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八章 上谷(下)
    视察完上谷郡的北地边县之后,姬康一行人等,开始返回上谷郡的郡府沮阳。
    上谷郡守高民,率领着上谷郡的官员、士绅出城迎候姬康。
    曾经担任过箕国国相的高民,已经被姬康启用。
    在辽地之时,高民归降之后,被姬康先安排到襄平学院担任教员之职。
    高民的才华不用质疑,可以用“俊杰”这两个字来形容了。
    但是,姬康对于高民,考虑的可不是什么才华,而是忠不忠的问题。
    过了一年后,姬康还是采纳了老院长邹衍,以及阁相剧辛、鲁仲连的建议,高民被姬康任命为了兴安郡的郡守。
    高民当然是聪明人了,知道姬康心中对自己的顾虑。也知道这是自己,包括家族,能不能在燕国立足、发展壮大的机会。自己的所做所为,可以说是相当关键了。
    故此,在兴安郡的任上,高民不敢有任何的马虎,兢兢业业,民生经济等都发展的不错。最后,终于取得了姬康的信任,在燕国伐齐结束后,被抽调到了上谷郡担任郡守。
    上谷郡郡府沮阳,位于治水(今桑干河)、洋河(今延水河)两河的交汇之处,通过下游燕河(今永定河)与蓟都水陆相连。
    沮阳城的城池仿照下都武阳城建造,经过城邑的燕河,本身就是一条天然的运河,把沮阳城分为东,西两城。东城稍大一点,西城较小一点。
    此时,从蓟都而来运送兵员、粮食乃至军用物资的船只,已经开始源源不断。
    姬康回到沮阳府自己的居住之地后,第一件事就是痛痛快快洗了个药浴。
    硕大的木桶之内,带有药味的水汽弥漫其上,水面之上,还有众多的花瓣漂浮着。
    侍官令王从等侍官早就知道,自家君王泡澡,是不喜欢让人侍候的。
    众人皆立在屋外,等候召唤。
    泡在热气腾腾的水内,姬康不断在想着心事。
    燕国明年伐赵的规划,已不可更改。这个时候的赵国,确实是疲惫不堪,国力衰落的厉害。但是,仍不容小觑。
    赵国的兵马随少,但是国内男子皆是百战之精兵,战斗力还是很强的。
    更何况赵国的名将也不缺少,廉颇、乐乘、庞煖,尤其是现在还没有被世人,充分认识到其军事才能的李牧。
    在姬康来上谷视察之际,燕国的几个阁相,也对来年伐赵的战略方向而争论不休,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
    一派是以阁相剧辛、苏代、將渠等人为代表,主张伐赵应集中全力南下,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让燕国的疆域与卫地接壤,连成一片。
    这一派认为,只要南下拿下邯郸,赵国就可以说是灭亡了。至于赵国西部的晋阳、代郡、雁门、云中等地的赵军,可传檄而定。
    另一派是以阁相粟腹、邹衍、鲁仲连等人为代表,则是主张以现在燕国的国力,伐赵大战应该兵分两路,一路南下攻打邯郸;一路西进,伐其晋阳。
    粟腹等人的想法也很明确,赵国有三个“政治中心”,则分别为邯郸、晋阳、代郡。燕国如果只灭其邯郸,赵国还可以晋阳、代郡为中心,联合中原他国抵抗燕国。
    如果战争打成这个样子,战争恐怕会连绵数年。
    对于燕国的国力来说,也是不可承受之重。
    但是在姬康的心中,想法却与几位阁相的想法不同。
    赵国现在的军事实力,其实是一分为二的。
    代郡、云中、雁门,包括赵国故都晋阳的赵军实力,还强于邯郸方向的赵军。
    尤其是李牧率领的赵军,不知不觉中,已经发展成为赵国最强大的一只武装力量了。
    从情报局反馈的讯息来看,赵国在占据了雁门、云中等地后,为维护北疆的安稳,阻挡匈奴等国的入侵,给予李牧的权利很大。
    李牧在其驻防之地,有权根据需要设置官吏,并且防地内所收取的租税,皆送入李牧的幕府,作为军队的经费。
    李牧此人,太会带兵了。
    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他每天宰杀牛羊犒赏将士,教将士们练习射箭、骑马,小心看守烽火台,多派斥候打探敌情,对手下待遇优厚,深受当地民众与将士们的爱戴。
    李牧这个人,还非常低调。
    他不愿意在赵国朝堂争权夺利,只是在自己的防地默默发展,只愿意在自己的将士们混在一起。当下,赵国的朝堂,包括世人几乎都忘记了他。
    但是,对于姬康来说,李牧此人,自己可一刻也不敢忘怀呀!
    这么多年来,李牧的一举一动,都看在姬康的眼里。
    “王上,上谷郡守高民、工部中大夫郑国,前来觐见。”
    屋外侍官令王从的声音,打断了姬康的沉思。
    姬康“哦”了一声,醒悟了过来。
    对屋外的侍官令王从道:“让他们二人在前面大厅稍等,寡人这就起身过去。”
    “诺。”王从在屋外应道。
    在姬康居住之所的前方大厅门口,高民、郑国二人正在等候姬康的传唤。
    郑国是在今年八月,齐地的水利工程告一段落后,被姬康下诏,调到上谷郡,负责勘探修建上谷郡的水利工程的。
    厅外的过道,以及四周的台阶,每隔数步,就站立着一个宫卫,个个佩刀持戈,面色肃穆地站立着,显得非常威严与气派,使人不敢逼视。
    厅内传来一阵动静,侍官令王从出来,对高民、郑国二人道:
    “王上诏令,传高民、郑国二人觐见。”
    高民、郑国两人,整理下衣冠,随着王从,走进厅内。
    两人走进厅内后,就看到自家年轻的君王,在前方注视着他们。
    二人一起躬身参拜:“拜见吾王。”
    姬康面带微笑,朝两人道:“不必多礼,你二人坐下说话。”
    “多谢吾王。”高民、郑国两人答应道。
    看着小心翼翼就座的两人,姬康心中微微一叹。
    郑国不用多说,在姬康心目中的地位,自然非同一般。
    但就高民来说,姬康的心情则有点复杂了。
    这个高民在箕国为相之时,可没少找姬康的麻烦,这让姬康极其不爽。但现在一眼望去,高民身着燕国官员官袍,气度沉着,双眸有神,居然让人看上去很是不俗。
    罢了,罢了。身为王者,行道天下,自当海纳百川,高山不让土壤。
    更何况高民现在已是自己的臣下,自己也不能老抱有以前的成见。
    姬康收敛了自己心中的念头,对安民道:“高郡守,今年上谷郡秋收如何?”
    高民闻听,站起身来,躬身朝姬康禀奏道:
    “启禀吾王,今年上谷郡秋收又获丰收。田亩之数,以及亩产量与去年相比,都有提高。按我燕国度量衡统算,其中亩产平均达到四百余斤,把军队乃至建设兵团所开垦的田亩包括在内,人均亩产近二十五亩左右。”
    姬康心算了下,深感满意,又问道:
    “上谷郡如今有多少户人家?总人数有多少?”
    “王上,上谷郡下辖一十四县,总计户数八万六千七百八十四户,总人口数已有七十余万。”高民躬身奏报。
    其实高民对于燕国现有的体制,也是叹服不已。
    燕国现在的医官体制已经非常完善,其医疗机构已经深入到了乡级。
    随着燕国医疗机构的普及,再加上粮食的充足。燕国婴儿的存活率,大为提升;人口的死亡率,也急剧下降。从而,让燕国的人均寿命,也逐年大幅提升。
    姬康听罢高民的话后,竟然无话可说。
    人家高民担任郡守,已经做得很好了。你再想“敲打”,不合适了呀!但是想了一想,觉得有些话,还是说开为好。
    否则,君臣相互猜忌,这是姬康所不允许的。
    姬康朝厅外凝视了片刻,双眼微眯,片刻后,对高民道:
    “高卿,说实话,以前汝在箕地为相,抗拒寡人,寡人对汝是不喜的。”
    高民一听姬康这话,虽然十月的天气已很凉爽了,但还是不由额头渗出了汗珠。
    脸色苍白,朝着姬康,“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大声道:
    “臣罪该万死。”
    身坐另一旁的郑国,闻听姬康这话后,也不由惊出一身冷汗。
    姬康起身,亲自来到高民面前,把高民搀扶起来。
    “高卿,不必如此。寡人还要告诉你的是,你这人很有才干,也很懂得实务,尤其重要的是,你这人并不迂腐。你这么多年来的表现,寡人是看在眼里,也是甚为欣赏的。”
    “寡人在此也不矫情,估计以汝之才,也能看得出来。寡人告诉你,寡人立志就是要一统天下,开三皇五帝以来,我华夏从未有之盛世。”
    “汝若懂得寡人这心思,忠于王事,寡人是不会再计较原先之事,也不会吝惜赏赐于你的。高卿,汝可明白寡人之心了吗?”
    高民松了口气,知道这是姬康的肺腑之言,躬身答道:
    “王上,臣已明白。请王上放心,臣必会遵循王上教诲,以忠于吾王之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