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夜话-1
    “文平,别淘气。”
    傍晚时分,店铺后的简朴小院内,朱允炆正在轻声教导着在一旁不安生的小童。而那被唤作“文平”的小童,手里正握着几块形状奇特的各色石头、在后院的墙上涂涂画画着什么。看那墙上,好像是他刚刚完成了一幅“涂鸦”,因此手舞足蹈地正打算拉着父亲过来看一下。谁知,正与李林波一道步入后院的朱允炆,却脸色微沉,说道:
    “今晚有客人在。文平,不可失礼。”
    而那小童瞅了眼旁边的李林波,眨了眨眼睛,自是一脸疑惑。这分明是一直生活在一起的陶叔叔,哪来的什么客人?
    朱允炆也像是意识到了什么,只得又改口道:
    “你先和弟弟文安一起玩上月新买的泥偶吧。”
    这一次,被唤作文平的小童终于露出了笑脸,待将刚刚握在手里的那些石块随便一丢,便雀跃着跑开去找弟弟文安了。
    松了口气的朱允炆随即领着李林波来到后院的一处树荫下,先将儿子文平丢在这里的那些乱石头收拾到墙角里,同时笑着解释道:
    “犬子顽劣,就喜欢摆弄些石头什么的,还喜欢在这后院墙上涂涂画画的。实在是见笑了。”
    李林波却感受到了百姓之家的十足温馨,看着后院内已摆好了一桌凌瑶刚刚准备好的饭肴,饭桌上甚至还配了一坛当地特产的老酒。可见,对于自己这个从六百年后而来之人的冒昧来访,朱允炆的兴致倒是极高。今晚兴许是准备一醉方休了。
    而在方才凌瑶准备菜肴之际,朱允炆也与李林波简单地聊了一些。
    听得出来,朱允炆此前便从妻子的口中得知,那时与凌瑶一起搭救自己的,便是碰巧附身于陶公公的一位来自未来的“义士”。
    尽管之前始终不知其姓名,但到了今日,朱允炆终于得以知晓了李林波的姓名,以至于已开始改口称呼道:
    “来,李公子,请上坐。”
    虽然对于“李公子”的称呼有些不太习惯,但面对对方的盛情,李林波还是按照这个时代的习惯“入乡随俗”地恭敬回答道:
    “陛下先请——”
    不仅如此,李林波径直走到了次席处,等候着朱允炆先落座。
    朱允炆微微一笑,似乎已有些不太适应“陛下”这个称谓,何况是来自未来之人如此称呼自己,但是也没多说,落座之后,又仔细打量了李林波一番,确认原本熟悉的陶恩程,此刻眉眼间的神情,的确已是完全变了个人,不禁感慨道:
    “李公子,虽说内人数年前就曾告知过我关于你的事情,但是说实话,直到今日,我才真的彻底相信了她当初的话。”
    李林波苦笑一下,表示理解。
    朱允炆却意味深长地轻叹了一声,忽而说道;
    “不过,你今日再来,怕是要有所失望了。”
    闻听此言,李林波皱了皱眉,不知对方何出此言。朱允炆却看此时凌瑶还在厨房准备着最后的一道菜,两个孩子也在屋内玩耍,此处别无他人,于是坦然言道:
    “李公子或许有所不知。我如今早已放下了过去,不想再与四叔争夺江山帝位了。只盼着在此继续过自己的安生日子。你刚刚也听到了,就连两个儿子的名字我也都已取名叫做‘文平’与‘文安’。其中意味,还望能够体谅。”
    听到这话,李林波微微一愣,既是惊讶于朱允炆竟然在数年之后的心态变化,又不禁对其刚才的话依然感到疑惑与迷茫,于是,顿了顿后,李林波忍不住问道:
    “陛下,你能拿得起、放得下,实在令李某钦佩。只是,在下不太明白的是,刚才为何会说要让在下失望了呢?”
    “你,难道不正是为了辅佐我重登帝位而数次前来的吗?”
    面对朱允炆忽然说出的这句话,李林波一时有些发呆,不知道朱允炆为何会这样认为,误解了自己的真正来意。
    而在此时,凌瑶已端着刚刚做好的最后一盘菜来到了桌前,恰好听到了朱允炆的最后这句话。
    “说到这件事......”
    看了眼一脸迷惑的李林波,凌瑶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一边缓缓地放下菜盘,一边有些尴尬地说道:
    “其实......当年我曾有所隐瞒......”
    听凌瑶这么一说,朱允炆也不禁皱起了眉头。待到凌瑶一番解释,均是一头雾水的两人才终于明白。原来,当年凌瑶最初为了鼓励朱允炆重新振作、夺回江山,讲述李林波之事时,便将其来到这个世界的原因解释为帮助朱允炆重夺帝位。后来,李林波数年未再出现,凌瑶也渐渐忘了之前自己所编的话,直到此刻,才又重新想起此事。
    “哈哈,原来李公子并非是为此而来的啊。”
    待听罢妻子的解释,朱允炆立刻释然,像是松了一口气。不过,却又立时有了新的疑惑:
    “那...... 李公子此番而来,所为何事?”
    被问及此番重返明朝的缘由,李林波不禁愁眉紧锁、面露苦色,不知事情到底该从何说起。
    而朱允炆见其面有难色,倒是颇为体贴地又岔开了话题,笑言道:
    “不妨先不说这些了,这菜都快凉了。今日来了便是客,李公子不仅曾救过在下的命,也曾帮助过内人,怎么说都是我们家的恩人才是。来,今日聊备薄酒,还望李公子莫要嫌弃。”
    随着朱允炆和凌瑶夫妇二人先后举杯,李林波倒也不再急于聊及《大明江山图》之事,反正时间还很充足,不如趁此机会与传言中的隐居帝王碰杯相饮、好好畅谈一番。
    三人一阵吃喝,说说笑笑中,先是大致回忆了一下当初的共同经历,而后,觥筹交错中,李林波喝着这六百年前的当地老酒,倒是颇合口味,不知不觉连饮数杯、桌上的气氛也愈加熟络起来。朱允炆与凌瑶虽然始终没有谈及李林波这次重返明朝的原因,倒是不由得问起了一些未来之事,一解好奇之心。
    “六百年后,是否依然还是我大明天下?”
    朱允炆在与李林波又一次仰头一饮而尽后,尚未放下酒杯,便忍不住提出了自己的第一个疑问。
    见此,凌瑶也提起了不少的兴致,看样子同样希望知道,六百年后究竟是谁家之天下。但同时,凌瑶更是意味深长地瞄了自己的丈夫一眼。看得出,虽然朱允炆已不再眷恋当初的帝位,但是对于明朝江山的延续,依然十分在意。
    “这个......”
    看着朱允炆夫妇期盼的目光,李林波小心地斟酌了一下用词,而后缓缓答道:
    “纵观华夏历史,改朝换代,乃是十分常见之事......”
    李林波虽未言明,朱允炆自然已听出了话中暗含之意,神色中不免有些失落。一旁的凌瑶则劝慰道:
    “夫君且宽心,自古哪朝哪代不是高喊江山永驻、誓要延续千秋万载,可到头来能有百年之运者,又有多少?此不过是天地循环的自古常理罢了。”
    朱允炆的神色这才稍稍恢复了一些,却依然追问道:
    “那,我大明江山,一共延续了多少年?”
    “嗯......容我算一算......”
    李林波立刻回忆了起来,自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直到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作为全国性政权的终结,而后答道:
    “如果我没记错,一共应该是二百七十六年。”
    听到从李林波口中说出如此精确的答案,朱允炆和凌瑶都是吃了一惊。
    而有所不同的是,凌瑶的脸色之中,虽然颇为惊异,但还暗暗有些不悦,似乎未曾想到,篡夺帝位的朱棣子孙,竟然还能将江山延续之后二百余年。
    朱允炆则是在最初的失落后,明显大幅降低了期望,因此此时又转忧为喜,口中喃喃道:
    “还好,还好。天佑我大明,只单论国祚长短,亦可与汉、唐比肩了。至少,总算比前元长了数倍之久啊。”
    见到朱允炆脸上泛出的红光,虽然其已不是当今的天子,甚至如今的帝国皇帝正是其昔日的死敌,但是听到明朝仍有二百余年国运尚在,倒也不由得露出了几分欣慰。
    随即,又听朱允炆继续问道:
    “那,李公子来自的六百年后,究竟又是谁家之天下?”
    “这......”
    听朱允炆这般询问,李林波不禁犯了难,毕竟现代社会与古代封建王朝已大不一样,早已并非一家一姓的世袭江山。但是要将这些细细解释一番,身处古代的朱允炆也未必能理解。因此,李林波只得含糊地答道:
    “六百年后,已并非一家一姓之江山,而是所有人民百姓的天下。”
    果然,即便李林波换了个相对通俗的说法,朱允炆和凌瑶也是一脸的不解,直到过了片刻,朱允炆才犹豫着问道:
    “莫非,就是儒家所谓的‘天下大同’了?”
    李林波也不知这样形容是否恰当,但也只得点了点头,算是并未否认。
    “原来如此,那倒也不是件坏事。”
    朱允炆若有所思地忍不住感慨道:
    “只要这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谁当皇上,又有何区别呢?”
    言罢,朱允炆仍沉浸其中,犹在思量着什么,而一旁的凌瑶却已有些欲言又止,似乎已犹豫了许久,此刻终于问出了其所真正关心的问题:
    “李公子,八年前我还未得机会相问:那燕贼朱棣,最终的下场究竟如何?”
    “这个……”
    李林波看着凌瑶暗暗咬牙切齿的样子,似乎纵然过去了这么多年,其依然对篡夺了朱允炆帝位的朱棣耿耿于怀,自然是期盼着朱棣的下场越惨越好。
    李林波回忆了一下,如实言道:
    “按照后世的记载,朱棣是永乐二十二年,死于出征漠北的回师途中。”
    “那燕贼居然还有十多年的阳寿?!”
    凌瑶显然对这个答案有些失望,甚至是气恼,恨恨道:
    “哼!老天无眼,恶人竟也能活得那么久!”
    凌瑶忿恨交加中,又追问道:
    “那后世对这厮的评价又是如何?听说燕贼这些年不仅编纂了什么《永乐大典》,还挥师征讨太祖高皇帝在《皇明祖训》列入‘不征之国’的安南,更假借宣扬大明威德的幌子,连番派郑和率舰队下南洋,实则乃是前来搜寻陛下的下落。后世之人,不知又是如何评价的?”
    见凌瑶气鼓鼓的样子,眼看气氛已有些尴尬,这回李林波不得不斟酌了下用词,颇为婉转地答道:
    “关于朱棣的功过评价……即便是在后世,也实在很难一言以蔽之。不过,无论其有多大的功劳,其靖难之役的篡位之举,与大肆杀戮建文一朝忠良的残暴之行,后世自有公断。”
    “哼!那还算是有点儿公道。否则,昔日的那些尽忠之臣,岂不白死了?”
    凌瑶正说着,气多少顺了一些,而这时,屋内也传来了一阵孩童的哭闹之声,凌瑶随即起身回屋内照看两个孩子。
    而一旁的朱允炆,此时的神色则有些黯然,似乎是想到了当初为自己尽忠到最后一刻的大批臣子。
    李林波顿了顿,轻声宽慰道:
    “陛下无需太过伤怀,按照后世记载,朱棣死后,将由其子朱高炽即位,随即便赦免了建文朝的许多旧臣及其家属,平反了众多冤狱,不少靖难之役中的死难大臣,也算是得以平反昭雪了。”
    听到李林波之言,朱允炆黯淡的目光中,终于又恢复了几分神色,叹了口气后,轻声道:
    “唉。好在我那堂弟,倒还算是个忠厚人。”
    不过,今日的一席话,像是又勾起了朱允炆心底的惨痛回忆,脸上依旧带着挥不去的阴霾,在又饮罢了一杯酒后,大概是心中压抑,见饭菜吃得差不多了,于是朱允炆便邀请李林波出外一同转一转,散散心。
    看朱允炆似乎还有话想和自己说,但是不便当着妻子凌瑶的面,于是李林波点点头,随着朱允炆一同走出了院子的后门。
    二人径直而出,行了不远,便是一处高坡,来到高坡之上,刚好能望见不远外的大海。
    面对着不远外的大海,吹着拂面而来的海风,瞬间便让人有种一览天地之宽的畅快之感。
    朱允炆与李林波就这样迎着海风,望着落日余晖渐渐消失在天际,于无言中欣赏着眼前的景色。站立半晌之后,一轮明月随即窜上了夜空,映照着海面上的粼粼波光,又不免令人生出几分寒意。
    而在这时,朱允炆的目光依然望着远方,却忽然开口相问道:
    “李公子,刚刚我一直忍住没有问及。后世对我这个丢掉大好江山的无能之君,究竟是何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