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九章 晋阳之战(五)
    十月下旬,蓟宫,亲和殿内。
    姬康正在看着兴安郡军民都督缚豹,给自己送上来的一份答辩文书。
    “……秋收之时,东胡有部落聚集,似有进犯之意。臣闻奏之后,主动率军出击,杀对方士卒六千有余,俘其部落三万余人,掳牛马羊牲畜十八万匹。今有参议员上本朝堂,言臣擅启战端,臣诚惶诚恐!……”
    看完缚豹的这份答辩文书之后,姬康沉思起来。
    根据燕制,燕国任何一个师以上大军的调动,都必须经姬康亲自批准。但限于这个时代的通讯条件,对于边郡将领的军事指挥权,姬康又放宽了很多。
    譬如说,凡有敌军有意图攻击燕国边境者,当地军民都督是有权利,自行决定是否主动出击的。缚豹就是根据这一条规定,主动出击东胡边境部落的。
    “王从,缚豹的副将以及兴安郡的监督、情报人员,可有文书呈报?”
    姬康吩咐道。
    “启禀王上,他们皆有文书呈报。”王从躬身答道。
    “把他们的文书给寡人拿来。”
    “诺。”
    又看完了缚豹副将与兴安郡监督院、情报局负责人呈送的文书。
    姬康提起笔来,在缚豹答辩文书上批阅道:
    “不允许东胡、匈奴部落之军,在我边境聚集,这是铁律,尔做得很好。今后,凡东胡部落之军再靠近我边境者,按此例办理。”
    放下笔来,姬康不由又想到从匈奴传回来的消息。
    派往北方草原的情报人员,绝大多数都是以经商的名义来进行的。
    前世中,北方匈奴一统草原的过程,记载很少,姬康也是知道不多。
    但从目前看来,匈奴的发展,显然已超出了前世的很多。
    在中原各国这两年混战之际,匈奴大军已经横扫了西域诸国,并且在今年让西域二十多个大大小小的国家,都臣服在了匈奴的马蹄之下,匈奴的实力进一步增强。
    在姬康的记忆中,中原王朝第一次大规模反击匈奴的战争,是在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二百一十五年)发生的。
    秦朝兼并六国,匈奴当时也一统了北方草原。
    匈奴人乘机南下,重新占领了中原北部边郡的许多地方,并以河南地(今内蒙、河套地区)为据点,直接威胁着新生的中原王朝。
    对匈奴用兵,消除匈奴人的军事威胁,成为了秦朝统一六国后的当务之急。
    为消除匈奴的威胁,秦始皇一方面开始征调大量民夫,把原先秦、赵、燕三国的北部长城连接起来;另一方面,又派遣大将蒙恬率军三十万,北击匈奴。
    这场战役,整整打了三年,蒙恬率领秦军不但占据了整个河套地区,并且一直攻打到北河(今内蒙乌加河),给予了匈奴以沉痛打击。
    但好景不长,其后秦朝灭亡,匈奴又随即占据了河套等地。
    不能不说,匈奴这个民族也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从头曼单于的目前做法来看,这几年来,其已经知道借鉴和学习中原各国的文化和管理制度了。
    而且从北方草原传回的情报,姬康得知,在匈奴乃至东胡、月氏的王庭之内,已经出现了许多中原人士。
    这些在中原各国不得志的“有识之士”,不远千里万里,到草原投靠头曼单于,不但献上了中原各国的地图,而且把中原的许多技术也带到了草原。
    在姬康看来,这就是妥妥的“带路党”、“汉奸”。
    这帮家伙,一点都不感恩生他养他的中原,反而鼓动草原部落南下。
    想到这里,姬康脑海中的历史迷雾一下子被拨开了。
    整个华夏发展的历史轨迹,清晰印照在姬康的心头。
    本来自己认为来到这个时代,已经开始加快了中原一统的步伐。但人家匈奴也没有闲着,此时也开始南征北讨,不断积蓄着自己的人口与力量了。
    计算下了燕国一统天下的规划时间,姬康脸上不由苦笑起来。
    北方匈奴是如此,而中原各国更是让姬康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今年年底之前,已经无法对邯郸用兵了。
    能占据赵国太行西部四郡,已经是快的不能再快。
    来年再对邯郸用兵,必然又是一场苦战。
    其后还有秦、楚、韩、魏四国,事态发展最终如何?还真的是很不好说。
    尤其是秦国,秦王嬴稷是年纪大了。但是,秦国的战时体制却没有任何的变化;这么多年下来,秦国苦心经营的数十万大军,亦然战力强大。
    想这么多也没用,当下最为主要的是,还是尽快拿下晋阳。
    姬康来到殿内墙前的地图旁,抬起右手,点了点地图上的晋阳城。
    嘴里自言自语道:“想必乐乘,已经看到我给他的亲笔书信了吧?”
    姬康所预料的一点不假,此时晋阳城内的乐乘,正在看着自己堂弟乐间,给他稍来的姬康的亲笔信。
    燕国大军此时已经来到了晋阳城下,整个晋阳城皆人心惶惶,动荡不安。
    乐乘每天不但要安抚军心,警戒燕军攻城,还要在城内四处视察,稳定民众。
    看罢姬康的亲笔信后,乐乘抬起头来,神色看上去有点疲惫。
    对乐间派来的军中少校道:“你回去转告乐间堂弟,你们君王给本将的书信,本将已经收到了,多谢你家君王对本将的看重,但本将是不会投降你燕国的。”
    乐间派来的少校,拱手对乐乘道:“将军,乐间将军让在下转告你一句话:我王非常器重将军,对于过去你在燕国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我王真的非常痛心。”
    “在大军南下晋阳之时,我王特意从蓟都给将军你亲笔所书,并且再三告诉乐间将军,只要将军你愿意再回我燕国,必然给予丰厚的赏赐,请将军三思。”
    乐乘大笑起来,对面前的燕军少校道:
    “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你不用再劝本将了。本将自从燕国出来投奔赵国,就再没想过要回去过燕国。如果我此时,再投奔燕国,世人会如何看待本将?本将又如何对得起我王对我的重用?”