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英雄 作者:贰零肆柒
第七十三章 别了
清末英雄 作者:贰零肆柒
第七十三章 别了
端午节很快就过了,今天已经是6月3号,杨锐住进了顺风旅社,明天就要离开了。这些天杨锐除了和学生开会,准备远行的东西,同时指导监督沪上旅店调查事宜。之前从荷兰银行贷款的一百万后面分了两期,第一期二十五万块用于开各类工厂的,已经贷出来了,这里面有四万块备用金的,这里面可以先拔出三万块用于开龙门客栈。另外七十五万已经拟好合同,就等张四先生那边回复消息了,只要他那边一旦确认清廷批复开矿,那么就去银行签字贷款。当然这批贷款的条件就没有杨锐的那一笔那么优惠了,年利息增加到六厘、九七折交付不说,还要贷三年,不允许提前还款,但是幸好没有附加什么条件,这批贷款剩下的七十五万块的合同签字权杨锐已经书面授权给钟观光了。
煤矿的事情还是没有消息,张四先生好几日前就去了南京办理此事,自己也不好追问情况,估计按照现在清廷办事的效率,要等到下个月才能有回复吧。现在呢钱也准备妥当了,机器和工程师也都和德国那边商量好了,需要就立马派工程师过来——周六吕特就派人传消息过来了,德国的公司非常有意承接煤矿的设备销售和建设规划事宜,当然,德国人的报价不低,总报价高达八十万马克,合大洋四十万块,白银近三十多万两,价钱比几十年前的开平煤矿要便宜,但略去白银贬值的因素,考虑到开平煤矿那个价格是三十年前的,德国人的报价还是有些贵的。贵也是没办法,因为被后世的某些信息洗脑,杨锐对德国货有一种偏爱,感觉德国货就是一流货。而且现在他能选择的面太窄了,现在的美国货就如后世的中国货一样,虽然便宜,但却不耐用,用日本货则还不如自己生产,其他英国法国的还是少惹为妙,说不定机器买好了,煤矿就不是自己的了。
煤矿设备要花个四十万块,修二十公里的简易铁路和船运码头则需要二十五万块,加上买地的十万块和流动资金十万块,这里就需要八十五万,还有就是买运输驳船需要八万块,这些加起来九十三万,保守估计为一百万。目前自有资金只有七十三万,加上张四先生认购的十万块,现有资金一共是八十三万,不够的十多万是准备给当地股东的,湖州的湖商很是出名的,富得流油,十多万根本不算什么,就是整个煤矿一百万的盘子他们一家也能拿的出来。当然这些都是交给阿德哥去操作了。如果不出意外,等杨锐回来的时候,这煤矿就已经开始卖煤了。
杨锐在本子上算账的时候,门外有人敲门,喊了声进来,钱伯琮带了个学生进来。他说道:“先生,他这边也要申请安家费的。”旁边的学生有些羞赧。
这个同学他认得,叫陈广寿,杨锐哈哈的笑笑,故意使得气氛欢快些,减少他的羞赧,让他们坐下后,宽慰的说道:“好好,陈同学请坐。”拿过申请单签字,签完又说道:“你家在衢州是吧,放心吧,这钱今日就会寄出的,留在沪上的后勤处会和你家保持联系的,有什么难处会全力帮忙解决的。”
陈广寿有些激动,他家境不好,此去最不放心的就是家人了,现在会内发放安家费还会照顾家里,这让他很是安心。他站起来对着杨锐深深的一躬,杨锐对学生的这种感谢受之有愧,人家都为革命卖命了,家人得到照顾理所应当。连忙站起来把学生扶起来,说道:“陈同学使不得,我们都是为国革命,家人生计会里应当负责。”
这陈广寿也是个狠人,听了杨锐的话也没有再说什么,默然的出去了。杨锐却是感觉到他的决然,革命时代的人比后世纯洁多了,从不为己、一心为国,真是让人敬佩不已。杨锐想想自己,只感觉惭愧非常。
为了让大家走的放心,杨锐提出安家费这个东西,虽然除去船票等可用资金只有九千多块,但还是准备拿出两千多块做安家费。当然这个安家费是要申请的,虽然这年代的能读书的学生其实家里一般都是殷实的,根本不差钱,但还是有少部分家境不好的学生需要这笔钱的。申请的一律发放五十块,没有申请的则发放五十块的白条,等日后资金宽裕发给大家。当然很多学生不把这当回事,但杨锐还是让管账的学生记好。
等学生们走后,杨锐没心思算账了。学生对家人的眷恋,使他不由得想到程莐,他决定走之前给她写最后一封信,就算是诀别吧。可每次提笔心里都乱的很,不知道该怎么起头,自己还真是优柔寡断啊,昨天晚上写公事写到早上,滔滔不绝,可轮到私事就惆怅了。
晚上的时候,钟观光和王季同都过来旅社和杨锐碰头,杨锐这一去可就要大半年的。本来他可以不去的,但是军校新开,和雷奥那帮人也要会面深谈,这干的毕竟是杀头的活计,而且不是一次性买卖,不到现场很多事情也就无法协调,加上学生一下子到这么远的地方,没有个老师带着思想一定不稳定。杨锐把昨天晚上写的备注拿了出来交给他们,文字分为两份,一份是商业类的,主要与工厂的各类事物有关,特别是他的名字在《革命军》里面出现,虽然只是“竟成我兄”这几个字,但还是很容易暴露的,他在陆行工厂的股份要马上转移到开设的外资公司去,撇清自己和商业这条线的关联;另外一份是革命类的,主要是宣传教育情报后勤等工作的事项。
三个人迅速的把里面的东西过了一遍,有问题的地方马上讨论解决,很快这些都讨论完了。之后,王季同说道:“竟成,上次潭州的那件事情有眉目了。”说完把一张纸递了过来。
杨锐接过,上面写的是潭州第一首富朱昌琳的资料。朱昌琳,字雨田,自号养颐老人。此人发家是因为囤粮,某年丰收谷价低贱,他掏尽家底大举购进,第二年的时候因为潭州久旱,洞庭水灾,一时谷价暴涨十多倍,就这么一年功夫,朱昌琳就成了富翁了,之后朱昌琳和清廷关系密切,和湖南同乡左宗棠、谭钟麟等甚是亲密,又涉入淮盐、茶叶这两个行当,财富更是剧增,成为潭州首富。发财之后的朱昌琳很是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修路捐款赈灾等等都做了不少,前几年还捐款十三万两要凿通湘江和浏阳河之间的新河。
杨锐猜测这个朱昌琳应该是后世总理传中说的曾祖父,按照书上说的,前明宗室的名字都是有讲究的,朱元璋把子孙的事情安排的妥妥的,做什么都规定的死,这个朱昌琳应该不是族名,这么一个潭州首富找是很好找,但是要说服人家革命那是千难万难的,毕竟人家是首富什么都有,还要跟你去干什么革命啊。杨锐问道:“还有其他的资料吗,比如他们家族的?你们准备怎么做啊?看起来这难度不小啊”
钟观光对这事情一直很关注,但资料传来说到怎么入手还是犯难的,这事情只能是在隐秘进行,最关键是要获得朱家人的同意,愿意革命这样才能拿到宗室的谱牒印信,这个就是宗室的唯一证明,不然就是把人绑出来,也没有人会相信自己推出来的人是前明宗室。他叹了口气说道:“我想了一晚上了,实在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啊,人家家世殷实,又对名利不感兴趣。又是地方名望,要想让他革命还是难啊。”
对于这事情杨锐还不是很着急的,现在到辛亥年还有八年,东北除外,真正在整个东南发动革命的时候是在日俄战争之后,现在到日俄战后还有两年呢,两年时间不可能会想不到办法。笑道:“这事情可要慢慢来,最好的办法是去到潭州,接触接触这个朱大善人。然后在看看如何想办法,要不然我们在这里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王季同感觉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最好就是去潭州看看实际情况,不过他不知道以什么名义和对方接触,问道:“看来也就只有这样办了,就是不知道我们怎么和对方接触呢?”
钟观光脑子比较活络,他已经想到了,说道:“还能以什么名义,就以商业上的名义好了。不过还要派个顶用的人去潭州坐镇,接触接触看看。”
他们想的办法很好,但是杨锐还有更好的办法,他说道:“最好能派个老师去就好了。现在新学才开,很多地方还没有,如果朱家是私塾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派一个新学老师过去,最好是湖南人,我们学社里有没有湖南的,有的话最好能发展一下,但是人一定要灵活可靠,不然这事情就要搞砸了。”
杨锐的办法比钟观光的更进一步,真要是能有这么一个老师打入朱家,那么这事情的成功率就大大增加了。
“湖南人?”王季同开始想学社的那些人和平时的一些朋友。“对了,好像章行严就是湖南的,此人本来是在南京陆军学堂,因为拒俄退学,后来学社这边义勇队没有教习,孑民就把邀请这些退学的学生过来了。此人现在是苏报的编辑,自从他执笔后,这苏报革命呼声越烈,影响甚大。我们做他的工作还是有些困难的。”
苏报现在的言论很是激进,原来是换了主编啊,难怪!看来这个章行严也是个愤青革命者,要他参加革命很容易,但是要他做这样的地下工作就不知道能不能压住那腔热血了。“还是接触接触,看看再说吧,”杨锐觉得还是试试看好了,“要是和我们志同道合,那么就欢迎加入,潭州的事情要特别保密,看不准的话先不说。人我们可以慢慢找的。”
湖南人在沪上还是很少的,这里广东、福建、浙江、两江的人多,不过据说现在的道台是湖南的,不过那个层面的人不是杨锐他们要找的。几人又聊了些事情,王季同和钟观光就起身离开了,送到门口的时候,杨锐把下午写就的短信交给钟观光,说道:“找个机会,帮我把这信交给那个姑娘……”
钟观光接过这薄薄的信,没有说话,神色复杂的看了杨锐一眼,他早已发现了一些不对头的地方,只是男人间这种事情不好问,现在见杨锐要他送信只是用力的点点头,然后转身和王季同离开了。因为要保持低调,两人明天将不会来送行的,这一别就只有来年再见了。
杨锐站在门口看着他们远去,心头不由的一黯,默默的在心里说道:“别了,我的爱……”
≈ap;lt;/a≈ap;gt;≈ap;lt;a≈ap;gt;手机用户请到阅读。≈ap;lt;/a≈ap;gt;
第七十三章 别了
第七十三章 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