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零三章,恭喜李老师,贺喜李老师
    这部电影,我不走流程了,直接吹爆,这可能是我这些年里看过的最好的电影。”——著名up主lex大宝贝。
    “是假酒,有关部门在审核这部电影的时候一定喝了假酒!”——著名影评人杨孟雨
    “《活着》这部电影具有一定的史诗性,这种史诗性被包装在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之下,同时隐隐露出一股的悲悯情怀和伤感的黑色幽默。影片的个人生存状态和苦难,在经过精简的历史背景里,体现出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和时代的荒谬感。影片的结尾虽然绝望,但颇引人深思,我甚至有一种被治愈的感觉。富贵的一生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片中对大快进、文化大改造等时期也进行了温和的讽刺。影片中的绝望、无助、无力在黑色幽默里得到转变,变为华夏人在艰难生存状态下的忍受。”——金鹰网络。
    “我们都活着,行尸走肉或好高骛远,都是一种生活,从繁华阅尽到安于现状,活着,是唯一的藉口和安慰。李云执导的《活着》让我们重看历史,犹如一场旧梦,人命在历史的洪流中,貌似一场笑话,生命的轨迹,没有圆点,只有一次次无可奈何的苟且,就好像电影里出现最多的台词‘活着,活着就好’一样,唯有活着,才能证明生命的不屈。”——影评人张力。
    “电影开头出现的是红色的书法大字——活着,那笔墨像是死人的血,又像在庆祝“活着”这件喜事。李导用一个近乎荒诞的故事,讨论生与死,历史与现在,我刚刚查了一下,这位李导比我小将近20岁,可他看事情的透彻和戏谑仿佛让我看到了我老师一样...这部电影是一部艺术品,一部真正的艺术品,在这里允许我称呼他一句‘李老师’,我心服口服。”——新华社主编王向伯。
    口碑还在发酵。
    很多人用‘艺术品’‘瑰宝’来形容这部电影,评价之高让人汗颜。
    许多人发微博都不用‘李导’来称呼了,而是用‘李老师’‘李先生’这种带着崇敬的称呼。
    然而有人不服气了...
    “我虽然没看过这部电影,但从各位的评价来看,恐怕也是一部好电影,当然,我不否认这可能是一部好电影,但用‘先生’‘老师’来称呼这位李导是不是过誉了?是否玷污了在我们华夏传统里,代表知之的‘先生’之名?”
    发微博是一个叫做刘一能的传统文学作家。
    他发这条微博倒不是想要蹭热度。
    纯粹是因为酸而已...
    他一个大文豪作家都没被人称呼过‘先生’呢,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何德何能让大家叫的那么心服口服?
    然而,刘一能只是抱怨而已...
    却有人顺着这个由头开始了。
    “对啊,他哪里配...”
    “先生这个词不能轻易玷污。”
    “历史上称得上先生的哪个不是文坛大家,大艺术家,各位评论之时还是略有偏颇,他也就拍了一个电影而已。”
    各位带着微博大v头衔的传统文学作家纷纷出来站队,表示他不配被称为先生。
    此时,大导演云云头号粉丝郭美丽富婆加入战场。
    “哟呵?各位大文豪们出来酸辣?拍电影拍的好还不配被称为先生啦?亏你们还自诩为作家呢,不知道电影也是八大艺术形式之一?(绘画、雕刻、建筑、音乐、诗歌(文学)、舞蹈、戏剧、电影),明明都是搞艺术的,人家成就就是比你们高,你们酸什么酸呢,更何况,云云还是在潘阳楼留过词的,在文学方面你们也不配给他提鞋。”
    郭美丽战斗力爆表,舌战群儒不落下风。
    各位在微博后的传统作家们红了脸,其实最主要还是酸了人家李云在潘阳楼留了自己的词,借着‘先生’这个由头发个难而已。
    潘阳楼留词啊,这多少文人墨客都没法做到的事情,凭什么他这乳臭未干的小子做到了...
    “一间饭店而已,留词又能证明他当得了先生这个称号?”
    刘一能再出来反驳。
    虽然他的文采根本不足以在潘阳楼上留字,但这里是哪里,这里是网络上啊。
    键盘在手,天下我有,嘴硬谁不会?
    “你都满地打滚了我没办法反驳你了,只能祝你马[emoji]买菜必超级加倍。”
    “粗...粗俗,李云的粉丝都这样的吗?呵,可见其本人素质...”
    就在争端又一次开启的时候,一条微博突然@了刘一能以及一大堆传统作家。
    “恭喜李老师的《水调歌头》收录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科书里。”——by苏沐秋。
    苏沐秋这一条微博发出来,瞬间就炸裂了。
    收录进教科书了?
    那些所谓的文人墨客也懵逼了。
    收入教科书...这不可能吧!
    要知道收入潘阳楼是困难级成就的话,那收录进教科书里就是史诗级的成就了啊!
    如果是别人说出来的话,绝对是半信半疑,甚至要转发五百次送楼主进去的居多,可苏沐秋可是流行天后啊,难不成她会说造谣的话不成?
    造谣的几率很低。
    但抬杠还是要杠的..
    正当刘一能想要抬杠的时候,突然又是一条微博骑脸了,并随着苏沐秋的微博顺利爬上热搜。
    “我很幸运能够遇到这首词,也很感谢李先生能同意将这首词编纂进教科书里,我这里先将水调歌头的全文贴在这里,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们先看看,也许你们明年就要全文背诵并要求默写...”——人民教育出版总编社黄丙天。
    这一条微博出来炸裂了。
    一来是初中的小朋友们炸裂了,这好端端的加了一篇全文背诵的课文进来,真的要哭了...无数初中小朋友们发微博控诉李云。
    而微博其他地方也炸裂了,惊闻这居然是真的,李云写的词真的被编进教科书里了。
    “文豪牛逼!”
    “以后谁还敢质疑我们叫他‘李老师’‘李先生’,那些酸笔文人们,你们写的东西上过教科书吗?”
    “哟,现在装死了啊,刚刚阴阳怪气酸的时候在哪啊?”
    网络舆论又一次引爆,这一次包括刘一能在内的文人们无法反驳什么了...
    毕竟,他们是真的进不了教科书啊!
    于是乎,水调歌头又一次爆红了网络,占据了热搜榜单,连带着苏沐秋的《水调歌头》的热度都起来了...
    《活着》,也是彻底的爆红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