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9章 辽东大败
    开个飞机去明朝 作者:我是钢筋工

    第139章 辽东大败

    开个飞机去明朝 作者:我是钢筋工

    第139章 辽东大败

    开个飞机去明朝 作者:我是钢筋工

    第139章 辽东大败

    计划破产,可是仗还是要打的,辽东的军饷还是要筹备的。???壹看书???·1?k?a?bsp;崇祯这边的筹备失败,但是多少也弄了点银子。

    弄了多少?八十万两。

    其中五十万两来自朱常渊在京师的阿九商行还有保和堂医馆。

    至于其余的三十万两,就是崇祯皇帝自己从自己的小金库中拿出来的了,加上薛国观从百官手里搜刮出来的一些,八十多万两银子悉数第一时间送往辽东。

    而远在锦州的洪承畴在收到了这八十万两银子以后,脸上的表情真可以用哭笑不得四个字来形容。

    八十万两银子很多是吧。

    看上去而已!

    其实不算四十万大军的伙食费,单单是军饷这一处开销,每个月就要四十万两,八十万两银子也只是够两个月的军饷而已。

    可是饭还是要吃的。

    满打满算,带上辽东本来就有的物资,养活四十万人两个月没有问题,战事一旦拖到两个月以后,大明必败无疑。

    “总督大人,怎么办?”原密云总兵官唐通看着朝廷送来的这八十万两银子,脸色有些阴沉的问道。

    洪承畴叹了一口气,摇摇头,说道:“无他,死守耳!”

    “朝廷现在送来八十万两银子,也够一阵子军费了,可能是先期的军费,后续估计还能到来一部分,我们要好好谋划,怎么退皇太极的大军。”

    洪承畴是辽东地区最大的军事长官,自然不能跟眼前这个叫唐通的家伙说实话,别人他不知道,可是这个唐通他是知道的,这货看上去长得威风凛凛,像是一代名将,可其实虽然不是草包,也只有中人之姿,且畏缩怯战,风一吹就倒的两边草。

    崇祯的圣旨中明明说了这次的银子就是全部。可惜,他不能告诉唐通。

    “国柱,你随我来!”洪承畴将圣旨卷起来,放在手中拿着。??一看书??·1?ka?n?shu·cc一挥手将杨国柱带进了自己的密室中。

    “总督!”杨国柱行礼。

    杨国柱之前也是镇守一方的将领,且战功赫赫,这次朝廷将九边精锐尽皆集中到辽东地区,自然会把他们各自的统帅也征调过来。

    杨国柱心里,洪承畴虽然是文人出身。可是此人临危不乱,思路清晰,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出现情况后应该如何应对。

    这种大将之风,才是领导者之资!

    所以,杨国柱对他一向都很尊重。

    “国柱,当前的局势你怎么看?”洪承畴满脸忧虑的问道。

    “总督,国柱不敢班门弄斧!”

    “说!”洪承畴亲自给杨国柱搬了个凳子坐下。

    “谢总督。”杨国柱坐下来以后,说道:“属下这些日子和鞑子也有数次交锋,他们的队伍比山西和陕边的那些民贼可是难对付多了。其战斗力应在我大明军队之上,特别是他们的那六万骑兵,甚至可与咱们的关宁铁骑一较高低。”

    “所以,属下以为,辽东还是以防守为佳,等他们啃不动这块硬骨头的时候,自然便会退兵!”

    杨国柱说的很有道理,皇太极最怕的是什么,就是大明帝国的坚城大炮,要是和他在野外作战。他一万人能打明朝军队两万人甚至更多,可是如果攻城,他十万人都攻不下一万人防守的城池。

    这已经经过大明朝将领的多次验证,比如最早的圆嘟嘟。后来的孙承宗,甚至是吴三桂等等。

    可是,这要建立在一个基础上,有粮草,可以守!

    如果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守个鸡毛。

    杨国柱显然是不知道崇祯皇帝的圣旨的。

    洪承畴听了后。苦苦一笑,叹了一口气,说道:“国柱之言深得我心,我又何尝不知坚守最为有利,而且,若是我洪承畴在此,他十个皇太极也别想进入关内一步!”

    “可惜啊,我们不能坚守,而且还要主动寻找皇太极的主力军,决一死战,若是战决,尚有一线生机,若迁延日久,则必败无疑!”

    “大人何出此言呐?”杨国柱疑惑了。要??看书??·1?k?absp;洪承畴展开圣旨,递到了他的面前,说道:“你自己看看吧!”

    “这,这!”

    “这!”

    杨国柱越看越是心惊肉跳,到最后不得问道:“大人,现在如何是好?”

    洪承畴说道:“暗中调集兵力,一个月后松山会和,以我军的人数优势与皇太极决一死战,而且,还要出其不意!”

    +++++

    话分两头说,杨嗣昌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攻伐张献忠,不但没能平定蜀地,还损兵折将,白白的替张献忠刷了一波威望。

    更加让他揪心的是,由于他的出征失利,直接导致了皇太极的再次率军直扑辽东锦州、松山地区。

    杨嗣昌很内疚。

    回到长安后一直和朱常渊住的不远,身子突然也差了下来,竟然重病不能远行。

    给皇帝上了几封请罪的奏疏,皇帝也都没有回复,既没有苛责,也没有安慰,弄得杨嗣昌心中如同打鼓一样。

    其实崇祯皇帝虽然收到了他的奏疏,可实在是没法回复,当初率军伐蜀是他这个皇帝极力主张的事情,现在也不好将责任全部推倒臣子的身上不是!

    而且,辽东的事情整天就吵得他欲仙欲死,哪里还有心情理会杨嗣昌。

    他这不经意间的冷落不要紧,造成的后果就是:杨嗣昌在愧疚中竟然病死在了长安城,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朱常渊命人将杨嗣昌的尸体还有他临死前写的奏疏全部运送到京师,并写一封奏疏说明情况给皇帝,催促朝廷调派三边总督过来总督军务。

    杨嗣昌可谓是崇祯的知己,是他这辈子最信任的大臣,当然了,这个大臣也没有让他失望,帮他做成了许多事情。

    不过,天意不可违,杨嗣昌终于还是走了。

    崇祯悲伤的送走了这位亦师亦友的伙伴兼下属。

    可是,他的悲伤才刚刚开始!

    九月。洪承畴在辽东的局势上做了一个当时最正确的决定,全部集结四十万大军从各个方向包围,将皇太极的十六万主力军全部纳入了包围圈内,围困在了松山。

    声势浩大。威势震天。

    就连一向高傲自负的皇太极都吓了一跳。

    在他的印象中,大明朝除了朱常渊的军队之外,什么时候会主动出击了,不都是所在乌龟壳里作战的吗!

    不过,作为一个打了一辈子仗的老油子。此刻的皇太极并不紧张,而且,内心深处略微有一丝兴奋。

    这可是大明九边的所有精锐啊,人数虽多,可是如果这一战能够胜利,自己日后甚至有可能打进北京城呢!

    “防守!”

    皇太极当即下令,所有十六万人缩成一团,顿时像是刺猬一样将自己的全身上下全部防御起来。

    大明朝的军队虽然多,可是接连几次攻击过后,现皇太极的军队虽然被包围。可是丝毫不乱,战斗力强的简直是爆表!

    怎么打也打不进去。

    到后来,皇太极的军队竟然还放出骑兵来四处冲击,希望找到突破口。

    是的,皇太极在寻找突破口,他可不想这样一直被围起来,而且,幸运的是,经过一轮试探之后,他还真的成功的找到了这个突破口。

    在所有明军的包围圈中。皇太极现有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很弱。倒不是他们不能打,而是他们好像过来就是为了敷衍了事,出工不出力。

    试探了几轮之后,皇太极也知道对面是谁的队伍了。密云总兵唐通的军队。

    一旦找到突破口,毫不迟疑,立即、马上调转兵锋,骑兵在前,步卒在后掩护,一阵冲杀将唐通的军队冲击成了散兵游勇。并且,很幸运,皇太极还抓住了唐通这个家伙。

    而唐通这货也很没有节操,立地投降,简直考虑都没有考虑一下。好像这次他大老远的从遥远的密云过来,就是为了投降一样。

    冲出突破口以后,士兵心理负担减轻,皇太极掉马回头,就在原地和大明的四十万军队做了一场赌博性的战争。

    骑兵在前步兵在后,一阵冲杀进入大明军队的军中,简直就是一场毫无悬念的屠杀。

    吴三桂见势不妙,自己率领六千铁骑直接逃跑。

    总督洪承畴率领大军就近撤军,最后只有万余人被他带着进入松山。

    唯有宣府总兵杨国柱率部拼死抗争,与皇太极血战一昼夜,战斗到最后一人,而后横刀自刎,绝于疆场之上。

    此战,大明四十万大军顷刻间灰飞烟灭,清兵损失不过三万人。

    皇太极一鼓作气,趁着自己人多,直取松山,围困二十天后破城而入,生擒蓟辽总督洪承畴。

    此战,京师大震,朝廷大震、崇祯大震,而后,整个天下大震。

    九边精锐,尽毁一旦!

    大明帝国最后的金戈铁马,已然烟消云散。

    就连远在陕西之地的朱常渊,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都忍不住差点一口老血吐出,大骂:“你们这些人都是猪么,一战损失四十万人。”

    然而,这还不是最终的结局。

    结局是皇太极乘胜追击,舍弃步卒只带着六万奇兵,一路从松山打到大凌河,又从大凌河打到锦州。

    而后左屯卫、右屯卫、宁远甚至山海关,一路兵不血刃,几乎就像捡城池一样将辽东之地尽数占领。

    直到最后,吴三桂堪堪凭借地利守住山海关。

    至此,关外辽东之地,寸土不为大明所有!(此章描写松锦大战是为了剧情需要,无论时间还是事件的整个经过都和史实出入巨大,勿喷!)

    第139章 辽东大败

    -

    第139章 辽东大败

    -

    第139章 辽东大败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