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五章 大事记
    …
    蔡仍离开东京汴梁城之后,发生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
    赵佶信道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赵佶继位之前,有一个道士留下谶语:“吉人当继大统。”
    而‘吉’字和‘人’字结合正是‘佶’字。
    果然!
    没过多久,赵佶就继承了皇位,荣登大宝。
    这使得赵佶初步接触到了道家的神奇。
    等赵佶继位了之后,也不知是什么原因,赵佶一直没有子嗣。
    由于赵佶就是因为他哥哥宋哲宗没儿子,才意外捡了漏坐上了皇位,所以赵佶对于自己没儿子始终耿耿于怀。
    于是赵佶便向神奇的道家求助。
    恰在那时,被赵佶遇到了一个叫刘混康的道士。
    刘老道在听了赵佶的苦恼之后,对赵佶说:皇帝少子与汴梁城的风水有关系,汴梁城东北角的低洼地势严重影响了皇帝的子嗣,如果能把这里的地势垫高,那皇家的子嗣就一定没有问题。
    赵佶听了刘老道的话之后,立即安排人在汴梁城东北角堆积起一座巨大的假山——这座假山就是后来的万岁山,也就是艮岳。
    神奇的是,从那之后赵佶宠幸的妃子竟不断传来怀孕或生产的喜报,后宫的妃嫔们像鸡棚里的母鸡下蛋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十几年之间竟为赵佶生了几十个子女,让赵佶差点成为历史上拥有子女最多的皇帝。
    这两件事,使得赵佶对那位刘老道钦佩不已,也对道家的神奇信奉不已。
    近几年来,随着年龄增大,赵佶的身体机能多少有些下降。
    这难免让赵佶犯了跟秦始皇等皇帝一样的毛病,想要靠道家的手段永葆青春,甚至是长生不老。
    也就在这时,被赵佶找到了几位道法高强的世外高人。
    这第一位高人便是,濮州临濮的王老志。
    这王老志自称得汉钟离授予仙丹,得化为仙,于是抛妻弃子,结草庐田间。
    太仆卿王亶为了邀宠,三顾草庐,才把王老志带入京师。
    王老志见了赵佶,先不说话,而是直接呈上了一沓墨宝。
    赵佶疑惑着接过来一看,随即就是一脸骇然!
    这些墨宝,竟然全都是赵佶自己写的诗,最上面的那首还是赵佶写给乔、刘二位贵妃的床头语、枕畔诗。
    赵佶当即宣布,赐王真人“妙观明真洞微先生”之称。
    第二位便是,洪州的王仔昔。
    据王仔昔自己说,他遇上了东晋年间的许逊许真君,得其真传,并授有《大洞》、《隐书》等道家七元秘籍,能知人前五百年和后五百年的生死事。
    赵佶大喜,赐号“冲隐处士”,又进封“通妙先生”,将之安置在上清宝箓宫居住。
    第三位,名叫林灵素。
    林灵素对赵佶说:天有九霄,神霄最高。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长子,主南方,号长生大君者,即是赵佶。又言,蔡京原来是天上的左元仙伯,王黼是文华吏,蔡攸是园苑宝华使,童贯等一干人也都名列仙班,刘贵妃为九华玉真安妃,而他自己,则是原先神霄中名叫褚慧的仙卿。
    赵佶在欣喜之余,将林灵素封为“通真达灵先生”,赏赍无算,并赐予金牌,可以随意出入宫中,并筑通真宫供他修行居住。
    林灵素此人,争议很大。
    一方面,林灵素曾用推背图“两朝天子笑欣欣,总领群臣渡孟津。拱手自然难进退,欲去不去愁杀人。”警示过赵佶,劝赵佶迁都,并且林灵素还曾帮汴梁城退过大水。
    另一方面,林灵素“作的妖”也的确很大。
    在赵佶的命令下,林灵素负责主修道书,改正诸经醮仪,校对丹经灵篇,删修注解。
    每逢初七,林灵素就召开会议,重复讲解三洞道经与玉清神霄王降生的故事,每设大斋动用的费用都高达数万缗,称之为“千道会”。
    林灵素又弄出了几起诸如“青华王昼临坛”、“火龙神剑夜降内宫”等神迹,令京师士民皆信道教。
    林灵素还鼓动赵佶令在全国范围内兴建神霄玉清万寿宫,没有道观,就将佛寺改建,一律在殿上设长生大帝君、青华大帝君等神霄系神像。
    总之,林灵素极力推广道家,甚至提出了:将佛家合并入道家,佛刹改为宫观,释迦牟尼像改塑原始天尊,菩萨改大士,罗汉改尊者,和尚一律蓄发顶冠执竹简,改行做道士。
    赵佶则对林灵素言听计从,不仅又册封林灵素为温州应道军节度,还给林灵素加号为“金门羽客”、“通真达灵元妙先生”、“太中大夫”、“凝神殿侍宸”、“蕊珠殿侍宸”、“冲和殿侍宸”,并下诏:改佛教为道教,改换服饰,左右街道录院改作道德院,僧录司改作德士司,隶属道德院。
    做这些,赵佶还觉得不过瘾,于是他又下令,让道箓院册封他自己为“教主道君皇帝”,由他执掌道教,让道箓院把后宫的郭皇后册封为金庭教主、孟皇后册封为华阳教主。
    现如今正是林灵素、赵佶等人折腾得最欢的时候,东京汴梁城被他们搞得乌烟瘴气。
    ……
    第二件事,宋金已经接上了头,准备进一步谈联合伐辽。
    可就在这个当口,有一个消息传来。
    这个消息就是,“契丹已割辽东地,封女真为东怀王”,双方有意修好。
    赵佶等人听到这个消息,赶紧去通知已经出发了的宋使,暂停与金人接触。
    后来,边界的人也不知从哪听说的,说辽主耶律延禧有亡国之相,并将此事报告给了朝廷。
    赵佶等人一商量,于是派王尧臣带了两个画家跑去绘制耶律延禧的画像。
    等王尧臣等人带着耶律延禧的画像回来,对赵佶说:“辽主看着不像人君,若以相法言之,辽国亡在旦夕之间,官家应迅速起兵伐辽。”
    赵佶听了,非常高兴,重赏了王尧臣等人之后,又让停下来的宋史继续出使金国,商量联合灭辽一事……
    ……
    第三件事,宋军在刘法大败了之后,重整旗鼓,又与西夏军战于灵武,结果重创了西夏军,衡山地区的大部分已经落入宋手,宋军只要再加一把劲,就有望灭掉西夏,赵佶在高兴之余,命西军修整,准备跟西夏决战,一举收复失地。
    ……
    第四件事,赵佶又抬举了蔡攸,下诏蔡攸为开府仪同三司,蔡攸离宰执之臣又进了一步。
    而蔡攸也投赵佶所好,正式提出:“所谓人主,当以四海为家,太平为娱,岁月能几何,岂可徒自劳苦。”
    赵佶深纳蔡攸之说,下令加大力度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奇花异石、珍奇异兽充入他的艮岳当中。
    ……
    除了这四件大事以外,还有两件事,两件跟蔡仍有关的事:
    第一件。
    宋江一伙,惩治贪官,杀富济贫,声势日盛,如今他们在沂州(后世山东临沂)与官军周旋年余了之后,已经流窜到了京西北路的濮州境内,直逼京师。
    赵佶震惊,下令中央禁军出兵,围剿宋江一伙。
    而蔡仍所在的防区,离濮州不远(这其实也是当初蔡仍挑这个防区的原因之一),也在备战的序列范围内。
    第二件。
    蔡仍的香皂火了,而且火得一塌糊涂,火到九十九缗一盒(两块)都供不应求,火到李和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涨价将价格都涨到了一百九十九缗一盒都不能打消抢购者的热情。
    也真像后世一部电影片段说的那样,能花九十九缗买一盒香皂的人,绝不差再花一百缗。
    那蔡仍的香皂怎么就火了呢?
    这得感谢两个人——两个女人。
    首先是赵元奴。
    说起来,人的感情也真是很奇怪。
    就以赵元奴为例:
    有那么那么那么多的人喜欢赵元奴对赵元奴穷追不舍,可赵元奴偏偏对他们全都无动于衷,反倒是蔡仍这个根本不喜欢她的人,让赵元奴想忘都忘不了。
    自从那日将蔡仍赶走了以后,赵元奴表面如常,心里其实盼望着蔡仍能再来樊楼找她。
    而且,与蔡仍相处的点点滴滴总在赵元奴脑中回放,甚至赵元奴只要一闭上眼睛就能看见蔡仍那张一会才华横溢、一会忧郁、一会市侩的脸。
    可赵元奴左等,蔡仍不来,右等,蔡仍也不来。
    在这期间,由于百香居(蔡仍卖香皂的店铺)也费力买出去了几盒香皂,蔡仍的香皂没火,但蔡仍让人刻在香皂盒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却传了出去,然后遭到人们的疯传,尤其是在青楼之地,得到了小姐们的共鸣,人人都在说这个蔡子因,想要知道这个蔡子因是谁。
    这就让赵元奴想忘了蔡仍,都做不到。
    后来,就在赵元奴忍不住想要派侍女去请蔡仍的时候,她的侍女从蔡貌那里打听到,蔡仍弃文从武去阳武县组建金吾军去了。
    而这不仅没能断了赵元奴对蔡仍的念想,反而让赵元奴越发的觉得蔡仍与众不同、越发的忘不了蔡仍。
    然而——
    聪明如赵元奴,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蔡仍不喜欢她?否则,蔡仍怎么可能只见她一次,就再也不来找她?去阳武县了,也不告诉她一声?
    赵元奴所拥有的,可不仅仅是美貌和才华,还有智慧。
    赵元奴很快就想到了,怎么能让蔡仍再主动找她。
    赵元奴让她的侍女从蔡貌那里打听到了蔡仍的百香居的位置,然后让侍女去百香居一口气买了一百盒香皂。
    而这还不算完,赵元奴又像散财童子一般,将这一百盒香皂送给了她的一百位好姐妹,其中就包括另一位花魁李师师。
    非年非节的,赵元奴给好姐妹送礼,好姐妹哪能不问问原因?
    好姐妹们一问,赵元奴也就顺势让她们帮忙宣传宣传。
    好姐妹们都猜,赵元奴这一定是在帮情郎。
    赵元奴也不否则,只说帮了她,她就欠她们个人情。
    赵元奴都这么说了,身为好姐妹们,能不帮忙嘛?
    赵元奴的好姐妹们,几乎全是名妓,有她们帮忙宣传香皂,这宣传力度能小得了?而且就连久不露面的李师师都亲自露了一面帮香皂打广告。
    香皂本身就是这个时代没有的好东西,它的去污能力强不说,还不伤肌肤,关键是,用它洗完身体,身体上会留下淡淡的清香,能在无形当中增加女人的魅力。
    再加上有《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打下的底子。
    再再加上一众名妓的鼓吹。
    以至于,香皂一下子就火了起来。
    偏偏在这个时候又传出来,宫中的妃嫔、帝姬也在用香皂,而且都夸香皂好,甚至据说皇帝赵佶也很喜欢闻妃嫔身上香皂的香味。
    如此一来,香皂迅速成为人人吹捧争相得到的好东西,现在甚至演变成如果没有香皂,就低人一等的地步。
    至于香皂是怎么传进宫里的,说法众多,不过最靠谱的一个是,香皂是由茂德帝姬赵福金带进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