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五十二章 待遇太好了
    约有六个小太监挑着食盒鱼贯而入。
    他们分工明确,两对小太监的肩上挑着扁担,担子下面架着长方形的漆红食盒。
    估计宫里人讲究,食盒也没放在地上,他们就一直抬着,另有两个小太监揭开食盒,将吃食一一端了出来。
    五品以上的大佬们都在宣政殿外用廊下食,大概少了上峰坐镇,又是朝食的休息时间,公堂里的史官们悠闲地交谈着。
    公堂和普通人家的正堂一样,都是没有南墙的,虽是进堂的地方很宽敞,整整面阔五间,不过这时候小太监们正给史官们送朝食,现在进去不太合适,刘辰星就和领路的小太监等在公堂外的檐下。
    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一身浅绿色的九品官服太不醒目了,史官们都没有注意她还等在外面,连一个眼神也没有透过来。
    刘辰星也不在意,就跟引路太监立在一旁,等史官们用完朝食再通报。
    要问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那就只有本朝的公家厨房,不论长安、洛阳这样的中央官署,还是州县等地方官署,只要这一天去官署上班的官吏们,都能免费享受一顿公家午餐。
    但官署提供朝食就没有听说过了,最多只有参加早朝的官员们能享受一顿免费的廊下食。
    这史馆还提供官员的朝食,看来史馆的确是一个清贵的地方——名声好听,待遇更好。
    只见公堂上,左右各有两列一字排开的案席,每列五席,相对而设。
    一目了然,公堂上有二十席位,不过这会儿在公堂上的史官们不多,大约六七位着青色官服的史官,所以很多席位都空置着。
    用朝食的史官是不多,但公家准备的朝食却是丰富。
    大致看了一眼,就见碟碟碗碗在长案上摆满了。
    时人爱吃汤饼,现在又还是大清早,算不上太热,又羊肉和现代的猪肉一样,是最常见的荤食,故一碗羊肉面片汤跑不了。
    和二月自己殿试时吃的羊肉面片汤应该味儿差不多,不过当时自己那一碗可是一大碗,史官们跟前的这一碗却小,都没有她巴掌大。
    少归少,却也不用担心吃不饱,长案上还有巴掌大的一小碗粳米粥。
    除了这两样主食,还有三碟小菜,时人最爱的蔬菜乃秋葵,凉拌秋葵也就少不了,接着又是一碟蜜煎姜、一碟清蒸笋。
    荤素搭配最相宜,于是又一碟清蒸鲈鱼。
    有了饭菜,点心和饭后水果也不能差,两碟花型的糕点,又一碟甜瓜。
    刘辰星算了一下,每位史官跟前一共有九个碟碗!
    好在种类虽然多,但是分量都极其少,一碟糕点就丁点大一个,秋葵一碟里也就四五根,其分量之稀少、品相之精致和现代的日式料理可以一拼,这样量少份多,仔细看来倒也不存在浪费,一个成年男子的朝食是要吃这么多,就是她一个小娘子也能吃得完。
    但这不是主要的问题,而是他们也吃的太好了吧,这比文武百官引以为荣的“廊下食”不知强到哪儿去!
    看得刘辰星不由怀疑,难道她当时跟着吃了假的“廊下食”?
    大概见她目光一直难从史官们身前的长案移开,站在一旁的领路太监低声道:“刘女史许是忘了,今天是五月初二,昨日有起居注和时政记的史料封送来,加上其他诸司封送的资料,所以月初诸位史官多少有些繁忙,公厨准备的吃食也就要好一些。”
    闻言,刘辰星恍然大悟,她想起了。
    史馆,是一个圜史修撰机构,其主要职能是修撰国史,同时也作为一个史书修撰机构,其资料收集和资料利用都是必然的组成部分,所以档案管理也是史馆的一个重要职能,相当于现代的档案馆。
    而为了确保资料的充足和档案资料内容的真实性,本朝也制定了众多法律,其中有一个很具代表性的法规就是《诸司应送史馆事例》,此乃史馆收集档案史料的基础法律性文件,规定了国家各个机关应当交送到史馆的档案种类、报送资料的方法、报送时限等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这些是明文规定朝廷各机关部门应按期向史馆报送资料,以便史官们修撰总结存档。
    又有起居注和时政记,需要按月提交给史馆。
    起居注,乃皇帝一言一行,事无巨细,都要记录下来的言行录。
    时政记,乃皇帝与大臣商讨军国政要的记录汇编。按年、月、日记载皇帝的生活起居及君臣商讨军国大事的情况。先有起居舍人当庭记载,事后又由宰相最后确定修撰一遍,最后才封送给史馆。
    当场记录此二项的人为起居郎和起居舍人,每当皇帝做任何事,都有二人在旁一左一右的记录,堪比人形摄像头,所以这皇帝别看着好,就是一个没有隐私的。
    刘辰星也是一个天马行空的人,想到这里不觉由此思彼。
    这个时代的起居注是沈氏太宗皇帝建立的,时政记又是沈氏高宗皇帝设立的,这两项资料却规定了皇帝都无权翻阅。
    那么为了自己名声好听一些,少不得要优待史官,这才能让他们修撰整理的时候,多为自己美言几句?
    看着一桌子丰富的朝食,刘辰星觉得自己猜测的很有可能。
    此念一闪而过,刘辰星就将目光落在了领路的小太监身上。
    这个领路太监一身灰衣,是没有品级的,却知道的这么多。
    刘辰星念头一毕,便对领路太监颔首笑道:“公公实是见多识广,儿多谢公公解惑。”
    领路太监忙称不敢道:“刘女史乃殿试第一名,在您面前小人岂敢当得一句见多识广。”
    顿了一顿,目光四下一瞥,见公堂内还在忙着摆桌,也没人注意他们,方低着头,用二人能听见的声音道:“小人也当不得谢,都是三儿公公说的,刘女史初入宫廷和史馆,有诸多地方不熟悉,三儿公公就让小人为刘女史介绍一二,只是来时路上人多口杂,小人不敢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