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在卫觊的计划中,是要邀请天下鸿儒名宿共襄此文坛盛会,一来可以狠踩一把秋明,二来自己也可以借机出出风头。谁知道请贴发出以后,大多如石沉大海,十之八九都借故推托不来。
卫觊开始还以为是自己声名不显,可是请贴上面还有蔡邕的落款呢,难道那些人也不给蔡邕面子?他再一打听,几乎把鼻子都气歪了,原来前几天豫州刺史王允上书弹劾中常侍张让等勾结黄巾私相授受,请天子严查。
这一下好象捅了马蜂窝一般,满朝满野人人自危,要么撇干净和黄巾之间的关系,要么撇干净和王允之间的关系,个个都忙得团团乱转,哪有时间来赴这个文会?要不是蔡邕面子足够,最后终于还是赶来了五六个闲云野鹤般的泉林隐士,卫觊几乎怀疑自己都要成为笑柄了。
当秋明走上前厅时,看见的就是七八个或老或少的儒士正襟危坐于高台之后,一个个须仰视才见,简直要压出他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秋明嘟囔道:“不就是个文会吗?怎么做成个论文答辩的派头来了?”
蔡邕也觉得这样的做派似乎有些太严肃了,不过卫觊坚持秉田午稷下之风,成师旷论学之台,颇有古贤者之意境,蔡邕也就随他弄去了。但是考虑到文姬的反应,他又忍不住出声道:“则诚,今日只是谈经论道,述典阐文,你也勿须太过拘谨了。”
秋明答应一声,却笑嘻嘻地对坐在正当中的白胡子老头道:“玄翁,许久不见了。”
这老头正是当世大儒郑玄郑康成,他哈哈一笑道:“是啊,自从汝南一别,不觉又是数月。这些日子来听说秋小郎做得几件大事,今日特来一晤耳。”
卫觊一听,原来你们两个是借机来叙旧了,心中便有几分不愉,可是郑玄是当今硕果仅存的经学大师,就连卫觊的老师见了也只能执弟子礼,卫觊更加不敢在脸上表现出丝毫不满来。
蔡邕见郑玄待秋明如此亲厚,心中又惊又喜,问道:“玄翁何以知秋明?”
郑玄笑着把秋明在许子将府中对句之事说了一遍道:“此子年纪虽小,却善打机锋,老夫这次来,只为看各位如何出题难他。”
众人都是心中大骂,你刚才说秋明曾经对句称老畜生怎能出蹄,现在又叫我等出题,这不是等着看我们的笑话吗?当下都是眼观鼻鼻观心,各个如老僧入定,就是没人肯抢先做这个老畜生。
卫觊见大家都不出声,心知此事要糟,他灵机一动,把蔡邕问自己的话原样问了出来:“未知秋则诚平日治何经典?”
他一开口,厅中众人都松了口气,原来是这个小畜生先出了题,当下人人微笑,静等秋明回答。
秋明这些天诵经背典,被蔡文姬蹂躏了个惨,最后终于悟出来一个道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胖子不是一天吃成的。在强烈的逆反心理下,他决定出其不意,反其道而行之,不再跟着卫觊的套路来走。
看见卫觊掩饰不住的得意笑容,秋明谦逊地道:“秋明平日所学,唤作圣经。”
蔡邕一下子愣住了,自己不是很巧妙地让文姬去准备诗经和尚书了吗?怎么迸出来个圣经?这个圣经又是什么经?
在座的各位鸿儒大匠互相交换着眼色,纷纷摇头,卫觊看在眼里,大声道:“秋则诚欲效乌有先生以对子虚乎?圣经之名,闻所未闻,定是你胡编乱造出来以搪塞我等。一个人无知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还不承认自己无知。”
秋明仰头望着天花板:“一个人无知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还不承认自己无知,这话说的真是妙极了。你闻所未闻,就可以说圣经是子虚乌有吗?”
卫觊怒道:“不仅是我闻所未闻,就连在座的各位大儒也都闻所未闻,难道还不是你编出来的吗?”
这时郑玄右首一个老者忽然开口道:“这圣经,我曾经听说过的。”
卫觊一看,此人乃公羊派鼻祖胡母生之后胡母班,为人刚正不阿,似乎不象个会说假话的。胡母班道:“吾曾祖作《公羊春秋》时,得董仲舒献极西大秦之地圣经一部,期间多有借鉴者,此事在我家中书卷多有记载。”
蔡邕问道:“此经现在何处?”胡母班道:“王莽乱政时已经遗失了。”
卫觊讶然道:“只凭家书记载,又未见实物,何以能肯定必有此经。”
胡母班忽然正色道:“其实,这实物,我也见过的,在河伯洞府。”
众人皆是动容,原来这个胡母班也是个传奇人物,曾经为泰sd岳大帝向黄河河伯投书,曾入阴曹地府也曾赴河伯酒宴,既然他说在河伯洞府见过圣经,想必不是做假。
郑玄道:“古人云内圣外王,这圣经想必为前圣所著,不知其义如何,秋小郎且试述一二。”
秋明见他们认可了自己的胡说八道,心中大喜。他曾经有两个信教的室友,每日里在他耳边叽叽歪歪的传教,虽然秋明一点也不感兴趣,但是或多或少总记住了一些词句。当下就把一些类似“君不以兵多得胜,士不以力大得救”、“舌虽柔可胜骨之坚”等句子一一盘出,引得这些大儒赞叹不已。
卫觊听秋明所说圣经,自己一句也未曾听过,终是忍不住道:“这圣经乃是西方大秦传来,于我华夏衣冠何益?秋明你切不可误入歧途。”
秋明只求过了经史典籍这关,若是真要斗起嘴来,又怎么会怕了他,当即笑道:“古人今人如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这圣经讲的是人生世间至理,岂分东方西方?”
郑玄抚须道:“秋小郎此言不错,不错,刚才那句诗貌似有些意思,不如再作一首如何?”
秋明想了想道:“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郑玄哈哈大笑:“好一个泰山不要欺毫末,蔡伯喈,我看你这个泰山就不要再欺秋明于毫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