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三十七节 财政危机(2)
    朱聪那时候带回来一个日本人,是日本平氏家族的使者,原来朱聪闹得太厉害,天皇派出了武家平氏集团的栋梁,平忠盛讨伐朱聪的海盗集团,平忠盛之前就在备前国担任国守,讨平了这一带的海盗。
    天皇让平忠盛为出云国守,但平忠盛发现,他的武士集团根本打不过朱聪的海盗。
    平忠盛是一个圆滑的人,一心谋求的,是平氏的壮大,向天皇尽忠,只是手段。而且他很会敛财,早就跟宋国商人秘密做生意,积累了大量金钱。发现出云国的石见银矿利益巨大之后,他派人秘密联系朱聪,想要合作。
    李慢侯发现,朱聪竟然被一个日本武士集团首领骗了,因为他做了一笔自认为划算,实际亏大了的买卖。
    平忠盛告诉朱聪,他不动朱聪的利益。朱聪一年产银十万两,全都是朱聪的。但他愿意帮助朱聪扩大生产,他可以帮忙招募矿工,摆平其他政治势力,并平摊开采成本,多余十万两的部分,他跟朱聪一人一半。
    石见银矿的潜力,李慢侯知道,远不是十万两。朱聪虽然不知道上限,但至少应该比平忠盛知道的多,却答应了这种条件。
    平氏来见李慢侯,目的是通商。日本很乱,大化改新之后,他们建立了类似唐朝的中央集权制。朝廷在各个令制国设置国司,他们没有学会科举,因为他们不需要,他们派出的国司官员,都是贵族。藤原氏逐渐崛起,几乎垄断了各地国司。可是贵族在腐败,他们不愿意去地方上开发,因为当时的日本,包括现在的日本都很落后,才刚发展到庄园制。所有物资就是庄园生产,庄园消费,庄园里有农民、工匠,生产绝大多数消耗品,能用于交换的很少。还没发展到需要进行货币交易的程度,状元之间的以物易物几乎就能满足要求。
    所有全国的城市,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平安京。权贵们都在这里享受,他们的国司职务开始找人代理,这些国司代,逐渐被当地的土豪们兼任。地方政权开始落入土豪手里。
    土豪们是土地的开发者,或者叫做豪农,其实就是中国的地主。他们开垦土地,需要交税。于是将土地投寄到那些权贵头上,就可以免税,但他们形成了一套制度,将经营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天皇收不上税了,当然要插手。于是开始打击投寄,将大量庄园收归天皇手中,做的好的,其实只是把土豪原本给贵族的纳贡转给了天皇,是天皇跟藤原氏的斗争。但执行的不好,土豪手里的土地,有可能被直接收走。他们不甘心这样,于是四处烽烟。于是天皇就派平氏、原氏这样的贵族武士去镇压,武家开始登上舞台。
    日本这样混乱已经近百年了,所以朱聪很容易就插入日本社会,在哪里为所欲为,开发银矿,走私贸易,甚至敢跟对方的军队开战,并且很容易战胜对方。
    平氏打不过朱聪,又想分享银矿利润,就提出合作。朱聪竟然答应了,而且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日本人,改姓平氏,平忠聪,对外称是平忠盛的弟弟,而且得到了一个平氏的女儿,他相当于入赘平氏了。
    朱聪不在乎,不是因为他是一个没尊严感的海盗,完全是没把日本姓氏当回事,这只是在日本的伪装,他终究是要落叶归根,在大宋,他还是朱聪。
    朱聪都已经答应了,李慢侯也没办法反对。况且平氏是来求合作的,希望跟东藩进行直接贸易。平氏所谓的直接贸易,其实就是走私了。这种地方势力直接跟外国之间的贸易,不用纳税。
    平氏说,他帮忙在日本备货,他控制了大量庄园。然后东藩负责将货物运走,在大宋出货,利润五五开。李慢侯拒绝了,给他介绍了一些山东大海商,表示欢迎平氏跟他们合作,利润怎么分,他们自己定,只要纳税就行。
    平氏还颇有些遗憾,觉得海商的势力比不上东藩。这完全是把日本那一套带入进来了,根本就没有自由贸易的概念,以为贸易之所以挣钱,就是因为权力垄断。
    不过李慢侯给平氏提供了另一个财路,表示愿意跟平氏合作开发别子铜山。铜山其实朱聪已经找到了,但石见银山已经耗尽了他的心力,根本无心去别子铜山开拓。李慢侯明白,没有本地势力合作,确实很难做大。既然平氏这么油滑,正好合作起来。
    平氏负责摆平别子铜山所在的四国岛上的土豪,李慢侯提供技术支持,朱聪负责运货。开发成本三家平摊,利润三家分享。开采出来的铜,李慢侯全部按照市价买下。同样的,石见白银他也要求包销,他用市价交易,给丝绸、布匹,任何大宋货物,包括铜钱都行。
    李慢侯对别子铜山寄予厚望,因为他发现,明清时期,中国王朝宁愿进口日本的铜来铸钱,而不开发本国资源,不是没有原因的。侯东的人已经在大理国找到了铜矿,不止一处。也试着开发了,可运输成本太高了。根本不划算。
    朱聪找到的别子铜山,距离大海不远,很容海运。其实日本的地形,大多数地方距离大海都不远,别子铜山和石见银山一样,刚好是位于海边的山脉,站在山巅可以眼望大海。
    这样的运输成本肯定不会高,这样铜钱就可以成为下一门可以盈利的生意了。一解大宋钱荒,这是多大的价值,就能从中获取多丰厚的利益。
    一听是在伊予国平忠盛立刻打包票,那是四国岛上,在日本现在就是乡下地方,更加的无法无天。平氏都不屑于去争夺这里,但如果有铜山的话,那就值得跟当地土豪杀一场。
    对于日本的政治和文明进程,李慢侯不感兴趣。国内的问题都一大堆,现在没心思关心日本人。他只关心日本人的政治进程是不是会影响到他的利益,甚至之前已经通知过曷懒军,那里有的是无法无天的亡命徒,一旦日本人不肯让朱聪采挖石见银山,曷懒甸的大军,就可能杀入日本。
    既然朱聪通过合作摆平了,那自然就作罢。
    此时草原上的大汗已经走了。只能期待来年再见。
    今年对草原的消息,李慢侯依然重视,春天,追随着克烈人北迁的脚步,一支万人商队已经北上,他们打着东藩旗号,甚至有五千骑兵护卫,目的除了去窝鲁朵城做贸易之外,还打算去可敦城,跟耶律大石的人搭上线,打通丝绸之路。
    通西域之后,宋国商品将面向的是无限广阔的西方市场,虽然陆路运输代价高昂,可总会有人为稀缺买单的,越往远方,收益越高。最终到了欧洲,丝绸可以比黄金更高。瓷器可以被视作宝石。
    而整个西方的黄金,就能从这条丝路上流入中国,有了西域的黄金支撑,李慢侯就可以考虑一下铸造小平金了。
    铸造小平银,并没有引起任何的不适,因为历朝历代也有铸造铜钱形制的金银币,从汉代开始,就有金五铢、银五铢这样的铸币,但一般不进行流通,都是用来赏赐和把玩。李慢侯是开启了银币的流通先科,以少量小平银为本金,发行大量用于流通的银票。并用东藩的税收为银票注入信用,东藩境内的税收,都是可以用小平银支付的。不过目前还不需要通过指定银票为唯一纳税货币,来强制使用。因为银票目前信用很坚挺,不需要进一步支持。
    李慢侯铸造的银币,发行的银票,已经流通在东藩、江藩,甚至吴阶的西藩境内。在江北也被大量持有,在每一座淮海工作里,都设有一个掌柜,负责无限制收兑小平银。因此银票已经开始朝着无息汇票方向发展,开始打击汇兑业务了。引起了各地公所的强烈抵制,结果没能在绝大多数城市推广开来,只在经济往来密切,而且自由度高的藩镇领地内推行,也放弃了公所系统,开始在各藩镇的通都大邑开设专门的兑换所。
    李慢侯已经储备了一万贯小平银,等于一百万两重量白银,印刷了十万贯银票,相当于一千万两白金,目前在各地推广顺利。不过目标不是赚钱,而是为了更稳定的货币体系,所以很谨慎,时刻控制流通量,很担心发生挤兑。在各藩镇流通的银票,总计不到一万贯,大多数都在东藩境内流通,必要的时候,就可以用税收来维持信用。
    为了防止银票被挪用,被利用作为敛财工具,李慢侯严禁东藩府挪用银票,不允许直接用银票购买货物。每一张银票,都要有正当的方式流入市场。他借用了美联储的模式,通过购买政府债券,将银票流入市场。并可以通过债券买卖,控制银票流通量。所以导致银票已经在债券市场,成为唯一的计价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