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章 大明九边考
    第二章 大明九边考
    朝鲜国主正是朝鲜历史上的明君,所谓的世宗大王时代,这位朝鲜王比起他们朝鲜王,虽然算得上雄才大略,但是也不过尔尔。
    之所以有这么多朝鲜百姓逃过鸭绿江。却是因为这位朝鲜王野心勃勃的计划。
    这位朝鲜王在朝鲜西北建立六镇,将本来是两属之地的门图江南岸给占领了,形成了而今的朝鲜版图。
    但是他也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朝鲜西北人少,而东南人多。他就迁徙东南百姓屯田西北。
    以应对可能西北边患,不知道他的假想敌是女真,还是大明。
    不过,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比起大明对开荒的政策,朝鲜那边对百姓就严苛了不少。
    于是乎,安置在西北朝鲜百姓,都用脚投票,原来来当大明百姓。
    自古以来,都是这样,有时候都靠同行烘托的,朱祁镇觉得大明百姓已经苦不堪言了,但是朝鲜底层百姓的生活,却是比大明百姓还要惨。
    凤凰卫的这一点事情,不过是千里边境的一点小插曲而已。
    徐晞此刻已经进入正题了,他并没有就奴儿干都司的事情多言,因为他并没有去,就建州女真,与海西女真,不过是泛泛而谈而已。
    徐晞要讲的最主要的乃是大明的长城。
    朱祁镇让左右呈上一张地图,徐晞就开始侃侃而谈了,说道:“辽东边墙,主要是在辽河以东,多以木墙,土墙,石墙为主。”
    “依托辽东山林,还有辽河抵挡兀良哈与女真的入侵,从正统以来,前总兵官巫凯,已经本任总兵官曹义都下了大功夫修建边墙。”
    “只是总体来说,也不能封闭整个辽河,兀良哈盘踞在辽河河套中。”
    朱祁镇细细看着,其实他这些已经读过一遍文章,而今再听不过是温故知新而已。朱祁镇一伸手,就立即有太监递上一根蘸了朱砂的毛笔,朱祁镇就在辽东河套的确,画了一圈。
    朱祁镇心中暗道:“兀良哈。”
    这一片所谓的辽河套,就是辽河以北大量地界,与大宁相邻,朱祁镇朱笔微微一偏,就将大宁也划到一起。
    这个圈里面,就是兀良哈三卫的势力范围,几乎辽宁北部,吉林西部,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少许地带,都在这个范围之内。
    这就是辽东镇面对最主要的敌人。
    随即徐晞细细讲解,从辽东边墙,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是谁修建的,是木制,还是石制,乃至是土墙。这其实乃是朱祁镇最大的感受。
    在朱祁镇印象之中,盘旋在群山之中的明长城,此刻并不存在,而是大明各部为了抵抗北方的敌人,各自因地制宜的修建出的长围,甚至不能说是长城。
    从材料上就能看得出来。
    根本没有统一的制定。
    而且这长城,也是断断续续的,有很多缺口。
    这也就说明了一个现实。
    乃就是大明前期其实在防御上并没有下太大的功夫,在兵力布置上,更倾向于攻势布置,也就是活,很多时候,就是修建几座城池,遏制要点,用来聚集兵马出击。
    而什么时候,开始纷纷修建城墙, 乃至长城。
    很抱歉,就是永乐末,宣德年间。甚至正统年间修建的也不是太多的,原因很简单,乃是太皇太后的命令,罢一切不急之务。
    修建边墙之上,被文官认为这是不急之务,但是问题是朱祁镇翻阅奏折之后却发现,从正统元年,到而今。
    每一年都九边的将领向朝廷上书,想要修建长城,或者说在文书上换名字,但总体来说,都是一样的。
    这一点足够让朱祁镇深思了。
    为什么几乎前线所有的总兵官,都在向朝廷要钱修建城池,建立烽火台,等等,一系列防御措施。
    这让朱祁镇心中一直有一幽灵一般的问题在盘旋,大明的军队,到底能不能打了,或者说,能不能打过瓦刺?
    朱祁镇有些出神,但徐晞还在继续说了起来。蓟州镇也一略而过了,原因很简单,而今的蓟州镇并不是防御重心,并没有什么好说的。
    蓟州镇真正成为防御重心,却是辽东边患大作的时候了。
    徐晞重点说的,而朱祁镇重点听的就是宣大。
    宣府与大同。
    徐晞说道:“宣府与大同,乃是朝廷的左右大门,密不可分,臣请一并说之。九边之重,独重大同,大同乃是王保保根本之地,当初中山王就与王保保大战于大同,大同宣府一带的军镇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乃是国初初定,修建大同,宣府,等城垣,聚兵于重镇之中,迁徙山外八州百姓。燕山,太行以北,成为一片空地。”
    “一直到洪武末年,朝廷步步为营,占据漠南之地,建立开平,大宁,全宁卫。”
    朱祁镇听了也是叹息一声。
    虽然他这一系乃是因为太宗皇帝才能有而今的荣华富贵,但是有时候他不得不承认,太宗皇帝远远不如太祖皇帝。不要看太宗皇帝数次北伐,可谓撼动天下,但是却没有太祖皇帝的步步为营的。开平,大宁,还有朱祁镇几步不敢去想的全宁卫。
    几乎将漠南蒙古的地盘全部拿下,与蒙古隔着瀚海对峙。
    太宗皇帝虽然与几次出人大漠,但是最终并没有形成这样的战略局势。
    更不要说,大宁,全宁卫乃是太宗皇帝为靖难起兵,尽收漠南蒙古之兵,否则的话,当时对峙建文的时候,建文的六十万大军有来头,但是北军二十万大军从什么地方来的。
    如开平,大宁,全宁卫,等几座在漠南蒙古大城,全部是洪武年间修建的。
    只是有些话,却不是人臣可以说的。
    徐晞也是明白这一点,故而他立即跳过了。这一段尴尬事情,说起永乐年间的事情,说道:“永乐年间,与洪武年间修建方向并不同。”
    “永乐年间,太宗皇帝为了迁移百姓,镇守宣府,大同。多为军户,从此宣府大同百姓多有滋生。”
    “故而永乐年间多修小堡,数十里有一堡,可容纳大部分百姓托庇其中,只需守上一段时间,就可以等到大同,宣府兵马赶到了。”
    朱祁镇品味着这种种军事建筑背后的军事思想。
    在洪武年间,很长一段时间,大同,宣府都是纯粹的军事地带,乃至于漠南蒙古。所有的百姓都是军户。
    这也是为什么太宗皇帝靖难的时候,一口气将漠南蒙古十几万大军给撤了回来,开平,大宁,全宁等卫,一下子变成了空地。
    而在永乐年间,太宗皇帝为了北伐,这才迁徙百姓在宣大,开平屯驻。很大的原因就是为了支撑北伐。
    毕竟不管多少大军,粮食总是要人抗马驮的送上前线的。
    最好的办法不是让民夫远征,而是能就地征召民夫。
    所以宣大人口越多,太宗皇帝就能调集更多人力。
    开平在宣德年间,还射有口外总兵官,就是驻扎开平,总兵官就是阳武侯薛禄。只是在宣德年间裁撤了。
    所以而今徐晞所言仅仅是宣大而已。
    “宣德年间,多修长壕,长壕两侧,设有大小城堡,相距数十里一座,有烽火想连,并堵死山口,沿山设墩,军民共守之。不过,为了大队兵马出入,宣大之间很多大路,并没有封死,不过是令兵马驻守而已。”
    徐晞一边说,一边为朱祁镇指点,关卡所在。
    看上去是群关并列,因山为城,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大明军队能打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