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卷 第八十章 嘉靖的眼光
    张岳字维乔,号净峰,正德十二年进士,初授行人,因谏阻武宗南巡,被廷杖,贬为南京国子学正。
    嘉靖继位,张岳官复原职,迁行人司右司副,后迁南京兵部武选员外郎,擢兵部郎中。
    大礼议中,张岳因与内阁首辅张璁意见不合,被贬广西提学佥事,而后张璁又借口张岳不用新法选贡生,将其贬为广东盐课提举。
    张岳虽屡遭贬谪,并无怨言,依旧勤勉任仕,一上任就革除种种盐务弊端,推行“以田办盐,以亩科税”,使盐务走上正轨。
    嘉靖或许是看重其韧性,又或是为了警告日渐骄横的张璁,竟然将张岳调回都察院,充任御史,随后又擢其为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
    应该说,嘉靖不犯糊涂的时候,眼光还算是比较好的,张岳的确是一个清正廉洁的能臣干吏,这点从张家举步维艰的境况就能看出来,他是那种宁愿家里挨穷,也不愿伸手去贪腐的好官。
    不管是提学佥事还是盐课提举都是比较容易捞钱的职位,郧阳抚治就更不用说了,他只要稍微抬抬手,一年随便都能进账几万两,张家也不会因为经济紧张到处想办法,甚至为此不惜牺牲自己女儿的幸福。
    这样清正廉洁的官员在这年头真不多见了,嘉靖能一眼相中,足见其眼光还算是不错的。
    紧接着,又一个官员的任命,更能证明嘉靖眼光独到之处。
    这一项任命其实还和杨聪有关,因为杨聪设计,山西巡抚陈达贪腐一案暴露,陈达直接被论罪处死,山西巡抚之位就空下来了。
    这会儿北元余孽正在西北肆虐,山西巡抚之位自然不可能长期空悬,嘉靖又做出一个英明的决断,直接擢都察院御史,辽东巡按曾铣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
    这个曾铣可不得了,他虽然是个文官,却知晓兵事,精通谋略,善于用兵,在巡按辽东期间他就平定了辽阳兵变,将辽阳的赵劓儿、广宁的于蛮儿及抚顺的叛卒头目,悉数擒获,悬首边城,使得辽东因此而大定。
    这么一位能臣干吏,其实资历并不怎么样,因为曾铣是嘉靖八年的进士,干了三年长乐知县便升为都察院御史,随即便巡按辽东去了。
    也就是说,曾铣总共才踏入仕途六年时间!
    嘉靖八年的状元郎罗洪先还窝在翰林院原地踏步呢,三甲出身的曾铣却已经连升六级,直接成为封疆大吏,不得不说嘉靖的眼光真的很不错,只要是个人才,入了他的法眼,基本都能得到重用。
    只可惜由于张璁和夏言的刻意打压,正德嘉靖两朝的九位状元,包括数十位一甲和二甲前列的才俊都没机会入他的法眼,如果不是这样,嘉靖前期,大明恐怕将呈现真正的盛世。
    当然,也正是张璁和夏言使劲打压这些人,他们才有出头之日,如果让这些人冒出头来,基本就没他们什么事了。
    这个曾铣,正是因为三甲出身,才没被刻意打压,才能展露头角,因为三甲出身的进士基本上是不可能入内阁的,除了夏言这个奇葩,有明一朝历史上基本没出现过三甲进士入阁的情况。
    这个曾铣也算是个奇葩了,三甲出身,六年时间便成为封疆大吏,在有明一朝的历史上也很少见。
    不过,这种事,是福是祸还不好说。
    历史上,曾铣也是六年时间便爬上了封疆大吏的高位,成为山东巡抚,随后他又被提拔为陕西总督,负责指挥大军与北元骑兵作战,他刚一上任便一改明军颓势,屡败俺答骑兵,使得北元余孽不敢再轻易入寇,甚至他还曾提出收复河套,一举荡平漠南草原上的北元余孽,使得大明北境长治久安的大计。
    可惜,他正赶上严嵩和夏言恶斗,严嵩为了将夏言拉下马,直接联合屡战屡败的咸宁侯仇鸾,诬告曾铣联合夏言谎报军功,结果曾铣这个令北元余孽闻风丧胆的大功臣反而被自己人给陷害,直接押解回京,斩首示众,家人也被流放三千里充边!
    曾铣一案可以说是有名一朝最大的冤案之一,一代名将就这么成为夏言和严嵩恶斗的牺牲品,不得不说,他真是个大大的杯具。
    当然,这个时候的形势与历史上已大不相同,夏言并没有顺利当上内阁首辅,严嵩貌似还在南京,曾铣出任的也不是山东巡抚而是山西巡抚,可以说历史已经改变了,那么,这千古奇冤会不会再次上演呢?
    不得不说,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正是这个时候,严嵩进京述职了!
    他也不知道进献了几副什么样的青词,很快便博取了嘉靖的欢心。
    这个时候,嘉靖也如同历史上那一般,开始犯迷糊了,他竟然将严嵩迁为礼部尚书,直接让夏言成了个光杆内阁大学士。
    或许,他这是在惩戒夏言,因为夏言这段时间的表现着实有些恃宠而骄的感觉,嘉靖或许就是想通过此举告诉夏言,你不行,有的是人顶替,不要一朝得志便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而严嵩也不知道使了什么手段,不但博取了嘉靖的欢心,还让夏言也开心不已,礼部尚书被夺之后,夏言不但没有生气,反而一天到晚兴奋的不得了,仿佛多了一副左膀右臂一般。
    或许,他以为,严嵩是来帮他对付阳明一脉的,殊不知,严嵩比他可狠辣多了,这家伙,为了掌权,不但会逮着敌人往死里弄,有时候甚至连自己人都弄。
    夏言还不知道,这是他一生最大的败笔,他这是生生给自己招来了一个阎王啊!
    随着严嵩的上任,两京官员的调换也慢慢进入尾声,京察差不多就此结束了,而接下来就是针对地方官员的大计了。
    这大计嘉靖就不可能全程掌控了,因为大明的地方官员实在是太多了,如果算上知县、县丞、县教育等芝麻官,大计涉及大的官员足有上万,他自然不可能一个个去了解,去调动。
    嘉靖可能认为,他不需要再去一一关注,也不会出什么问题,因为他已经安排好了,负责大计的内阁、吏部和都察院他都已经安排妥当了。
    内阁首辅李时是典型的老好人,而且还有夏言盯着,应该不会乱来。
    吏部尚书张邦奇是刚从南京调过来的,而且吏部还有很多夏言一党的官员制衡,应该不至于出什么叉子。
    都察院左都御史屠侨是跟夏言联合了,但是有张岳这个清正廉洁的干吏盯着,应该也不会出什么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