宫门口遇到得胜归来的李天磊。
几年不见,当初的毛头小伙,如今已经是镇南将军了。
李天磊虽与铁蓝心已经成婚,却因小夫妻俩聚少离多,至今还没有孩子。
“李大哥!恭喜,大胜归来,升职在即。”
“同喜,听说你做了件有利天下苍生的大事?”
“哪有那么夸张啊,只是自己瞎捣鼓,还不知道具体如何呢,这不,还因此被人举报蹲了大牢!”
“嗯,听说了!我会让人查一查,看看究竟是何人在作怪?去家里吧,你嫂子在家,老爷子也在,让铁蛋送你过去吧,歇几日再回去。”
“行。”
铁蓝心看到谢玉娇来了也是热情的招呼着。
李天磊家人口也简单。除了夫妻俩,其余下人也统共不过十个。
两个大丫头,三个小丫头,一个小斯,一个门房,两个粗使婆子,一个厨娘。
十几口人住在这三进的院子倒也不显逼侧。
不过眼下李天磊又将升职,这随着职位提升,夫人交际也要提上一个档次。如今的院子可能也就需要换一换了。
谢玉娇和爷爷在京城呆了三天就辞了李天磊夫妻,在铁蛋的护送下回了大山村。
李天磊在家没呆几天,又领兵出征了。留下铁蓝心独守空房,谢玉娇偶尔也去串串门,说说话。
可谢玉娇这翻过年就已经十五岁了。正常人家的女儿都到了成亲的年纪
☆、第一百七十四章 嘉奖
虽说从村长被平安放回来就知晓曲家这次有惊无险,可村民们怎么也没想到曲家不仅有惊无险,反而因祸得福,还得了朝廷赏赐。
特别是那个姓谢的丫头,居然有幸得到皇帝的亲自接见!
见皇上啊!就别说东山村,就连全关溪镇,祖祖辈辈都没有人有过这样的殊荣!
这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周围几个村镇都知晓了东山村有人被皇帝接见!
这可是东山村莫大的荣耀!
就连村长他蹲了一日的牢狱的郁闷,都在听到这个消息的一刻化为灰飞!
紧跟着这个消息而来的是,朝廷把东山村划为水稻实验村,不仅以后不用缴税,而且每亩土地还有不菲的实验补贴。
这可是个惠及全村老幼的福利,让周边几个村的村民眼红不已。
特别是那几个村长,前两天还在笑话东山村村长蹲大狱了。
没想到,这才两天,事情居然来了个如此戏剧性的神反转!
村里大多数人是高兴的,除了张家!
张家人只高兴了,就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反差消息给打击的不轻。
特别是张怀砚,自从村长被平安无事的放回来后,他内心就没平静过,他一直害怕自己举报谢家的事被揭穿。
虽然就算被揭穿是他举报的,他也不会被定什么罪。可让村民以及村长知晓了是他在暗地里整曲家,他怕是无脸在东山村呆下去了。
其实他最担心的是谢玉娇背后的人,会不会帮她出气,对付他以及张家!
这也是张家老太爷这几天所忧心的!
与张家的忧心相比,村里其他人家的喜笑颜开让整个村就像是过年一样,到处充满了喜气。
就连富唐氏都难得的少有打鸡骂狗了。
由于村里要接待朝廷派下来的司农官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住的问题。
于是,村长向上申请了经费,就预备在秋收前把接待用的房子建起来。
要建房,当然就需要人工,村里的青壮年在家门口也能在秋收前挣几个闲钱,也是一件好事!
所以建房的事也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村里建房,谢玉娇没兴趣大热天的跑去围观什么的!
她现在在愁给小叮当准备什么样的贺礼!
符家给了她几车的黄金,之前小叮当还是皇帝的时候也给过她一车宝物,虽说这些东西她全都没动,完好无损的给藏的好好的,但她总不能就这么明晃晃的给小叮当拉过去吧!
她要真敢这么干,那就纯碎是在给小叮当拉仇恨,皇帝能放过已经被发配的小叮当才怪!
谢玉娇自从听到小叮当要成亲的消息,整个人都不好了!
哎!才十一岁的孩子,居然就要成亲了!怎么感觉像是过家家似的!
这个世界果然太玄幻,已经让她无力吐槽。
也不知道跟他成亲的女孩子有多大?是哪家的闺女?脾性怎么样?
最重要的是小叮当可是乐意?
这桩亲事多半不是他的意愿。
谢玉娇猜想这应该是出自皇帝的旨意,小叮当哪怕不乐意也得乐意!
符家也跟她说过,小叮当成亲的日子定在腊月十八,十月的时候宫里会有礼官前去房州恭贺,符家也会派人前去恭贺,到时候符家会跟礼官一起走,也让她和爷爷跟着一起,这样不仅安全,也免得多费周折。
既然如此,谢玉娇就想在正常的贺礼之外,再给小叮当亲手缝制一对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布偶娃娃,就按照前世的小破孩和小丫的样子,成双成对,寓意也好!
也算是祝福小叮当幸福美满吧!
虽然总感觉怪怪的!
秋收的时候,曲家爷孙和司农的官员一起,提前半个月先到金陵的庄子上,盯着庄头召集人把那一百亩的新稻种的稻谷给收了,然后晒干后得知了大概的亩产量。
还算不错,在谢玉娇的预期之类,一百亩水田,收了三万五千多斤的干稻谷,平均每亩产量三百五十斤,比常人家的产量足足高了将近两成!
两成呐!这可是个不小的数目,而是相当喜人的收成了!
从唐朝以来,这水稻的亩产都在三石左右,多也没多出多少去!
如今这一百亩的产量,确实惊到了司农的人!
他们没想到,这对不起眼的爷孙俩,竟然有这么大的本事,这可是能让天下百姓少饿死不少人的功德。
这批稻谷,粒大饱满,当种子最好不过。
司农官员当即就给皇帝上了折子,要求一把这批新收的水稻留存起来,当明年的稻种。
第二天就有官兵接手了了这批稻谷。
分卷阅读179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